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任務四 風景、器皿、瓜雕類果蔬雕刻(1 / 3)

學習目的:對食品雕刻中的風景、器皿、瓜雕類果蔬雕刻品種有所了解,並通過觀察、練習能夠獨立雕刻基礎建築、器皿品種。

教學方法:講授、演示、實訓、訓練、理實一體化。

任務驅動:通過觀察、思考、練習了解這一類雕刻品種的特征,能夠獨立雕刻基礎建築、器皿品種。

知識鏈接:

一、風景雕刻

景物類的雕刻多選用大型原料,依景物本身的要求選擇。在雕刻時,其形勢多求逼真。因其變幻無窮、玲瓏剔透、別致逼真,故是宴席、展台上的佳品,令人耳目一新。在宴席和菜肴中出現,其主要目的是增添情趣、刺激食欲。因此,造型一般以園林景點為主,樓台亭閣、奇峰怪石、花木山水都是雕刻的極好題材。景點中的花木形態萬千、層層疊疊;亭閣錯落有致、豐富多彩;山石飛舞跌宕、有剛有柔;古塔高聳入雲、形式多樣。在雕刻中要充分掌握這些特點。

風景雕刻中具體物象較為複雜,層次較為繁複,雕刻時應抓住重點、突出本題、提煉雕品的意境。如雕刻園林石峰,不僅要雕出它節奏變化的輪廓,而且要將石紋的張弛起伏、抑揚頓挫表現出來。從中國傳統美學觀來看,石品是人品的象征,石骨是風骨的寫照,借石寓情,以石傳神,故石峰與“歲寒三友”的鬆、竹、梅及“幽穀芬芳”的蘭,都成為中國文人崇高氣節的化身。因此,風景雕刻更能體現作者的思想,增添宴席的氣氛。

風景類雕刻的特點:

①根據雕刻的主題形象選擇雕刻手法。

②依據雕刻對象的特點、氣勢大小來選擇原料。

③風景雕刻一般采用零雕整裝和整雕的手法。

④風景雕刻的刀法較為多樣,一般古塔、亭閣、山石都用直刻的手法。雕刻時,可根據對象的形態特點靈活用刀。

二、器物雕刻

器物類雕刻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的裝飾觀賞物品。其形式有出自於傳統的陶瓷器皿,有來自民間的裝飾形式,有精美的花籃、花瓶,有古玩及文房四寶,也有粗獷古樸的青銅器。把這些形象用食品雕刻表現出來,能夠起到美化宴席台麵、點綴菜肴的效果。在食品雕刻中,一般以花瓶和仿玉雕造型為主,其形狀多樣,風格不一,所以表現在食雕上也沒有固定格式。如花瓶造型其外形形式多樣,有仿動物形、花卉形、人物形等;內容豐富多彩有山水圖案、動物圖案、花鳥圖案;風景圖案、人物圖案以及裝飾圖案;雕刻風格各異,有直刻、鏤空、浮雕、勾線、突環等多種手法。因此,在宴席中應根據宴席主題確立造型形式,再根據造型選擇原料。

器物類雕刻的特點:

①按雕刻設計的形象,選擇原料的形態、質地和色澤。

②根據設計的形象和原料的特點選擇雕刻手法。

③雕刻器物的順序一般是整體下料,自上而下地逐步雕刻。器物雕刻的刀法較為多樣。雕刻時,可根據對象靈活用刀。

三、瓜類雕刻

盛器類食雕作品將作品外形美與實用性結合在一起,除了部分鏤空的作品外;大多數瓜盅、龍舟等可盛湯菜、麵點等,用途較為廣泛。同時,食雕原料本身的香味也為菜肴增色不少。盛器類作品不僅能提高宴席的檔次,還是調節宴席氣氛的上等雕刻佳品,形式千變萬化,內容不一。在刻出的作品內若通上燈光或放上點燃的蠟燭,更是玲瓏剔透,妙趣橫生。盛器類食雕的題材多為吉祥的花卉、禽鳥、龍、山水風景、人物等圖案,還有以各種套環組成的圖案。

盛器類食雕作品的構成分為底座和盅體兩部分。大型的展台雕刻作品,往往將兩個以上的瓜盅或瓜燈和花籃組合在一起,這樣的作品氣勢磅礴、宏偉壯觀,在酒店、賓館的開業慶典或一些大型宴會上都要用到這類作品。雕刻瓜盅、瓜燈的原料可采用各種瓜類,如西瓜、長南瓜、南瓜、冬瓜等。瓜盅的圖案各式各樣,可以舉一反三。瓜雕的製作方法與常見的雕刻方法略有不同,如它多在瓜體表麵做文章,而內部中空。瓜燈的雕刻要求廚師有較高的技藝,同時還要有一定的藝術修養,隻有將雕刻技藝與繪畫技藝高度結合,才能刻出精湛的瓜燈作品。

(1)瓜盅瓜盅是食品雕刻中最受人們歡迎的品種,它不但廣泛運用於涼菜、花台,起到美化席麵的作用,而且還廣泛用於熱菜之中。其作用不僅是為了盛放菜肴,更主要的是點綴菜肴和增添宴席氣氛。很多初學者也往往從雕刻瓜盅入手來掌握雕刻技法,瓜盅的刻法有兩種:一種是浮雕法,另一種是鏤空法。其中應用最多的是浮雕法。浮雕法主要又有兩種形式:一是陽紋雕刻,所雕刻的圖案向外凸出;另一種是陰紋雕刻,所雕刻出的圖案向裏凹陷。但在具體雕刻時,刀法的變化是很靈活的,同一個瓜盅可以有浮雕的陰、陽紋樣,也可有鏤空紋樣出現,其表現手法和內容多種多樣,但隻要掌握基本刻法,就可以創造出豐富多彩的作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