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藏族的斧忌也很多,蛇與青蛙是龍神的象征和化身,不能傷害。據說傷害了蛇徊青蛙,會招來災禍,使你患病。他們還禁止獵殺鷹、雁、鶴、猴等動物,以及家中喂養的貓、狗之類,更不準吃其肉。認為奇特的牛羊是神畜,不能使喚、剪毛、擠奶、屠宰、賣送,要在耳角上掛上五彩綢片,角抹酥油,給念經,灑神水,放生獻給神。每年給念經一次,能保證牛羊興旺,有吃有穿。另外,唐區還有一些與生態有關的生產皟忌:
①不除蟲;
②不除草;
③不施肥,忌用人糞肥;
④草小不扯,不齊不收(指要等青稞熟完後才收);
⑤不灌水,不澆地;
⑥不準下河捕撈魚類;
⑦嚴禁上神山、地祗山狩獵、伐木、采挖藥材、挖金礦;
⑧嚴禁傷害放生牛羊。
有些生產禁忌對生產發展肯定會帶來一些不利,但這種大多來自宗教影響,完全遵循自然的生產方式確實很讓人感到驚訝。
(三)民間信仰習俗
1.神山信仰
藏族先民對自然神力的恐懼產生了原始宗教信仰,對天地山川充滿了敬畏,相信超自然的神力,天人感應。認為天神下界是沿天梯下到高山來到人間,在神山山顛住著山神,主管著大地水草林木和生靈,山神受部落祭祀,受佛的差遣保護部落人畜不受侵害。很早就盛行一年一祭,官民立盟誓的習俗。一些部落大事,如宣戰,在山神祭祀日要議決宣布,部落的原始民主在祭祀山神時可以應用,對團結鞏固部落起著重要的訃用。
現代祭祀山神一般在7、8月間,各山神祭祀日也不統一,近代已經除去牲祭習俗,供獻焚物要求潔淨不沾葷腥汙濁。安多地歉共尊山神為阿尼瑪卿山,據認為是世恭九神之一,有老祖先之意。下轄若幹等級山神,各部落始終祭祀一個山神,或者幾個親近的部落共同祭奉一尊山神。每一尊山神都有名字、神奇傳說、衣冠、麵容、坐騎、武器以及祀奉的經文,每家有山神畫像,遇到危難時呼喚他的名字,他即前來保護你。部落大遷移時,活佛也可在原神山處取三塊石頭,用宗教儀式將山神接到新處,山神也就在新區受部落僧俗官民祀奉,守護部落山水草原人畜不受侵害,使人們豐衣足食。人們遭受危難,可以責難山神不力或山神沒有立好,保護不了部落。
祭祀山神先由喇嘛卜測日期,各戶準備數尺長一支木杆箭,繪為花色,縛上五彩綢布印的經文佛像、符。部落總的做支大的,土官活佛的比民眾的要大一些。各戶給山神獻寶祈福,做地寶瓶,紅布袋也可。內裝珠寶金銀錢幣糧食海螺,外表繪八寶圖和寶貝圖,部落集體獻個大的地寶瓶。準備紙印的龍達卡片,中有一展翅的飛馬、四角龍、鵬、獅、虎以及雲紋吉祥八寶圖,祈求事事順利成功。
神山嚴禁挖掘、狩獵、伐木、裸身或者說猥褻山神的話,神山上的洪箭經幡,地寶瓶也都是獻給神的聖物,任何人都不敢去取,得罪了山神定要遭到災禍。甘孜州境內神山、神湖眾多,如甘孜東穀奶龍山、新龍卡窪洛日、雄龍紮岬、鄉城打巴姆日、稻城貢嘎雪山、丹巴墨爾多山等等。而且都有關於神山的神話傳說。
藏族人認為,高山危岩處有山神山妖,安多地區最大的山神是阿尼瑪卿山,各地各部落信奉一處或幾處神山,山神受人祭祀,又受指使為人看管山林草場牲畜人民。山神為部落保護神,也是戰神,部落之間的戰爭,山神為各椩部落效力,勝負均歸山神之神力,各部落山神均有許多人性化的奇妙傳說。神山處禁止挖掘,以防傷了山神的腳。禁止狩獵砍柴,這些生靈都是山神的牲畜。嚴禁在神山喧鬧、裸身、猥褻山神,得罪山神會下冰雹大雨。崇拜白石頭,認為有神靈,撿白石頭堆成堆可息災。藏族信教的人以為,山神擁有自己管轄的村莊,其安居之地多為充滿神秘氣氛的巍峨的高山、陡峭的懸崖、幽暗的深穀。其威勢是世人無法抵禦的,隻有通過祭祀求得山神的關照,才能保障莊稼豐收,人畜平安。
有神山信仰,就有與之相應的祭祀儀式。在康巴地區,舉行祭祀山神儀式的時候,人們不斷高呼“拉索”!,接著高唱:“祭祀佛、法、僧三寶!祭祀四麵八方眾神靈!祭祀三山五嶽之神靈!祭祀四水六崗之神靈!祭祀原始九位大神靈!祭祀九大三位大神靈!祭祀二十一位大戰神!”
