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巧克力被帶回西班牙後,西班牙人根據自己的喜好不斷地改良它的口味,比如添加多些香草和肉桂之類的配料,使它的滋味更加豐富和可口。新興的巧克力飲品很快受到西班牙顯貴們的歡迎,也迅速傳到了英、法等國,在上流社會盛行不衰。有記載,西班牙公主將可可豆作為訂婚禮物送給路易十四以表達愛意,因此,後人也就有了用巧克力來表達愛意和美好情感的習俗。由於巧克力飲品備受推崇,於是西班牙人開始在新大陸廣袤的殖民地發展可可種植業,由此帶來了豐厚的利潤。西班牙獨占著巧克力的生產,直到一百年以後,巧克力製造工藝的秘密才被帶到了其他國家。
19世紀初,荷蘭人采用可可壓榨的技術將可可豆分離成為可可脂和可可粉並為此申請了專利,從而為固態巧克力的生產奠定了基礎。到了19世紀中葉,法國人卡德布瑞生產的第一塊食用型固體巧克力出現在市場上,從此巧克力就不單是飲品,同時也是食品。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人赫爾希第一次嚐試利用固態植物油脂添加到巧克力中用以提高巧克力熔點。這樣在美國夏季炎熱的氣溫下仍然能銷售巧克力。正是由於熔點的提高,巧克力製品的儲存和運輸才更為方便。
到了20世紀,由於巧克力市場急劇擴大,而大量的可可脂又被用來生產化妝品,所以單純用純可可製品來生產巧克力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於是人們開始尋找可以代替可可脂的替用品。20世紀60年代,日本人用棕櫚仁油製成代可可脂並用來生產巧克力而且取得成功。在這種情況下,巧克力的生產工藝進一步簡化,巧克力的生產成本也大幅降低,而巧克力的產量則大大地被提高。當巧克力脫掉奢侈品的外衣,走進平民生活時,它仿佛天生就是浪漫情意的代言人。在其後的日子裏,無論情竇初開的羞澀表達,還是愛侶之間的柔情蜜意,人們都願意用巧克力作為傳遞情感的信物分享著,讓濃濃的甜蜜緩緩淌到心底。巧克力雕刻也借著這樣浪漫的情調,受到高檔宴會的青睞。
【原料】泡沫板、黑巧克力。
【工具】泡沫刀、毛刷、雕塑刀。
【操作步驟】
1.用泡沫板雕出作品的底樣,表麵用砂紙打磨光滑,精致的細節可以在上巧克力以後處理。
2.將巧克力放入盆中,放入水鍋加熱,至巧克力融化。用毛刷細致的將巧克力塗在泡沫底樣表麵。注意塗抹的厚薄要一致。
3.待巧克力凝固後,在表麵進行精細的雕刻,將刀口修正光滑潤澤,這樣一個巧克力雕塑就完成了。
【作品欣賞】
牌坊。
【知識拓展】
現在大多數國內製作的黃油雕和巧克力雕內部采用泡沫雕刻打底。泡沫是雕刻練習者最佳和最廉價的原材料,有較高的使用價值。泡沫雕不同於餐桌上的果蔬雕刻,應用時往往作為一種純藝術品,隻供觀賞,並可長時間固定使用。泡沫雕的操作工具較為常見,一般有鋼鋸、直尺、圓規、平口主刻刀、壁紙刀、鉛筆等。目前,雕刻創作者用功率較低的電阻絲加熱後切割泡沫,製作快捷,成型光潔。泡沫雕多以大型整雕為主,主題的選擇較為靈活,多為人們熟悉的動物、植物形象或文字圖案。雕刻好的泡沫雕作品,表麵覆蓋黃油或者巧克力並經過細致處理,是現在較流行的做法。
巧克力是以可可製品(可可液塊、可可脂、可可粉)、乳製品、香料和表麵活性劑等為基本原料,經混合、精磨、精煉、調溫、澆模成型等科學加工,具有獨特的色澤、香氣、滋味和精細質感,耐保藏的香甜食品。
巧克力的儲存和食用要點:為使巧克力保持最佳狀態,要把它存放在一個最大相對濕度約為65%的房間,並避開光、水和異味。存放溫度應在12~18℃。在這種儲存環境下,優質黑巧克力至少能夠存放半年的時間,質地不變。甚至還可以在更長的時間後食用。白色巧克力和牛奶巧克力存放的時間沒有這麼長,但是時間也不會很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