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企業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耗散結構與協同效應分析(1 / 1)

並購後企業品牌整合係統是由並購企業品牌生態係統和目標企業品牌生態係統通過整合後形成的並購後品牌生態係統中的各相關主體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複雜經濟係統。從係統科學觀點看,企業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的形成和演化意味著係統朝結構有序、程度增強的方向演化。從係統複雜性角度看,企業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及其環境的複雜性所包含的信息遠遠超出企業所能掌握和控製的範圍,係統自組織的必要前提是形成耗散結構與協同效應,使組織從無序到有序。以自組織機理詮釋企業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的發展和演化具有合理性和可靠性。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權變演進的自組織過程。

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演進符合形成耗散結構的必要條件,因此能夠促進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形成耗散結構。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形成耗散結構的必要條件有:(1)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權變演進以開放係統為基礎,強調開放有序,這有利於係統從外界環境輸入負熵流,比如及時準確把握環境風險和機遇。(2)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要素之間的非線性作用,即係統要素之間作用不滿足簡單的疊加原理,而是能夠產生倍增和整體湧現效應。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權變演進強調結構柔性,係統開放與協同信息能夠有序運轉,係統要素之間產生非線性作用,產生整體湧現效應。(3)遠離平衡態,存在漲落。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權變演進強調敏捷地把握環境變化,實現動態平衡,強調係統內部狀態的差異等,這些特點和機製都有利於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遠離平衡態,並且通過創新與集成創新,把握外部環境的風險和機遇,能夠產生漲落,使係統回到新的平衡態。所有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權變演進能夠促進係統形成耗散結構,實現其熵減和有序。

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權變演進能夠促進係統產生協同效應。協同學中的序參量和役使原理是導致係統向有序方向演進的原因。序參量是指支配和役使係統其他參量的參量,它主宰係統的演進過程,它本身一般又是由係統的其他參量形成的,序參量與其他參量的役使和服從關係稱為役使原理。役使原理說明係統要素之間能夠通過產生協同效應來抑製管理熵的增加,提高係統的有序性並實現“1+1>2”的整體湧現效應。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權變演進強調全係統、全過程和全方位把握問題,強調綜合效益最大化和整體一致性原則,就是強調事物要普遍聯係,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演進中找到“序參量”,從而役使非序參量以實現協同效應,通過抑製熵增加使組織係統從無序向有序演進。

生態學強調生態係統內各組成成分間的互動聯係,其中任一成分的變動,都將引起其他成分的變動。按照人類學家格雷戈裏·貝特森(Gregory Bateson)的觀點,共同進化是一個比競爭或合作更為重要的概念,根據協同理論(哈肯,1976),在係統進化過程中,係統內部要素以及相互之間存在著協同行為,並認為一個生物群落是在一個短時間內作為一個整體一起進化的[84]。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中同樣存在著協同進化行為。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內各關係利益人團體之間都存在著內在的雙向互動聯係和重疊交集現象,這使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構成了一個極其複雜的整體。

品牌生態鏈反映了品牌生態係統中品牌與品牌上下遊的相關利益者的合作關係,各品牌通過增值鏈發生直接或間接的聯係。鏈模式有效地整合了從上遊的供應商,到中遊的產品生產者,再到下遊的產品銷售者,層層相關。每個環節都是合作的關係,從而使每部分都能相互依靠,更大規模地發展。並購後的品牌整合中不再是簡單的品牌生態鏈,它們可能共有某個供應商、分銷商等,所以並購後品牌利益共同體之間的關係是一種錯綜複雜的網絡關係。一個合理、明晰的利潤分配模式可以調動各方積極性,這樣一個各方得益的模式使得鏈條上的各方形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85,86],從而保持品牌生態鏈的結構和功能的穩定性,增強了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上麵談到耗散結構理論可以對企業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產生自組織行為和現象的條件進行詮釋。由於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運行具有自組織的特征,根據自組織的耗散結構原理,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的自組織演化能夠滿足四個必要條件:開放條件、穩定態條件、非線性條件和誘發條件,下麵將分別具體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