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綜合效應最大化原則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演進的基本目標是要用盡可能少的投入,獲得盡可能多的產出。這樣在並購後品牌整合權變演進中要綜合考慮各種要素,兼顧整體效益與局部效益、近期效益和長期效益、內部效益與外部效益的有機統一,盡可能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例如跨國並購中很多跨國企業把國內目標企業品牌冷凍甚至取締,使用跨國公司的單一品牌策略,但從整體效益及長期效益來看可能是不適當的,因為目標企業所處品牌生態係統中的其他環節會對品牌有影響,這些在並購後品牌整合權變演進中都要考慮進去。炒的沸沸揚揚的達能、娃哈哈並購案中,原娃哈哈渠道成員和娃哈哈聯合反對並購企業達能的案例也正反映了這個問題。
三、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權變演進對企業熵值的作用機理
(一)企業並購熵概念界定
熵定義是描述群體係統狀態複雜程度的物理量,是研究群體行為規律的理論,它被許多學者認為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點,隨著熵概念的泛化,表現出驚人的誘惑力被廣泛應用到許多領域。愛因斯坦認為:熵定律是科學的定律之最。《熵:一種新的世界觀》的著者裏夫金和霍華德認為:“熵定律是自然界一切定律中的最高定律”,這是熵概念泛化後給熵理論最褒義的評價[90]。
熱力學第二定律指出,孤立係統的熵在係統演化過程中是不會減少的。熵增加是指係統內發生自發過程時係統在功能上表現出某種程度的紊亂和有序性減弱,無序性增加的狀態,負熵是係統從無序走向有序的量度,負熵是有序之源。當一個係統內部各要素之間以及係統與環境之間充分協調時,係統就會處於一個可控製的最佳狀態,係統的有序性就會增加。
所謂管理熵是指任何一種管理的組織、製度、政策和方法等,在相對封閉的組織運動過程中,總呈現出有效能量逐漸減少、無效能量不斷增加的一個不可逆過程,管理熵又被稱為管理效率遞減規律[17]。管理熵的大小,從反麵衡量一個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和管理效率,也是對企業係統輸入的物質、能量和信息轉化成管理功能轉化率的度量。
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中存在大量的並購熵。並購熵是指通過實施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並購活動從外部引入熵流與通過有效地並購整合以改組原有企業係統而實現的正、負向熵變之和[17]。即是企業係統在其演化與發展過程中,通過並購行為實現企業係統與環境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合理交換,致使企業係統熵值不斷減小,最終使企業係統熵值的改變量逐漸或迅速呈現負值狀態,從而導致企業係統產生秩序性效應。並購熵由外部熵流和內部熵變共同組成。成功的企業並購能夠為企業帶來負熵流和企業自身的負向熵變,有效降低企業本身的熵值。
(二)企業並購後品牌整合對企業熵值的作用機理
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的演進是係統從一種狀態演化到另一種狀態,推動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演化的作用力主要有外力(即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外部對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發展的推動或阻礙力)和內力(即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內部各因素對係統發展的作用力及係統組成部分間的各種相互作用力)。在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演進的過程中既有外部的並購熵流,也有內部的並購熵變。並購熵流和並購熵變是企業熵變的一種良性反應,是熵變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成功的企業並購後品牌整合能為企業帶來負熵流和企業自身的負向熵變,有效地降低企業本身的熵值,使企業處於低熵值運行狀態,以構築、強化、拓展和獲取核心競爭能力。
並購後品牌整合演進中,並購熵具有如下性質:(1)並購熵在並購後品牌整合過程中是一個不斷變動的值。(2)並購熵可正可負。如果並購後整合不成功,會造成企業並購熵值大幅度上升。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演進存在大量的管理熵,主要包括三個方麵:(1)環境熵,主要指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麵臨的外部環境的複雜多變,加上有限理性,預測環境變化的手段和知識有限等原因使係統正熵增加。(2)結構熵,主要指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結構缺乏柔性,導致係統應變能力低下所產生的正熵。(3)協調熵,主要指技術方法的不完善和製度變遷滯後所產生的正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