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企業並購後品牌整合中觀決策模式構建(2 / 3)

單一供應物戰略在下列情況下對並購公司具有可用性:並購公司感覺僅調整信息就可以將相同的產品打入完全不同的價值領域;運營的固定成本非常高;不同品牌的核心利益具有相似性;市場邊界是天然形成的。雖然這樣一種戰略需要增加促銷預算,但它為本地管理者在定位提供物方麵留出一定的餘地。集中研發、生產和供應商關係固然重要,但應為國家/地區管理者在設計與眾不同的定位信息方麵留出更多餘地。此戰略的主要劣勢在於,從長遠來看它很難持續下去,因為消費對產品或服務的看法會因不同的信息而受到負麵影響。

單一信息戰略需要設計與人的特性類似的品牌特性。雖然一個人的行為可能因環境的變化而改變,但仍會保持源於個性的連貫性。同樣的道理,在多重提供物/單一信息戰略中,信息必須反應品牌的個性,這種個性會使它在變化的環境中立即被識別出來而且可以信賴。一個中心的、強大的主題會鞏固一個公司提供的廣泛係列的產品或服務的特性,因而形成包含所有提供物和所有群體的公司品牌個性。

在單一信息戰略中,品牌的信息強調這些核心的利益不隨著消費群體變化而變化,隻使用一個獨特的品牌名稱。並購公司通過積極采用單一信息戰略,為其旗下的品牌提供特殊的產品特點,在單一的名稱和信息下吸引特殊的群體。公司品牌經常起到主導品牌名稱的作用,這在單一信息戰略是非常普遍的。公司品牌體現了產品品牌共有的信息,這有助於向特殊的群體陳述其承諾,共有信息被視為誘餌,而產品品牌為銷售的工具。

對於並購公司來說,單一信息戰略的優勢在於幾個群體間平衡其與眾不同的品牌特性,以創造一個強大的、有競爭力的位置。但為什麼還要調整產品以及將信息標準化?因為公司期望消費者在渴望得到的產品功能方麵不斷變化,但在支配的消費價值方麵保持不變。比起在一個接一個的群體中對獨特的品牌進行陳述(同時還要警惕每個群體中眾多的各式各樣的競爭者)來說,單一品牌戰略在價值產生過程上要更具適應性,更易管理。依賴於單一信息戰略的公司趨向於通過全球機構將其廣告集中化,它在包裝、促銷、零售方法和產品展示間的設計上都擁有清楚的指導方針[117]。單一信息戰略中可以采用企業品牌——旗幟品牌的雙品牌策略或隱含公司品牌的隱含品牌策略等。

最後,最適合戰略強調將提供物以及信息方麵的差別最大化,通過區別提供物和信息來調和消費者不同的喜好。與之相關最緊密的品牌特性是公司所表現出來的雇員、文化和價值的整體特性,而不是特定的產品或服務所表現的。正如BMW的例子所示,“高級的”公司品牌常常為其產品品牌提供背景,使它們具備一定的靈活性,以選擇市場位置和機會,運行於不同的產品種類和消費者群體當中。

對於BMW來說,在全球汽車市場中的勝利意味著設計不隻一個而是幾個不同的產品市場戰略,即在不同的消費群體中,對品牌及其產品價值進行具體的表達和陳述。結果就是產生各種各樣的品牌,每個品牌的個性和氣質都大不相同。此外,品牌體驗的不同不僅在於售後階段,還在於品牌交流和銷售等。因此,在合並了Rover(Mini)和Rolls-Royce之後,BMW決定與不同的廣告機構合作,宣傳其不同的產品品牌,在不同的零售展示廳銷售。當然,在這種戰略下,產品品牌的顯著性被最大化。

對於並購公司來說,最適合戰略的優點是對消費者的要求做出最佳反應,以及取得本地管理者的支持。它的缺點是成本的增加,原因是可能要付出雙倍的努力,以及不同商業部門之間缺乏知識的傳遞。此外,重要的是要承認不斷的並購行為以及市場因素可能使定位於不同市場群體的產品品牌的差別變得複雜化。

這四種戰略在執行中成本和利益的問題存在本質的不同。全球品牌戰略或單一信息戰略比其他兩種戰略的效率更高,但在適應市場需求方麵卻比較遜色。一般來說,與高層次品牌有關的因素,如創新、可靠性和流行對於單一信息戰略來說十分重要,因為與集中於詳細的特點,用戶群體或利益相比,它更有助於設計信息,使其在不同的提供物之間輕鬆傳遞。同樣,這四種戰略在管理控製,財政要求,主流靈活性以及效果評估方麵都麵臨著不同的挑戰。

所以,重要的是計劃好最後階段,即並購後需要長期奉行的品牌化戰略。這不僅需要對並購的種類和它對公司品牌的影響進行分析,還要顧及新公司在未來期望與消費者保持的關係。在這方麵,需要解決以下關鍵問題:並購後企業是否需要區別提供物或信息?如果需要,並購後企業能否成功地執行?回答第一個問題需要仔細思考消費者群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解決第二個問題需要思考公司品牌和產品品牌的結合,將並購後企業未來的願景和評估的實際能力結合起來。這在本質上屬於戰略品牌分析的範疇,管理者通過它來思考消費者、競爭者以及並購後企業的能力,然後再選擇特殊的品牌戰略,決定並購後企業的哪些品牌資產應該保留、合並或揚棄。

(四)企業並購後品牌架構決策模式

企業並購後品牌內的關係在並購後的投資組合內非常關鍵,尤其在消費者的感覺方麵,比如他們認為品牌所暗指的關係的本質是什麼。並購後品牌架構的決策模式。有的並購後企業可能不希望它的目標消費者意識到它所擁有的品牌之間的任何外在關係(如寶潔的SK-Ⅱ及聯合利華和歐萊雅旗下的品牌屬於隱含品牌),而在其他情況下,這樣一種特殊的關係可能是並購後企業故意做出的品牌結構戰略。重要的是要認可這樣一種結構戰略,它不受製於任何品牌管理結構,而受製於消費者對品牌的認識。

