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任務四 風景、器皿、瓜雕類果蔬雕刻(2 / 3)

瓜盅雕刻的基本要求:

①適合雕刻瓜盅的原料,一般以體大、內瓤空的瓜類為主,如西瓜、冬瓜、南瓜、香瓜等,因為這些瓜表麵富有較強的表現力。

②瓜盅雕刻所用的刀具主要是V形刀、圓口刀,還可用直刀、斜口刀以及異形刀。

瓜盅雕刻的步驟:

瓜盅在果蔬雕刻中屬刻畫藝術,它主要是利用瓜表皮與肉質顏色明顯不同的特點,用深淺兩種線條和塊麵,在瓜表麵組成畫麵和圖案瓜盅不僅在雕刻技法上要求高,而且圖案設計也至關重要,設計的效果直接影響瓜盅的雕刻。

瓜盅主要由盅本身和底座兩個部分構成。盅又分盅體和盅蓋,瓜盅雕刻首先是設計與布局,製作者要根據瓜盅的結構特點和造型要求,從瓜盅的整體布局、主體設計、裝飾點綴三方麵進行構思。設計時,最好在紙上畫出樣稿,依據設計樣稿即可著手雕刻。

(2)瓜燈在食品雕刻中,瓜燈的雕刻難度較大,程序較為複雜。瓜燈雕刻就是用特種雕刻工具,在西瓜、香瓜等瓜果的表皮上,運用各種不同的刀法,把瓜果雕刻成帶有花紋圖案和特種瓜環的宮燈形狀。瓜燈的雕刻,除在其表麵塑刻出一些可向外凸出的圖案外,還要雕刻出一些環和扣,使瓜燈的上部和下部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些環扣不但要起連接作用,而且形狀要美觀。雕刻完後挖去瓜瓤,瓜內置以燈具,可達到通體紋彩交映、別具奇趣的藝術效果。

瓜燈雕刻的基本要求:

①瓜燈雕刻一般分為構思、選料、布局、畫線、刻線、起環、剜瓤、突環、組裝等步驟。

②選料、布局要根據構思,充分利用瓜燈的整體造型。

③線條要整齊劃一,下刀要準確,均勻、平滑剜瓤時要保持瓜壁厚薄一致。

④突環時要細心,以免碰斷突環。

⑤突環後放在水中浸泡,使其發硬,便於整形。

⑥在應用過程中,要不斷噴水,以防幹癟、變形。

瓜燈的雕刻方法:

一般選用1~1.5千克的深綠色西瓜為原料,且要求西瓜體圓,表皮光滑無斑跡,帶瓜柄。

①依照圓規畫圓的原理,用線和針在西瓜上畫圓。第一道線距瓜柄約5厘米,第二道線與瓜柄相隔約10厘米第三道線與第二道線相隔約8厘米,第四道線與第三道線相隔約5厘米。先劃四道線,再按順序雕刻。

②在瓜蒂與第四道線內用刀刻團壽環;在第三道線與第四道線之間用刀刻鎖殼環;在第二道線與第三道線之間用刀刻鳥、魚、蟲等圖案;第一道線與第二道線之間用刀刻窗環。

③用小號直刀,根據圖案線條順序雕刻。

④在窗環上口挖個圓洞,用勺口刀伸入瓜內,挖去瓤,接近瓜皮時不可過於用力,以防戳破瓜皮。皮壁的厚薄要均勻,以便裝置燈時,燈光透射均勻。

⑤用金屬細絲戳進瓜柄旁,穿在窗環的瓜皮中,為防止金屬絲脫落,可用火柴梗墊起。在瓜蒂上掛上燈穗,其形如宮燈。

⑥在雕刻好的瓜燈中心置以燈具照明,也可在瓜皮內點上小蠟燭照明。

亭子

【知識導入】

亭的曆史十分悠久,但古代最早的亭並不是供觀賞用的建築。如周代的亭,是設在邊防要塞的小堡壘,設有亭史。到了秦漢,亭的建築擴大到各地,成為地方維護治安的基層組織所使用。《漢書》記載:“亭有兩卒,一為亭父,掌開閉掃除;一為求盜,掌逐捕盜賊。”

魏晉南北朝時,代替亭製而起的是驛。之後,亭和驛逐漸廢棄。但民間卻有在交通要道築亭為旅途歇息之用的習俗,因而沿用下來。也有的作為迎賓送客的禮儀場所,一般是十裏或五裏設置一個,十裏為長亭,五裏為短亭。同時,亭作為點景建築,開始出現在園林之中。

宋代有記載的亭子就更多了,建築也極精巧。在宋《營造法式》中就詳細地描述了多種亭的形狀和建造技術,此後,亭的建築便愈來愈多,形式也多種多樣。亭子不僅是供人休息的場所,又是園林中重要的點景建築。

亭子可以分成方亭、三角亭、六角亭、八角亭等,這裏介紹方亭的刻法。

【原料】白蘿卜或青蘿卜、胡蘿卜、廣東芋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