在新龍縣,祭祀山神的日子是在藏曆年,那天,當太陽光照到山頂的時候,全村的小夥子穿上節日的盛裝,手持木刀、木劍,扛著拴有經幡、白羊毛的樺樹皮“鬆星”,來到當地的神山上祭祀山神。他們將“鬆星”、木刀、木劍插在神塔上,點燃柏枝,撒上青稞酒,以求山神保佑。
藏傳佛教認為,每一年各路神佛、菩薩就要會集某一神山,該神山就要顯聖,山為聖山,水為聖水,湖為聖湖,樹為聖樹。凡是這一年到過這個神山朝拜的人,繞聖跡轉一圈,可洗盡一生的罪孽;轉十圈,便可在五百輪回中避免下地獄之苦,轉一百圈便可成佛升天。聖水能洗淨人們心靈上的五毒等等。由此每逢該地轉神山節那年,除了本地本州群眾之外,遠自西藏、青海、阿壩、雲南等地群眾都不遠萬裏,絡繹不絕前往轉神山、朝聖湖,祭祀神靈,真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例如甘孜州東穀奶龍山,傳說是觀音菩薩、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在藏曆雞年聚會眾神的神山,在藏族地區十分有影響,所以每逢雞年,各地前來朝山拜佛的人成千上萬。
在四川省的丹巴縣,有一座叫做墨爾多的神山,當地人流傳有《墨爾多神山的傳說》:
在很古很古以前,西藏地區各大神山,商定以藏王所在的喜馬拉雅山為中心,東、西、南、北四方各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座神山選送代表出席群神集會,共商歸歸向和群神冊封立位事宜。會議決定以佛祖經典為依據,通過講經說法、比武,奪魁者確立為神山之首領。
集會開始,各方山神,雲集在指定席位上,會場上方空著一把龍頭扶手,玉石雕花的椅子。主持者見群神聚齊,當即宣布會議開始。突然,從東方飛來一位山神,昂首走向會場,隻見場中除上方有一空席外,別無座處。他向四周低聲詢問,無人理睬,於是他徑直走上去坐在了那把龍頭交椅上,頓時全場嘩然,眾神群起而攻之。他不慌不忙地說道:“講經說法排座次,擂台比武爭高低,佛言佛語為依據,何方獲勝歸何方,是本次群神聚會的宗旨,為何場中無我座位?想必是大家推我登首席的。”說完恭手向四方群神再三致謝。群神激憤,提出讓他講經說法。通過比試,他將群神一個個擊敗,群神不得不服,讓他登上首座為首領。當他登位時,向眾神摘帽致意,眾神發現雙是禿頂,且閃閃發光,眾神不約而同地驚呼“墨爾多!”“墨爾多!”原來佛祖釋迦牟尼曾經在世界屋脊查看天下時,見東方有一處天地金光閃閃,佛祖定睛一看,那裏山河秀麗,物產豐富,人們勤勞善良,勇敢忠厚。佛便預言將來佛法將會在那裏得以傳播和弘揚。所以墨爾多即被稱為“地母土地神山”,又在藏文梵文中寫作“禿頂閃光”。
墨爾多山神奪魁歸來時,有位從西方遲到的山神多爾基(金剛神)不服,跟蹤追隨到墨爾多山神前,提出要與他比武爭高低,墨爾多一箭將多爾基頭上的氈帽射落在地,嚇的多爾基渾身直冒冷汗,低頭向墨爾多認輸折服。至今在墨爾多神山北麵有一雄峰,其狀如向墨爾多躬身哈腰的就是多爾基神山。在他的左後方,有一小山峰,狀如一頂氈帽,當地藏語稱“梁”,其意就是氈帽。此次比武後,四周群山皆臣服於墨爾多,他就將周圍諸多神山統統冊封排位。
清康熙年間,邊境犯亂,王朝出兵反擊的時候,專門派墨爾多山周圍諸地的嘉絨藏兵出征。激戰中,敵人將他們團團圍困,眼看就有滅頂之災,嘶們向天地神靈祈禱,均不靈驗,最後,想起家鄉的土地神,全軍將士齊向東方墨爾多跪拜祈禱,請求援助。突然,天空一聲霹靂,祥雲中墨爾多山神騎著白馬,揮動神旗,指石成兵,擊敗了敵軍,藏兵乘勝追環,把侵略軍趕了出去。這批嘉絨藏兵在西藏邊境用兵器架起一座高大的樓閣,正告敵人,如果膽敢再犯,我墨爾多山神將把你們全部消滅幹淨。從此,邊境安寧無患。
