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輔助料的品質檢驗和貯存(2 / 3)

6.水分和雜質

油脂是一種疏水性物質,一般情況不易和水混合。但油脂中常含有少量的堿脂、固醇和其他雜質等能吸收水分,並可形成膠體物質懸浮於油脂中,所以油脂中仍有少量的水分,這部分水分一般是在製油過程中混入的。同時還混入某些雜質,油脂中的水分和雜質含量過多時,不僅降低其品質,還會加快油脂水解和酸敗,影響油品貯存的穩定性。油脂中水分和雜質的鑒別是按照油脂的透明、混濁程度、懸浮物和沉澱物的多少,以及改變條件後出現的各種現象等,憑人的感覺器官來分析判斷的。

(三)食用澱粉的品質檢驗

目前市場上食用澱粉大部分是小麥澱粉、馬鈴薯澱粉和玉米澱粉,其品質優劣可以通過感官進行初步鑒定。

1.顏色與光澤

澱粉的色澤與其含雜量有關,光澤與澱粉的顆粒大小有關。品質優良的澱粉色澤潔白,有一定光澤;品質差的澱粉呈黃白或灰白色,並缺乏光澤。一般來說,澱粉的顆粒大時就顯得潔白有光澤,而顆粒小時則相反。

2.純度與氣味

澱粉的純度愈高,雜質愈少,品質也愈好。澱粉因含纖維素、砂粒等雜質造成斑點,所以斑點的多少,說明澱粉的純淨程度和品質的好壞。也可溶於清水中,應很快沉澱,水色清澈;水渾濁或有其他懸浮物,則質量較差或有摻假。品質優良的澱粉應有原料固有的氣味,而不應有酸味、黴味及其他不良氣味。

3.質地與幹度

用手搓撚澱粉,手感應光滑、細膩,有吱吱響聲;摻假的澱粉手感粗糙,響聲小或無聲。澱粉應該幹燥,手攥不應成團,有較好的分散性。

目前,市場上發現的摻假澱粉,主要是摻入麵粉、玉米麵、蕎麥麵、紅薯幹細粉等麵類食品,還有極個別的不法商販在澱粉及澱粉製品中摻入白陶土、滑石粉、非食用色素等雜質。鑒別方法如下:

(1)看堆尖用手將澱粉攢成堆,看堆的尖尖,純澱粉堆的尖尖較低而坡緩,摻偽的澱粉尖高而坡陡。用手抓一把澱粉用力握,把手放開後,澱粉被捏成團的,水超標;捏不成團,呈現較鬆散狀的是純澱粉,含水量在標準以內。

(2)聽聲音用手在澱粉的塑料袋外麵捏搓,能聽到輕微的不間斷“哢哢”響聲,說明是純澱粉;沒有聲響或聲響極小的是摻有麵粉、蕎麥麵或玉米麵的澱粉。

(3)嘴咀嚼取少許澱粉放在嘴裏細細咀嚼,有異味或有牙磣感覺的是摻有沙土或白陶土的摻假澱粉。

(4)水檢驗取少許澱粉,用冷水滴在上麵,仔細觀察。若水滲得緩慢,形成的溫粉塊鬆軟,其表麵粘手指,並有黏的感覺說明不是純的澱粉;若水較快滲入澱粉裏,形成堅硬的濕粉塊,其表麵不粘手指,有光滑的感覺,則證明是純澱粉。

二、輔助料的貯存保管

(一)食用油脂的貯存保管

1.食用油脂在貯存過程中的劣變

食用油脂如無合理的貯存措施或貯存時間過長,就可能出現劣變,嚴重的會導致整個油品變質,甚至還可能呈現毒性,從而大大降低油脂產品的食用及營養價值。食用油脂的劣變特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氣味劣變食用油脂及其製品在製作初期並無異味,但如貯存不當或貯存時間過長,則會產生各種不良的酸敗臭味。這是食用油脂劣變的初期階段新產生的氣味,當油脂劣變到一定深度,便產生強烈的“酸敗臭”。

(2)回色油脂經過精煉,製品呈淡黃色或接近無色,但在貯存過程中又逐漸著色,這種現象稱為“回色”。一般食用油脂貯存後均會出現回色現象,相同條件下,不同的油品,其回色程度也不同,豆油因其色素組成較特殊,回色現象較少。回色現象最突出的是棉籽油。

2.影響食用油脂安全貯存的因素

(1)空氣空氣中的氧是油脂氧化的重要因子,所以應該對油脂進行密閉貯存,有條件時應充氮貯存,若無條件,貯存器具應盡量充滿,減小油麵上的空間,以減小油脂與氧接觸的機會。油品溶氧量隨溫度的升高而上升,油脂中含氧量的安全值也因油品及等級的不同而不同,低檔油品安全值較高;高檔油品,如色拉油之類,隻含微量的氧也會出現明顯氧化變質,故安全值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