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目標:
●了解調味料的概念和作用、分類及發展趨勢;
●掌握調味料在烹飪中的作用和常見調味料的烹飪運用;
●掌握食鹽、醬油、味精、糖、蜂蜜、香料等調味料的品質檢驗與貯存保管。
能力目標:
●能識別各種常見的調味料;
●能在烹飪中正確使用各種複合調味料;
●能鑒別常用調味料的品質優劣。
調味料(condiment)是在飲食、烹飪和食品加工中廣泛應用,用於調和滋味和氣味,並具有去腥、除膻、解膩、增香、增鮮等作用的產品。中國菜調味講究技藝性,菜肴的調味是廚師應具備的基本功,而通曉各種調味料的性質、功用則是掌握調味技術的前提。
人類對食品的本質要求包括四個方麵:安全、營養、美味和保健。其中食品的味美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界限性標誌。無論是餐飲行業、食品加工企業還是家庭日常飲食,要烹製加工出美味食品,調味品的選擇、調味方法的運用是關鍵因素。我國古人對調味品在調和菜肴中的作用就有精解。如《呂氏春秋·本味篇》載:“調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鹹。先後多少,其齊甚微,皆有自起”,達到“久而不弊,熟而不爛,甘而不濃,酸而不酷,鹹而不減,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膩”的標準。調味品是現代物質生活豐盛的折射,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食品美味的要求不斷提高,對調味品的需求也日益高漲和多樣化,並成為推動烹飪行業發展的動力之一。
知識鏈接
清代袁枚的《隨園食單》中的“須知單·作料須知”
原著:廚者之作料,如婦人之衣服首飾也。雖有天姿,雖善塗抹,而敝衣藍縷,西子亦難以為容。善烹調者,醬用優醬,先嚐甘否;油用香油,須審生熟;酒用酒釀,應去糟粕;醋用米醋,須求清洌。且醬有清濃之分,油有葷素之別,酒有酸甜之異,醋有陳新之殊,不可絲毫錯誤。其他蔥、椒、薑、桂、糖、鹽,雖用之不多,而俱宜選擇上品。蘇州店賣秋油,有上、中、下三等。鎮江醋顏色雖佳,味不甚酸,失醋之本旨矣。以板浦醋為第一,浦口醋次之。
譯文:廚師用的作料,就好比女人的衣服首飾。女人雖然有天姿國色,善於化妝打扮,然而衣衫襤褸破舊,就是西施也難以打扮得漂亮。善於烹調的人,十分注意所用的作料,醬要用伏天製作的,用前要先嚐一嚐味道是否甜;油要用香油,一定要檢查油的生熟;酒要用酒釀,還要去掉糟粕;醋要用米醋,必須清洌。同時醬又有清濃之分,油又有葷素之別,酒也有酸甜的差異,醋還有陳醋新醋的區別,這些使用起來不可有絲毫的馬虎。其他東西如蔥、椒、薑、桂、糖、鹽之類,雖用得不多,但都應當選擇品質上等的。蘇州店出售的秋油(醬油的一種),分為上、中、下三等。鎮江的醋顏色雖然不錯,但味道不太酸,失去了醋的根本。醋以板浦(江蘇灌雲縣的一個市鎮)的最好,浦口(即今南京的浦口)產的次之。
一、調味料的分類
中國烹飪所用的調味料在世界上是最多的,從鹽、醋、醬、糖、辣椒到酒、糟、胡椒、花椒乃至中草藥等有數百種,種類繁多,其分類方法從不同角度有多種。
中國調味品協會組織製定的於2007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國家標準《調味品分類》(GB 20903—2007)按照調味品終端產品分為17大類,包括食用鹽、食糖、醬油、食醋、味精、芝麻油、醬類、豆豉、腐乳、魚露、蠔油、蝦油、橄欖油、調味料酒、香辛料和香辛料調味品、複合調味料及火鍋調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