《奶龍山的傳說》主要流傳於甘孜縣。
奶龍,在藏語中是神山之意。相傳在很久以前,佛祖釋迦牟尼親自趕著一頭大象、兩隻獅子,托著佛教經典,從印度經西藏來到甘孜州東北麵的東穀山區。誰知釋迦牟尼來到這裏後,大象累死了,神獅歸天了,三托佛教經典滯留東穀。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最後竟然變成了三座不同形狀的山:左麵的一座叫土吉新熱斯(大悲觀世音菩薩),形狀就像一個光頭和尚坐在那裏;右邊的一座叫做降央(文殊菩薩),它的形狀猶如畫上的赤腳大仙;中間的一座名字叫香納多吉(金剛手菩薩),三峰突兀,雲煙繚繞,好似有千軍萬馬伏在其間。據傳格薩爾王的30員大將當年也曾在這裏練兵。由於山勢奇異,這三座山便成了康巴地區馳名的神山。每當12年一次的轉山會到來時,這裏更是熱鬧非凡。
在降央山腰有一個高達兩丈,深達十餘丈的山洞。相傳很久以前,這裏既沒有樹,也不長草,這個洞裏住著一條蛇妖,每天下山吃人,攪得四鄰不安。天長日久,這條蛇妖害人的事情傳到住在很遠很遠的海神普瓦那裏,海神聽說後非常氣憤,決心為民辰害。她身背雙劍,搬來龍王和蝦將,騰雲駕霧來到山洞前擺開戰場和蛇妖鬥了起來,經過三天三夜的激戰,海神普瓦和龍王打死了蛇妖。海神見這方圓百裏的大好河山,已經被蛇妖糟蹋得一片荒涼,她十分不安,於是便和龍王請來花神,撒下花籽兒,龍王降雨,海神助威。三天之後,這裏變了,山變青了,長起了小樹,百花開了,開得那樣鮮豔。從此,海神普瓦拯救人民的事也傳開了,這山洞也就成了海神洞。
位於稻城縣境內由三座山峰組成的貢嘎山,傳說是被一世達賴根敦珠和五世達賴格桑嘉措冊封過的神山。在藏族人民心目中,這三座神山分別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和金剛手菩薩的化身。當地的居民不到那裏去砍伐樹林,所以那裏的森林至今保存完好。《貢嘎山的傳說》更為這座神山增添一份神秘的色彩:
不知何年,一條巨大的蟒蛇闖入了貢嘎山區。他四處吞噬入山的牲畜和朝聖的山民。攪得當地怨聲載道。
金剛手菩薩終於發怒了,他經過長時間的搜尋,終於發現了怪蟒。菩薩大喝三聲,伸出緸手擒住了怪蟒的頭,怪蟒一扭身,順勢纏住了金剛手菩薩的頸項,經過幾個回合的戰鬥,最後,金剛手菩薩終於製服了這條巨蟒,把它點化成了岩石。迄今,人們在金剛手菩薩山上仍然可以看見一條盤曲掙紮的巨蟒。每到藏曆7月15日,巨蟒嘴裏就會噴出一股白色的聖水,朝聖者不遠千裏爭相觀看這一奇景。據說這聖水還有醫治疾病的功效。
勒窮神山山麓壁仞千尺,瀑布飛流直下。冬季,冰柱林立;夏天,水花飛舞,兩旁林木蔥鬱。其獨特風光,大有世外仙境之感。入夏,附近牧民絡繹不絕地到此地來朝拜這處聖跡。這裏流傳有《勒窮神山的傳說》:
勒窮又叫神仙岩,藏語為聖地之意。有雪域四大神山之稱。位於四川色達縣東南歌樂沱鄉境,海拔3500米。神仙岩因動人的佛教傳說和自然奇觀而聞名。相傳,此山有天然生成的菩提佛塔,分白、藍、黃三色,塔內有清淨仙境,永恒自然燈、無量光佛等諸多佛像;有被稱為極樂世界的修行溶洞;洞內浸水處仿佛有救度佛母、蓮花生大師、無量光、無量壽等百餘幅佛像,以及蓮花生大師親筆題詞:有空行母,密洞等大小四個溶洞,大溶洞可容納30人許,小溶洞可躬身而入。洞中流水處,仿佛顯現出各色壁畫;正麵岩壁流水處的岩石上也仿佛顯現出古孟加拉文、印度梵文字母。山腰有據傳為當年刺殺最後一代吐蕃王赤達瑪烏冬讚的僧人拉隆拜給多吉的住房遺址。山岩背後有百餘岩門,其中一個門傳說是秘密法庫,岩石上有過去佛、燃燈佛和大日如來等佛的腳印和拐棍的痕跡。
