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的:對烹飪藝術(食料雕塑類)中的麵塑類品種有所了解,並通過觀察、練習能夠獨立製作基礎麵塑類品種。
教學方法:講授、演示、實訓、訓練、理實一體化。
任務驅動:了解我國麵塑的曆史、風格、特色、分類,熟悉麵塑製作的工具、原料調製、製作方法和保管方法。學會調製麵塑麵團,並嚐試捏製各種麵塑作品。
知識鏈接:
麵塑本是一種街頭民間工藝,主要出現在嫁娶禮品、殯葬供品中,也用於壽辰生日、饋贈親友、祈禱祭奠等。據文獻資料記載,漢代就已有麵塑的記載。麵塑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經營,可謂曆史源遠流長,早已成為中國文化和民間藝術的一部分,也是研究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學時不可忽視的實物資料。宋代《夢粱錄》中曾記載把麵塑用在春節、中秋、端午以及結婚祝壽的喜慶日子。在陝西、河北也把麵塑稱作“麵花”,並將這古老習俗一直貫穿於節慶日子的始終。從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鄉村中到處可見互送禮饃的歡快場麵。在陝西關中東部,婦女幾乎人人都是製作禮饃的高手,其中尤以年長的婦女技藝更是高超。近年來,麵塑被引進餐飲殿堂之後,它也和食雕一樣,擔當起點綴和美化菜肴、烘托宴席氣氛的作用。
一、食品麵塑的意義
1.美化菜點形象
麵塑對菜點不僅能起到襯托、點綴作用,增強菜點的色彩感染力使菜點更完美,色澤更豔麗,給人以美的享受,誘人食欲,而且更能提高菜點檔次。
2.烘托宴會氣氛
麵塑作品在宴席中使用得越來越廣泛,不僅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能給宴席增添一份喜慶歡樂的氣氛,如結婚宴席常使用麵塑作品“龍鳳呈祥”、“鴛鴦戲水”等;如為長者祝壽用“鬆鶴延年”、“麻姑獻壽”等;為友人餞行用“一帆風順”;如宴請外賓則用“迎客鬆”、“和平鴿”等,它既能突出主題思想,更能表達人們的美好心願。
3.展示烹飪技藝
食品麵塑能反映我國烹飪技術的高超和精湛,能體現製作者的技術水平,在宴席上一組麵塑作品的出現,幾道麵塑的盤飾,可以使客人感受到廚師高超技術,同時享受到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深厚底蘊,如名菜“孔雀展屏”就可用麵團來雕塑成孔雀頭、孔雀尾。中間扒上紅燒翅即成。
二、食品麵塑的工具及使用
食品麵塑工具,也稱雕塑刀,它依次為:剪刀、切刀、挑刀、磨光棒、小號U形鏟刀、大號U形鏟刀、皺紋針、彎形皺紋針、碾麵棒、尖刀、大號梳子、小號梳子。
(1)剪刀常用於剪麵,如人物手指、翅膀、鳥嘴、魚尾等。
(2)切刀寬頭常用於按花紋、刨頭、切割等;尖頭用於製作比較細的部位,如魚眼、鳥眼等。
(3)挑刀寬頭常用於雕塑人物的嘴、動物的眼睛,尖頭用於刺鼻孔、耳孔等。
(4)磨光棒常用於麵團的磨光,接口處的壓碾。
(5)小號U形鏟刀常用於製作鳥類羽毛、翅膀、魚鱗等。
(6)皺紋針常用於製作動物皺紋,衣袖皺紋,人物皺紋,人物眉紋,肚皮皺紋等。
(7)彎形皺紋針常用於皺紋針接觸不到的地方。
(8)碾麵棒常用碾壓比較細薄的花瓣、衣服、彩帶等。
(9)尖刀常用於切割麵團,盤飾原料改刀。
(10)大號梳子常用於製作佛珠、項鏈等。
(11)小號梳子常用於壓製人物頭發、胡須、花紋等。
(12)玻璃板有機玻璃製作成的,通常有兩塊,用來搓條壓片等。
三、麵團的配置和色彩調配
1.麵團的配置
食品麵塑麵團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作品的質量。以下是幾種不同用途的麵團配方。
配方1:
富強粉300克,糯米粉100克,鹽20克,甘油20克,防腐劑15克,水適量。製作方法:將富強粉和糯米粉混合後加開水和勻,按成餅狀,放入蒸鍋中蒸30分鍾;出鍋,加入甘油,揉搓均勻;再加入防腐劑和鹽,揉搓至麵團潔白透明,手感滋潤即可。
配方2:
將麵粉250克、糯米粉50克、鹽20克、苯酚15克(加水適量)。
製作方法:將上述配料用筷子混合均勻後,再揉成麵團,做成厚約2厘米的餅,上籠蒸製約30分鍾(5分鍾大火,20分鍾小火,5分鍾關火時間),取出麵團後晾涼,撕碎後加入甘油10克、蜂蜜25克,再次揉成麵團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