正文 第三節 企業並購後品牌整合中觀決策模式構建(3 / 3)

在以上的四項原則中,防撞是最根本的,因模仿其他鳥的速度矢量而飛行也可達到防撞的目的;至於聚中,對每個群伴來說,則是一條自私原則。因為一個群體在移動中總是麵臨它們的天敵的襲擊。外圈的群伴最易受襲擊,居中者成為掠食者的肉的機會總是少得多。進化論進化出這條規則似乎是必然的。視野原則是其他原則的保證。因為如果群伴不移開一定距離,就會有其他群伴阻礙它的視線。雁南飛,飛成人字形,這是因為其群伴隻要從它的飛行速度方向垂直移動一點點,就足以看到領頭雁和其他的雁。這四項原則之間彼此是有一定矛盾的,如果某個群伴硬要往中間走,就會撞倒其他群伴,兩敗俱傷,結果更有可能成為掠食者口中的肉。因此,從數學上應該給出四項原則所分別決定的每個群伴飛行(或奔走,奔遊)的速度矢量以一個權重。將它們加權平均,導出群伴新的速度矢量Vnew的一個公式。

企業並購後的品牌在未整合前也像一群無組織的群伴聚合為一個單一的自組織群體,而通過並購後品牌整合,這些最初無組織的品牌通過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內的競爭與合作,形成像領頭雁一樣的旗幟品牌,並購後的品牌也展示出複雜的高層次結構與行為。

(二)企業並購後旗幟品牌培育

旗幟品牌作為企業的主要品牌,是企業獲得持久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在企業的品牌組合中屬較高層次,起到注釋和推動產品銷售的作用。一個企業可能隻有一個旗幟品牌,如Intel、Nike等公司,它們的旗幟就是企業;也可以同時擁有幾個旗幟品牌,例如吉列公司的Grllete、Sensor、Series等。從旗幟品牌的選用上看,它可以是公司的名稱,如可口可樂、IBM、索尼、本田這些知名企業的名稱;它也可以不采用公司名稱,例如鬆下公司就采用Panasonic作為其旗幟品牌。此外,旗幟品牌也可以分為不同層次,分別傳遞不同的信息[66]。例如,“索尼”是日本索尼公司最高級的旗幟品牌,它下麵還有一些次級旗幟品牌,如“隨身”係列,“運動”係列。由於行業與行業間信息交流不暢,一個行業的成功品牌很難順利延伸到另一個行業。因此,旗幟品牌最好多於一個,例如3M公司,就擁有多個旗幟品牌,駕馭著該公司700多個產品品牌(削減後數目),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從旗幟品牌的選擇來看,旗幟品牌可以來源於老品牌,也可以來源於明星產品品牌,還可以通過創建新品牌來獲得旗幟品牌。無論采取哪種方式,企業先得進行品牌評估,掂量品牌分量,然後選出有發展前途的品牌進行重點培育[118]。在評價被選擇的目標品牌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一是被選品牌的市場發展前景以及該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前者可以通過利潤率、市場占有率、市場吸引力等指標加以衍生,而後者則可以通過顧客忠誠度、顧客偏好度等指標衍生;二是根據品牌的涵蓋性進行評價。並購後品牌整合以建立企業品牌或旗幟品牌來提升品牌的涵蓋性和延伸力,從而覆蓋到不相似的產品。品牌涵蓋性和延伸力會受到原有品牌資產(包括知名度、品質、聯想和消費者忠誠度)的影響。如果某些品牌與特定產品的聯結過於緊密,代表製造商與特定領域的專業技術有關,那麼涵蓋性和延伸力就弱。科普菲爾提出了一個模型。該模型表明,要使品牌涵蓋性和延伸力提升,那麼品牌的概念就要從產品、配方、專業技術向利益、價值理念方向發展。同時也說明,要使品牌覆蓋更多不相似的產品,那麼品牌必須獲得更深的意義。隻有當一個品牌具有廣泛的涵蓋性時,這個品牌的信息才能更好地被傳遞,該品牌也才更容易得到擴展和延伸。很多文獻中對企業旗幟品牌的培育進行了詳細闡述,本文不再具體探討。

