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目標:
●了解烹飪用水、食用澱粉的種類及其在烹飪中的應用;
●掌握食用油脂的種類、性質及其在烹飪中的應用;
●掌握食用油脂、食用澱粉的品質檢驗和貯存。
能力目標:
●能在烹飪中掌握節約用水的方法與能力;
●能在烹飪中正確使用各種輔助原料。
一、烹飪用水水是我們很熟悉的一種物質,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財富。沒有水,人和動物、植物都不能生存。水也是參與烹飪的主要輔助原料。所謂烹飪用水,一般是指在烹飪中使用的(如洗滌、作為菜點原料、傳熱介質等方麵)、礦化度(即水中含礦物質的百分比)小於1g/L、無毒且可食用的淡水。
(一)品種特征
水是氫和氧最普通的化合物,化學式為H2O,以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聚集狀態存在於自然界中。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廣,江、河、湖、海約占地球表麵積的3/4,地層裏、大氣中以及動物、植物體內都含有大量的水,但合格的淡水含量很少,因此,淡水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資源。水的種類。
(二)烹飪應用
水在烹調過程中運用非常廣泛,其主要作用有如下幾方麵。
1.作為傳熱介質
水的比熱容是所有液態和固態物質中最大的[4.184J/(g·℃)],因此,水作為烹飪傳熱介質,具有蒸發潛熱高、熱容量大的特點,一經加熱,熱量就會靠對流作用,迅速而均勻地傳遞到各處,便於形成均勻的溫度場,使原料受熱均勻。原料的初加工(如焯水、幹貨漲發等)、製湯和許多烹調方法(如燉、燜、煨、汆、煮、燒、鹵等)都離不開水。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沸點隨外界壓力的增大而升高,所以,欲縮短食物煮製的時間需提高蒸煮溫度,即可利用高壓容器(如壓力鍋)進行烹製。此外,水還能以氣態形式作為傳熱介質,通過對流方式逐步向原料內部滲透熱能,使蒸製的食物成熟。
2.溶解分散作用
水是調料的溶劑,精鹽、味精、食糖包括醬油、食醋和料酒等液體調味品中的成分溶於水中,這樣調料就以水為傳質媒介,向原料組織中擴散或滲透,從而達到入味的目的。水是烹飪原料成分的溶劑,許多營養物質和呈味物質(如水溶性蛋白質、氨基酸、糖類、維生素和無機鹽等)溶解於水,形成營養美味的鮮湯。膠原蛋白和果膠物質在水中加熱能形成膠體溶液,脂肪由於乳化劑作用在水中能形成乳狀液。烹飪中製作皮凍、果凍、掛糊、上漿、勾芡、調和麵團、製作麵筋、製湯工藝等都利用了水的良好溶解能力和分散能力。水是烹飪原料中不良呈味物質的溶劑,如蘿卜、竹筍、菠菜等經焯水處理可除去辣味、苦澀味,羊肉、內髒等通過水浸和焯水可除去腥膻氣味等。鹽分較高的原料,通過水浸可使鹽度降低。
3.作為輔助料
如調製豬肉糜、魚肉糜等,加入一定量的水,通過攪拌,使水分子均勻地和蛋白質分子表麵親水性極性基團接觸,逐漸使肉糜充分與水結合,增加其嫩度。用水漲發幹貨就是把幹貨原料浸在水中,使原料吸水膨脹後達到細嫩、軟爛等目的。麵粉具有很強的親水性,遇水後被麵粉顆粒吸收產生黏性,並形成麵筋,而使麵團具有一定的彈性和可塑性。水既不是主料、配料,也不是調料,但卻是一些菜點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湯羹、燉菜、燴菜、餛飩、湯圓等,其成品中主要成分是水,而且用水量的多少還會直接影響這些菜點的質量。
4.可以清潔防腐
食用淡水衛生、無毒,有很強的洗淨力,通過洗滌可以除去原料表麵的汙物雜質使原料清潔,符合衛生要求。如宰殺後的魚肉、禽肉、整理後的蔬菜都需要經過水洗,才能進入切配烹調工序。沸水和蒸氣有殺菌消毒作用,能使烹飪原料成為可供安全食用的食品。而經過淨化的涼水或冰塊,溫度低、清潔,在一定程度也能抑製微生物的生活機能,使各種細菌的繁殖比較困難。所以,利用冷水浸泡原料或將原料與冰塊放在一起,可短時貯存原料,避免原料腐爛變質。但要注意氣候變化,必須勤換清水,以保證品質。
另外,馬鈴薯、藕、茄子及部分水果等含多酚類物質較多的蔬菜,切配後浸泡在冷水中隔氧,可防止酶促褐變,能保持原料的本色。
(三)營養價值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體重要的組成成分,占一個健康成人體重的60%~70%。水在體內不僅構成身體成分,而且還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議,在溫和氣候條件下生活的輕體力活動的成年人每日最少飲水1200mL(約6杯),有大量體力活動的人群,要注意額外補充水分,同時需要考慮補充淡鹽水。
(四)注意事項
烹飪用水必須符合飲用水的水質標準。池塘水和淺井水等易受到來自地麵的汙染,水質惡劣,不宜供烹調應用。海水及某些含礦物質較多的泉水等,一般不直接用於烹飪。江河水要注意水源汙染情況。經過長時間燒煮、多次沸騰的千滾水或蒸鍋水(蒸飯、蒸饅頭的剩鍋水)不宜飲用,也不能用於烹飪,因其中原有的重金屬和亞硝酸鹽會濃縮而含量增高,不利於健康。純淨水從衛生學角度對人是安全的,但對補充人體礦物營養無作用。
(五)資源保護
盡管我國有許多河流、湖泊和水庫,但淡水量僅占世界的8%,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淡水擁有量均不超過2545m3,不到世界人均值的1/4,居世界第110位,已被列入全球13個貧水國之一。中國一半的城市缺水,其中108個城市嚴重缺水。其次,中國的水資源分布極不平衡,呈現出西北多旱、東南多澇的特點。截至目前,我國有60%的城市飲用水源受到汙染,50%的城市地下水受汙染,1/3的井水水質達不到飲用水水質標準。北方一些地區“有河皆幹,有水皆汙”,南方許多重要河流、湖泊汙染嚴重。另外,由於我國工業技術落後,水重複利用率低,對水的消耗過大、浪費驚人。餐飲行業中的用水量很大,包括飲食用水、清洗用水等,中國烹飪協會對我國55個城市的餐飲企業進行了一次資源浪費的調查,結果表明,企業浪費最多、最嚴重的是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