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任務一 黃油雕刻、巧克力雕刻(2 / 3)

黃油雕大約在20世紀中期被引入我國。20世紀末,偶爾出現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星級飯店及賓館的冷餐宴會上。此後逐漸出現了單獨以它為主的大型展台,特別是在全國性的烹飪大賽上,規模宏大的黃油雕刻作品,大氣而又細膩,出盡了風頭。其造型多為大型結構主體,同樣以吉祥物為多見,雖以泡沫塑料雕刻為基礎,但又與其有著較大的區別,泡沫塑料雕刻成品較為粗糙,極少應用。黃油雕與石雕、玉雕同屬一疇,一般作為一種純藝術品來運作,其製作簡便,成本較低,移動方便,所以越來越被人們重視,應用也越來越普遍。

雕塑黃油是以熔點較高的牛油為基料,再添加一定比例的凝固劑、香料等精心配製而成,以確保它能在45℃的氣溫條件下不熔化,並能較持久地向外散發出濃鬱的香氣。雕塑用黃油成塊時呈奶黃色,攤抹後呈原白色,具有良好的可塑性。用剩的黃油需低溫保存,常在-10℃的冰箱中存放。細鐵絲、木條的選取較容易,隨時可以買到,主要用其製作雕品的骨架。玻璃膠也較易在市場上買到,主要用於小塊泡沫塑料之間的粘接。

【原料】雕刻用的黃油是以熔點較高的牛油為基料,再添加一定比例的凝固劑、香料等配置而成,確保它能在45℃以下的氣溫條件下不熔化,並能較持久地向外散發出濃鬱的香氣。雕刻黃油成塊時呈奶黃色,用剩的黃油需低溫保存,常在-10℃的冰箱中存放。

【工具】黃油雕的工具不同於果蔬雕的工具,常用的有電熱鋸、小手鋸、手鉗、砂紙、刮刀、竹刀、壁紙刀、細鐵絲、木條和玻璃膠等。電熱鋸用於分割大塊的泡沫塑料。小手鋸便於小塊泡沫的分割和鋸分木條。手鉗用於造型骨架的固定。砂紙用來磨平粗糙泡沫的表麵,便於操作時掛抹黃油。刮刀用於刮平抹油後的雕刻表麵並刮除多餘部分。竹刀、壁紙刀用於毛坯細微部分的雕刻。細鐵絲、木條主要用於製作雕品的骨架。玻璃膠主要用於小塊泡沫之間的粘接。

【操作步驟】

1.製作毛坯:先用小木條、細鐵絲等材料按照所表現主題和大小結構,製作出大體骨架,然後將大型泡沫塑料分割成大小合適的小塊,按照順序粘貼在骨架上,再用竹刀或壁紙刀除去主坯上多餘的部分,加工、雕刻成預先設計好的造型,完成毛坯的製作。現在一般多為整雕泡沫作品後直接製成毛坯。

2.掛抹黃油:黃油的掛抹用雙手。操作時先洗淨雙手,挖取拳頭大小的一塊雕塑黃油,根據預先設計好的造型,用雙手一片片抹在毛坯上,並適當添減,直至塑出雕品的基本輪廓。

3.精細雕琢:用食指和拇指配合,把雕塑品的細致部分塑造出來,再用刮刀把表麵刮平,用手指抹光滑。此步驟同於純藝術雕塑,難度較大。整個雕塑過程要數掛抹和精雕最為重要,應用手或用專門的刮刀片仔細操作,遇到暗角或拐彎用手小心塗抹;若表麵積塵有礙觀感,可用小號刮刀輕輕刮去一層黃油,作品即光潔如新。

【作品欣賞】

1.歐式莊園。

2.龍舟。

巧克力雕

【知識導入】

巧克力雕在西餐中多用於點綴裝飾,在一些大型冷餐會中有突出主題的點睛的作用。製作方法主要有手工雕塑成型、模具成型。國內現在多使用泡沫雕打底,再刷上融化的巧克力,經過細致處理。這樣的方法比較節約成本,而且工藝要求比手工雕塑要簡單,並且對巧克力的品質要求不是那麼嚴格。

曆史記載最早引進並栽培可可樹(其果實為可可豆,是製造巧克力的核心原料)的是居住在墨西哥東南部的有著高度文明的古印第安人——奧爾梅克人。隨後馬雅文明進入了中美洲,瑪雅人將可可豆打碎成漿狀,並用其做成帶著苦味和泡泡的巧克力飲品,並且有冷熱兩種吃法。在馬雅時期,巧克力的價格並不便宜,所以通常隻有有錢的家庭或王室才能享用。公元1200年到1521年西班牙人入侵前,阿芝特克王朝在墨西哥興起,對於可可的應用和發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阿芝特克王朝時期,可可豆的價值極高,甚至於被用來當作錢幣使用。阿芝特克國王在其寶窟中就存放著大量的可可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