如果並購後企業僅擁有單一的產品品牌,則與投資組合設計不相關。然而,如果它擁有多個產品品牌,而且相互之間在用途上並不互補(如不同的科技和產品形式),一個島嶼狀結構則最適合描述其投資組合的共存。從消費者的角度看,每個品牌滿足獨特的需求,在用途上不存在明顯的互補。那麼組合中每個品牌都需要適合自己商業環境的戰略,公司資源的分配取決於對投資組合的可預想的風險和投資的分析。在這種情形下,對不同的產品品牌應用傘狀的公司品牌是多餘的,因為每個產品品牌的消費者和渠道合夥人都不會從這個具有共同價值的顯式辨識中獲得利益。

單一信息戰略可從傘狀的結構中受益,公司的傘狀品牌可以充分地展示投資組合中產品品牌的核心價值(如公司的角色)。這裏主要的優勢是它可以比單個的產品品牌體現更廣泛範圍的價值,從而為品牌的擴張創造條件。在次要方麵,傘狀公司品牌必須有能力真實地體現它所保護的不同產品的品牌價值,起到協調和平衡的作用,尤其是在產品品牌出現相互衝突的價值/質量現象時。

傘狀結構的品牌很明顯崇尚保護或可靠性,使它們參與到行動當中,如群體的轉變或定位的變化。當然,它並不總是呈現出一個族長統治的祥和的品牌家庭。產品品牌之間的競爭是十分常見的,特別是一個野心勃勃的產品品牌,它可能對公司的收入貢獻最大,擁有明顯的市場優勢,並試圖篡奪公司傘狀品牌的位置。

階梯結構的主要優點在於它在並購後投資組合的產品品牌中創造一個清晰的等級層次,根據品牌的價值/質量地位分出主導品牌和次要品牌。這樣的一個等級在建立“核心提供物”時是非常有用的。公司可將“核心提供物”用於區別競爭者的關鍵因素,最“重要的”品牌在頂層,“基本模型”在底層。這在汽車以及旅遊行業中是常用的方法。

最後,為了讓最適合戰略取得成功,投資組合中統一的產品品牌需要在各自的商業環境中取得勝利,這酷似全球品牌戰略的“島嶼狀”品牌。創造一個網絡狀的結構使得這些品牌從消費者所感知到的互補中受益。每個品牌就像互相幫助的兄弟一樣,它們通過推行聯合品牌的利益,形成一個更大規模的消費群。這好像是在提醒消費者,或督促他們去享受一次聯合的消費。創建一個新的公司傘狀品牌在這裏是不必要的,因為網絡中每個產品品牌都可能擁有其價值的陳述,它不能輕鬆地通過一個通用的公司信息進行調解。更加重要的是,微妙的但及時、協調的促銷對消費者可起到提示作用,鼓勵消費組合中的多個品牌。

三、企業並購後旗幟品牌確定與培育

(一)企業並購後旗幟品牌確定的係統學解釋

公司旗幟品牌有許多的支持者。一般來說,對於那些提供各種各樣產品的公司,在外部公司品牌代表消費價值核心。同樣,公司品牌還提供形象和期望給商業夥伴、股東、社會團體、預期的雇員,普通大眾以及和公司產品沒有直接聯係但受到民族自豪感等方麵影響的人。例如,Rolls-Royce品牌代表英國在工程學上的卓越追求,所以將它出售給德國大眾公司激起了國民的憤怒。然而後來Rolls-Royce出售給德國寶馬汽車公司,就沒有太多人反對,可能人們認為寶馬的精品觀念可與Rolls-Royce相媲美。在內部,對於雇員來說,公司品牌就像是公司特征的結合物,通過建立一貫的價值來建立信任和忠誠。可見旗艦品牌是對企業其他品牌具有紐帶和輻射作用的品牌,它是整個品牌家族乃至整個企業的靈魂,對企業做大品牌並最終走向國際化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你觀察過動物群體的行為,魚群在水中,飛鳥在空中,走獸在陸上,它們的集體行動顯示了整體的最優化和行為的多樣性,仿佛是一頭巨大的怪獸在行動。它們完全沒有一個集體的腦,沒有一個統一的計劃與指揮,卻好像戰場上有個英明的統帥和專業的智囊、統一籌劃打出一場大獲全勝的戰鬥一樣。這怎麼可能呢?這就是自然界、特別是生命世界中的自組織的力量[93]。而並購後企業旗幟品牌的確立與培育也有其演變的係統特征。

1986年,計算機科學家、進化計算研究者克萊格·雷諾爾德(Craig Reynolds)建立了一個計算機模型來研究生命世界中的自組織的力量的機製。他從獨立的、遵循一組簡單規則行動的自主行動者開始研究,給動物群體中的自主個體起了一個名字叫做Boids。它代表每一個flockmates。這兩個詞都譯成“群伴”,群體中的同伴的意思。Boids是群伴的模擬,flockmates是現實中的群伴。

在群體行動中,群伴的目標與行為規則異常簡單[93]:

(1)防撞(avoidance):諸群伴在共同飛行中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因擁擠而相互撞倒。

(2)模仿(copy):為了列隊飛行,群伴模仿著它附近的同伴的平均速度與方向飛行。

(3)聚中(center):盡可能向群體中心運動,結果是群體外部暴露最小。

(4)視野(view):從妨礙視野的群伴中移開一點,以便盡可能看到其他群體。

以上四條規則可用圖再編碼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