四、企業並購後品牌生態位分析

(一)並購後品牌生態位分析意義

廣義的生態位(niche)是指種群在群落中與其他種群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相對位置及其機能的關係[113]。在大自然中,親緣關係接近的,具有同樣生活習性或生活方式的物種,不會在同一地方出現,從而避免了生態位重疊後的嚴酷競爭[119,120]。品牌的發展也是如此,產品的同質性和品牌定位的雷同將導致品牌間的可替代性變強,在顧客資源稀缺性的刺激下,這種生態位重疊必將帶來市場的血雨腥風。每種品牌及品牌群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生態空間和資源,為了獲得這些資源和空間,它們都有擴張的傾向,擴大它們的市場生態分布範圍。

並購後企業在資源和空間上都是有限的,因此必然引起有同樣需要的品牌及其群體間的競爭。資源和空間雖然是有限的,但消費者的需求、需要又是多種多樣的,通過競爭和選擇,品牌及其群體間產生生態位的隔離,使得生態位不重疊或少重疊,從而達到一定範圍內的許多品牌的共存。品牌生態位的獨特性強調的是通過品牌間的差異化定位,實現品牌生態位的分化,從而消除生態位重疊。用生態位、生態圖(ecograph)代替市場占有率、市場份額圖,可以幫助並購後企業更有效地適應市場生態的變化,因為生態圖除了有傳統市場分析的份額表達意義外,還可以對市場生態中的主要成員之間的生物鏈進行圖畫式的描述[120]。並購後品牌組合中要考慮不同品牌的生態關係,避免品牌生態位重疊,浪費資源,獨特的品牌生態位是提高品牌生命力的關鍵。

(二)企業並購後個體品牌生態位描述

品牌生態位可以由品牌生態位寬度、品牌生態位重疊度及品牌生態位優勢度加以描述。科學家已經提出了許多方法定量地測定生態位的寬度和重疊,在此,本文借鑒生態學原理建立品牌生態位的測度方法。品牌生態位寬度是指現實品牌生態位的限度。其寬窄的描述主要依據品牌生態位在一個市場資源如顧客資源軸上所截取的段落的寬窄。品牌生態位寬度的測量常常與測定某些形態特征或某些市場生態環境空間有關。顯然,要想確知構成品牌生態位的變量是不容易的。多維分析法可以使我們把許多品牌生態位變量在坐標圖中標注出來[122]。

品牌生態位寬度主要是指任何一個品牌對市場資源利用的多樣化程度[137]。如果實際被利用的市場資源隻占整個市場資源譜的一小部分,那麼我們就說這種品牌具有較窄的品牌生態位;如果一種品牌在一個連續的市場資源序列上,可利用多種多樣的市場資源,我們就說它具有較寬的生態位。常見的幾種生態位寬度計測公式為[122]:

品牌生態位是各種環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且各種環境因子對品牌的影響具有一定程度的調劑性、隱性,在多維環境因子空間上討論品牌生態位寬度,更能真實反映出品牌利用資源或適應環境的實質。

一個品牌的生態位越寬,該品牌的特化程度就越小,也就是說它更傾向於一個泛化品牌;相反,一個品牌的品牌生態位越窄,該品牌的特化程度就越強。泛化品牌具有很寬的生態位以犧牲對狹窄範圍內市場資源的利用率來換取對廣大範圍內市場資源的利用能力。如果市場資源本身不能十分確保供應,那麼作為一個競爭者泛化品牌優於特化品牌。另一方麵,特化品牌占有很窄的生態位,具有利用某些特定市場資源的特殊適應能力,當資源能夠確保供應並可再生時,特化品牌的競爭力將超過泛化品牌。生態位寬度可按要素資源、空間利用以及形態差異加以考慮。

