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鞋匠的兒子——斯大林
與從小就衣食無憂、受到良好教育的羅斯福不同,約瑟夫·維薩裏昂諾維奇·斯大林是在貧困與動蕩之中長大的,他於1879年出生在格魯吉亞哥裏城的一個貧困家庭。斯大林的童年充滿家庭暴力,父親是一個嗜酒如命的鞋匠,常常在酒後毒打老婆和兒子。在斯大林11歲那年,父親因病離開人世,他從此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變得更加艱苦。幾年後,斯大林進入一所東正教中學讀書,開始接觸到當時的革命思想,並很快投入到革命活動中。1899年,斯大林因參與宣傳推翻政府的思想而被學校開除,隨後就義無反顧地參加了俄國地下馬克思主義運動,為推翻沙皇的腐朽統治而積極奔走。從那時開始,斯大林因從事顛覆活動而被沙皇政府多次投入監獄,有幾次還被流放到遙遠的蠻荒之地。在這段時期裏,鬥爭意誌異常堅定的斯大林獲得列寧的信任,開始委派他承擔更多的領導工作。
1917年二月革命勝利之後,斯大林從流放地返回彼得格勒,參加全俄布爾什維克黨第七次代表會議,並當選俄共中央委員會政治局委員。在列寧不能參加會議的情況下,斯大林代表黨中央做了中央委員會的總結報告和關於政治形勢的報告,由此開始了通向俄共最高權力中心的曆程。同年10月,由於俄國新政府不得人心,俄共黨中央召開擴大會議,通過在彼得格勒舉行武裝起義的決議,斯大林作為起義領導人之一開始進行積極的籌備。在隨後攻打冬宮的戰鬥中,斯大林帶領革命軍民衝鋒在前,為十月革命的勝利做出巨大貢獻。十月革命勝利後,麵對外國武裝幹涉和國內反動勢力的反撲,斯大林多次受列寧的委派前往戰鬥第一線指揮戰鬥。在血雨腥風中,斯大林經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嚴酷考驗,在黨內的地位與影響不斷提高。
1922年4月,在俄共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上,根據列寧的提名,斯大林當選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此後30年裏他一直擔任黨的最高領導職務。1924年1月列寧逝世之後,斯大林正式成為蘇聯黨和政府的最高領導人,登上權力的最高峰。在斯大林的積極倡議下,蘇聯開始了從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進程,農業集體化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開來。20世紀30年代末,斯大林由於過高估計了國內階級鬥爭的嚴重性,開始在黨內開展大範圍的肅反運動。在此期間,大批黨和軍隊的優秀幹部和將領遭到殘酷的迫害與清洗,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蘇軍的指揮係統,成為導致衛國戰爭初期蘇軍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斯大林還把蘇聯一國的經驗絕對化,並強加到一些國家的共產主義運動中去,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此時,歐洲大陸戰雲密布,斯大林決定與德國達成暫時的和平,以盡量推遲戰爭的到來。1939年8月23日,蘇聯與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為自己贏得寶貴的戰爭準備時間。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不宣而戰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百萬大軍跨過邊境,在一天時間內就突入蘇聯境內幾十千米。蘇軍前線部隊在德軍的淩厲攻勢下被擊潰,大批軍事裝備被摧毀,戰爭形勢岌岌可危。7月3日,斯大林對蘇聯全國發表戰爭演說,號召全國人民攜起手來全力抗擊德國法西斯的侵略。
11月初,德軍逼近蘇聯首都莫斯科。麵對巨大危險,斯大林堅持留在莫斯科,並決定於11月7日照常在紅場上舉行慶祝十月革命勝利的大型受閱活動。在這一天,斯大林向受閱部隊發表鼓舞人心的演說:“讓偉大的列寧的勝利旗幟引導你們,徹底粉碎德國侵略者!消滅德國占領者!”隨後,這些受閱部隊直接開赴前線投入戰鬥。在接下來的戰鬥歲月裏,斯大林不斷發表振奮人心的演講,極大鼓舞了蘇聯軍民的戰鬥熱情,不斷向納粹德國發出“蘇聯紅軍是不可戰勝的,蘇聯精神也是不可摧毀的”的信息。
1943年2月,蘇軍取得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巨大勝利,由此拉開戰略大反攻的序幕。隨後,斯大林先後出席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與羅斯福、丘吉爾在許多重大問題上達成一致,為建立和鞏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做出巨大貢獻。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斯大林繼續擔任蘇聯黨和軍隊的最高領導人,領導蘇聯逐步發展成為世界強國。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突發腦溢血離開人世,享年74歲。
是政治家還是文學家——丘吉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