四川省冕寧縣也有祭祀山神的習俗。《冕寧縣誌》寫道:“民間凡伐木、挖藥、打獵、修房、掃墓等,均以刀頭、香燭、紙帛、酒食先敬山神,祈求平安,不生事故。”
2.神樹信仰
在湖南的通道侗族自治縣,侗族有這樣的植樹習俗:家裏生育小孩,不管生男生女,必須給孩子栽一兩株同庚樹,讓孩子伴隨樹木逐年生長。壯年人,有的栽一兩株防老杉,有的在現有林地選留一兩株壯直的杉木,以做棺材之用。青年男女栽杉造林,女的作為備辦嫁妝的用度;男的可作娶親、訂聘彩禮用。屋前屋後栽果木樹,寨前寨後栽風景樹,這些私人栽培杉木和風景林木,不許任何人砍伐或破壞,並有鄉規民約的約束。
貴州黔東南的長角苗,特別信奉、敬畏樹神。樹神是他們心目中最有活力的膜拜對象。長角苗選定了寨子東、西、南三麵的三株香樟樹為神樹,它們是本寨的保護神。每年的三月初七要祭山、祭樹,祈求神靈保佑他們生活平安、風調雨順。鬼師是寨子的宗教領袖,也是精神領袖。他給寨民們算命、治病(做彌喇)、看風水、還主持祭山、祭樹、驅鬼。由於祖祖輩輩珍惜古樹的傳統,許多大樹被視為有靈的“風水樹”、“保寨樹”。貴州雷山縣郎德寨的保寨樹,不僅是一棵棵、一窩窩、而是一坡坡。
貴州黔東南苗族郎德人有祭祀神樹的儀式,他們的《祭祀詞》中說:“祭了保寨樹,水就不衝田,火也不燒寨,家家打穀120倉,人人活到120年。”它們認為,保寨樹能給人類造福,對人有特殊的保護追用。更為有趣的是,婚後哪家出生一個嬰兒,不論是男是女,全寨都要為其種植100棵小杉樹,18年後,孩子長大,杉樹成材,即以其杉樹為其辦婚事,此習俗被稱為“種十八杉”。苗嶺山區,都柳江畔,杉林遍野,與此風俗關係極大。
藏族人認為,奇特的樹有樹精,不能砍伐、打枝椏,放生的樹、寺廟附近的樹都不能砍伐,砍了神樹手腳會癱瘓。
神樹信仰,無論在少數民族地區,還是在漢族地區,都有存在。比如,在井岡山的大井,毛主席、朱德故居的後麵,有兩棵紅豆杉。在井岡山失守之後,國民黨實行三光政策,放火燒晨。那兩棵紅豆杉也被燒死了,很多年沒有長葉子。可是到了1949年,這兩棵紅豆杉又長出了綠葉。為此,當地人奉之為神樹。
無論這種信仰如何,其客觀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即有神樹信仰的地方,很多樹都被保護起來了,它們往往成為幾百年的古樹。這一結果,對生態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3.水神信仰
在瑞金的沙洲壩,有一口十分有名的水井,當地人叫紅井,就是紅軍之井的意思,旁邊還立有“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的石碑。這口井是沙洲壩的第一口井,當年毛主席從井岡山到瑞金後帶領人們挖的。在調查中我們知道,在這之前,當地人認為這裏不能挖井,否則會動了龍脈,所以當地人都隻喝水塘裏的水。
藏族人認為,水裏有龍神,住著龍族,在水源處要保持泉水清潔,禁止在岩石下浸出的泉水處小便,因為龍神居住在這裏,玷汙了這個地方,龍神會發怒,使你染上疾病。不能使血肉汙垢、人體排泄物、奶子髒了泉水,不能跨越泉水,要保護河源森林,不能捕撈魚蝦等龍神一族,否則會得龍病,生皰患麻風病。祭祀龍神在河邊或橫過河掛經幡,或用木盒子焚香讓其順水漂流。水中龍王有子女為財神,敬財神會使財源廣進,小海子(高山湖)裏麵也有龍神,敬龍神人要掛麻裏經幡,插金剛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