(三)並購後品牌生態位重疊計算[102]

並購後特別是橫向並購後最易出現品牌生態位重疊現象,這時更要考慮如何才能使並購後企業資源最優。品牌生態位重疊是指品牌在市場中所處的位置和所利用的市場資源存在交集的狀態[102]。當兩個品牌利用同一市場顧客資源或共同占有某些環境變量時,就會出現品牌生態位重疊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就會有一部分市場空間為兩個品牌生態位多維超體積所共占。假如兩個品牌具有完全相同的市場生態位,就會發生生態位完全重疊,這時候就會出現品牌排他現象。

通常品牌生態位之間隻發生部分重疊,即一部分市場資源如顧客資源是被共同利用的,其他部分則分別被各自所占有。在現實的品牌生態位形成過程中,由於品牌間的競爭作用力發揮重要作用,使得每一種品牌的市場生態位明顯分開,這種現象被稱為品牌生態位隔離。不同的品牌類型可以借助於把一種資源分離為許多部分而分別占有不同生態位。這種分離可以是空間的,也可以借助於資源特化來完成。

在一維生態位空間中,任何品牌的生態位都隻有來自兩個相鄰的競爭者。隨著生態位有效維數的增加,潛在相鄰品牌的數目差不多是呈幾何級數增長的,而維數的增加使每一個品牌的生態位空間都具有更多的相鄰競爭者,品牌市場重疊大為減小,因而大大地分散了競爭。隔離生態位的資源維度可以按大生態環境、小生態環境、顧客類型、時間等因素進行定位。Schoener曾得到的一個生態學結論即對於生態位隔離,生態環境維比資源維更為重要,資源維比時間維更為重要。一種可確保供應的資源常被許多特化品牌明確瓜分,從而減少它們之間的生態位重疊。參考MacArthur在1972提出的個體生物生態位重疊計算公式。

(四)企業並購後品牌生態位適合分析[102]

通過要對企業並購後的個體品牌生態位的適合度進行分析,可以對並購後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為後續的品牌整合微觀運作模式中單一品牌的決策奠定基礎。

1.統計分析模型

2.品牌生態位狀態評價方法

將影響品牌生態位狀態的內外部因子作為評價指標,構成品牌生態位狀態評價指標體係,指標分別是品牌對外部環境的適合度、品牌寬度適合度、與其他品牌重疊適合度、市場資源適合度、品牌自身能力、品牌市場定位、品牌區域盈利性以及品牌市場競爭強調等。指標的評價值fi越大越好,對不同指標的取值規則為:前7個指標值越大,f1~f7取值越大,第8個指標值越小,f8越大,其中0≤f1≤1。

建立品牌生態位評價綜合模型。首先對各個指標的重要度進行打分或利用AHP方法,得到不同指標的重要性權重Wi,0≤Wi≤1,∑Wi=1,i=1,2,…,n;然後針對不同類型的指標進行模糊量化評分,得評分值fi,0≤fi≤1。

3.品牌生態位適合度複合係數評價法

品牌生態位適合度可以由品牌生態係統各個組成部分的適宜性評價值複合計算而得。並購後企業品牌生態係統的複合結構,在此為研究方便我們用A表示品牌擁有企業內部係統,B表示為品牌供應鏈係統(包含了A),C為包含了支撐性成員在內的品牌生態係統,D為包括了競爭者及其他相關社會公眾成員之內的大品牌生態係統,該係統又構成了整個社會經濟係統的子係統。

通過對不同子係統對大係統的適合度評價,我們可以得到不同子係統的適合度評分值。假定A係統的適合度係數為α1,B係統的適合度係數為α2,C係統的適合度係數為α3,D係統的適合度係數為α4等。

而各個子係統又可分解為更小的子係統進行評價,例如並購後企業品牌供應鏈係統又由供應商、並購後企業、經銷商、零售商和消費者構成,不同鏈環的適合度係數分別為:α′1,α′2,α′3,α′4,α′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