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曲阜(2 / 3)

旁邊一位老夫子四下巡視。隻見他峨冠博帶,手持羽扇,道貌非常。

“夫子。”一個學生跑了一路,有些氣喘,“夫子,有客人來了。”

老夫子臉上略有不悅,臉上皺紋變得深了些,緩聲道:“什麼客人?沒看見老夫在上課嗎?”

那學生又道:“這個客人可不一般,來時乘了四乘馬車,有十幾個仆人。”

竹園內原本整齊的琴音忽然一陣混亂,眾學生都將目光投向這邊。老夫子看看他們,有些不滿,問:“有說姓名嗎?”

“說是杭州桑家公子。”

“什麼?”夫子一聲驚叫,把學生們嚇了一跳。“見鬼了!……”他嘟囔著向園外走去。

“夫子,客人在前廳等候。”那個學生朝夫子背影喊道。

見夫子走了,彈琴的學生們圍住了來報信的學生,七嘴八舌地問道:“哎,來的什麼人啊?這麼大派頭!”

“我哪曉得,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一群人便奔向前廳。路過庭院時,練射箭的學生也好奇了,剛才看夫子神情古怪地走出去,便覺得奇怪。那教授管不住,於是又一群學生跟了上去。

老夫子來到了廳外,便見院中站了十幾個一色衣著的仆人,地上還停了好些箱子。悄悄跟在後頭的學生們也吃了一驚。進了廳堂,見有三個人,兩個坐著,一個站著。坐著的,一個十二三歲,一個二十來歲。

老夫子上前見禮:“不知是杭州那個桑府的公子?”

聞言,坐著的兩個客人便站了起來。當中小少年笑道:“城西郊的桑家園子啊!”

“啊?”老夫子又一驚,稍頓了頓,才說道:“據陸某所知,桑家公子早就夭折了。”

“夭折了?”聞言,門外的學生們也吃了一驚。

“陸曉知,你咒我死呀?我現在可是桑家少爺。”少年隱隱笑著。

陸曉知先是一驚,而後露出了笑臉,道:“二小……少爺,哈哈哈!”

陸曉知端起茶杯呷上一口,笑道:“今年的雨前龍井。”然後一口口細細品嚐起來。他一邊喝著茶,一邊道:“桑家待得好好的,如何想到跑我這裏來了?”

赤瀾回道:“師父在此,弟子怎敢不來呢?”

陸曉知微微抬眼,見她也有模有樣的喝著茶,若真說她是個小公子哥,倒還真是那麼回事。他飲下一口茶,道:“說吧,找老夫有何事?”

她放下茶杯,沉吟半晌,終於說道:“夫子既然叫曉知,一定知道很多事情吧?”

陸曉知聞言便來精神:“那是當然!我陸曉知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仰知天文,俯查地理,中曉人和;明陰陽,懂八卦;曉奇門,知遁甲;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能掐會算,未卜先知。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

赤瀾點頭:“師父高明,弟子自然明白。我就是想問問你,玉羅和玉指是如何死的?”

陸曉知看她一眼,目光微沉,許久沒言語。

赤瀾湊近了,看著他的眼睛,問:“怎麼,你不知道?”

陸曉知一揮羽扇,撇開了眼,道:“我哪能不知道,教中有什麼事情是我陸曉知不知道的?隻是……既然你開口問,那就是說桑梓不肯告訴你了。他不肯說,我又何必拆穿呢!”

她追著他的目光,說道:“他不說,許是不好當著我的麵說呢?”

陸曉知猛揮了幾下羽扇,而後歎氣:“唉!此事桑梓是不好與你說,因為他那雙兒女差不多也是因你而死。”

她心中一驚,問:“因我?”

陸曉知點頭,道:“三亙上者你知道吧?當初商教主初登教主之位,他們三個很是反對,尤其是那太市上者佟至子。一時教中大亂,當初你外公好不容易治理出來的安寧付諸東流。”

赤瀾麵色微沉,壓低了聲音,問道:“大家為何反對,真是如傳言所說?”

陸曉知搖扇,說道:“天水教教主之位的傳承大致就兩種方式。一是教主死,臨終時指定接任者,若是未指定,則由長老們挑選合乎資格者繼任;二是向在任教主發出挑戰,勝者為王,當然得是真正的賢能才有資格挑戰,這種較量往往會有死傷。”

“我外公和我爹應該是第一種了。”

陸曉知點頭,卻又道:“可問題就在於羅教主死得不明不白的,也未指定繼任者,那些長老就以你爹是創教祖師商磐的嫡傳後人為由,讓他繼任教主之位。”

她有些不解,問:“這和桑家姐弟之死又有何幹?”

陸曉知喝了口茶,道:“你也知道,巫商兩家乃夙敵。羅公在世之時,在你爹的相助之下,已經重創巫族。這時候天水教一亂,巫氏殘支餘孽就趁機奮起反擊,殺到了桑家園子。當時你娘帶著你們姐妹正好在那兒。桑梓為了保護你們,對自己的妻兒卻顧及不周。兒子落水溺死,女兒也被巫氏人殺死,妻子也是白老頭好不容易從鬼門關拉回來的。”

“難怪桑伯母整日說玉指掉進水裏了,原來如此。若不是我們,桑伯伯就不會失去兒女。”

赤瀾呼一口氣,原來竟是自己害了桑梓一家。

陸曉知看她那副模樣,扇子一揮,提高了嗓音,笑道:“嗨!你現在不成他兒子了嗎?”

她垂首低聲言道:“可畢竟是假的。”

陸曉知沉默了一陣,忽然開口說道:“其實當初要不是你爹出現了,桑梓還真成你爹了。”

她抬頭看著他,道:“若是當初我爹不出現,現在就沒我了。”

這日清晨,陸曉書院竹園內,學生們在低下切切私語。

“這是誰啊,新來的先生?”

“是啊,不一直是陸夫子和柳先生教彈琴嗎?”

“不知道了吧?這位先生是跟桑玉指來的。”

前方,燭影坐在琴前,開口道:“今日教大家一曲《春江花月夜》,這首詩想必大家都學過,誰能說說是誰寫的?”

“是唐代的張若虛。”

燭影點頭,道:“對,此詩為抒情寫意的文曲,旋律優美流暢。樂曲通過委婉質樸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奏,描繪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讚頌江南的秀美風姿。秦淮河上常有商女以琵琶奏此曲,今日我們以琴彈奏,大家注意看指法。”

抬手撥動琴弦,琴聲揚起。泠泠七弦上,靜聽江南景。樂聲漸漸如潮水般四溢開去,曲畢,大家已經聽得入了迷。

燭影抬眼看學生,道:“現在大家翻開樂譜,開始練習。”

學生們練習,燭影一旁指正,一堂課終。

這時候,一個小少年穿過小門進了竹園,身後跟了一個青衣男子。少年來到燭影身邊,在琴前坐下,燭影也坐了下來。大家知道,那必是桑玉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