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雕刻動物類的順序一般是整體下料,自上而下地逐步雕刻。
⑤動物類雕刻的刀法較為多樣,常選用直刻、插刻、旋刻雕刻,可根據對象靈活用刀。在體形結構的雕刻刀法上寧圓勿方。
螳螂
【知識導入】
螳螂屬於昆蟲綱有翅亞綱螳螂科,是一種中至大型昆蟲,頭呈三角形且活動自如;前足腿節和脛節有利刺,脛節鐮刀狀,常向腿節折疊,形成可以捕捉獵物的前足;前翅皮質,為覆翅,缺前緣域,後翅膜質,臀域發達,扇狀,休息時疊於背上;腹部肥大。除極寒地帶外,廣布世界各地,尤以熱帶地區種類最為豐富。世界已知1585種左右。中國已知約51種。其中,南大刀螂、北大刀螂、廣斧螂、中華大刀螂、歐洲螳螂、綠斑小螳螂等是中國農、林、果樹和觀賞植物害蟲的重要天敵。螳螂體長形,多為綠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種類。複眼突出,單眼三個。咀嚼式口器,上顎強勁。螳螂有保護色,有的並有擬態,與其所處環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種害蟲。
【原料】胡蘿卜。
【工具】平口刻刀、V形插刀、U形插刀。
【操作步驟】
1.將原料先刻成長條形,劃出輪廓,沿輪廓線將廢料刻除。
2.將螳螂的頸部、腹部的輪廓修圓,用U形插刀插出螳螂的眼睛。
3.細刻出腹部的紋絡,再另取原料用V形插刀插出螳螂的前臂。
4.將前臂和腿安在螳螂相應的部位。刻出螳螂的觸角。螳螂體小,雕刻時要將各個部位仔細刻出。
海豚
【知識導入】
海豚屬於海豚科,通稱海豚,是體型較小的鯨類,共有近62種,分布於世界各大洋。體長1.2~4.2米,體重23~225千克。海豚一般嘴尖,上下頜各有約101顆尖細的牙齒,主要以小魚、烏賊、蝦、蟹為食。海豚喜歡過“集體”生活,少則幾頭,多則幾百頭。海豚是一種本領超群、聰明伶俐的海洋哺乳動物。經過訓練,就能打乒乓球、跳火圈等。除人以外,海豚的大腦是動物中最發達的。海豚的大腦占它體重的1.7‰。海豚的大腦由完全隔開的兩部分組成,當其中一部分工作時,另一部分充分休息,因此,海豚可終生不眠。海豚是靠回聲定位來判斷目標的遠近、方向、位置、形狀,甚至物體的性質。有人做試驗,把海豚的眼睛蒙上,把水攪渾,它們也能迅速、準確地追到扔給它的食物。
【原料】南瓜或白蘿卜、青蘿卜。
【工具】切刀、主刻刀。
【操作步驟】
1.製坯,取一截20厘米長的南瓜,用主刀刻出海豚身體的輪廓。
2.刻身體,在距離頭部2厘米處勾勒出嘴部的基本形態。用尖刀修刻出海豚的眼眶、眼睛與嘴唇;修去廢料。
3.刻魚鰭,用餘料刻出海豚的一對胸鰭、尾鰭和一個背鰭。
4.組裝、修整和裝飾,用502膠水在海豚身上粘上胸鰭、背鰭和尾鰭,然後用刀仔細修去部件粘合之處的痕跡。最後用蘿卜雕刻的浪花做襯托,完成作品。魚尾的不同變化是海豚不同造型的基礎。同時,要注意魚鰭與魚身的比例關係。
萬象更新
【知識導入】
萬象更新是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題材。象背上馱著一盆萬年青,取“萬”、“象”二字喻“萬象更新”,象征吉祥,是我國民間藝術傳統的表現主題。萬象更新釋義,萬象:宇宙間一切景象;更:變更。事物或景象改換了樣子,出現了一番新氣象。“象”壽命極長,可達200餘年,被人看作瑞獸。“象”也喻好景象。寶瓶,傳說觀世音的淨水瓶,也叫觀音瓶,內盛聖水,滴灑能得祥瑞。“太平有象”也叫“太平景象”、“喜象升平”,形容河清海晏、民康物阜。大象:寓意吉祥或喜象,也是代表穩重、誠實。與瓶一起寓意吉祥平安;與如意一起叫吉祥如意;“走象”叫走向成功。
【原料】南瓜或象牙白蘿卜、胡蘿卜、心裏美蘿卜、紅菜頭、青蘿卜、紫茄子。
【工具】切刀、直頭平麵刻刀、刨刀、一~四號弧形口戳刀、心形定型戳刀。
【操作步驟】
1.取一段20厘米左右的實心南瓜,切成長方塊;
2.在南瓜上勾勒出大象形狀,並去除廢料;
3.細雕出大象各個部位,裝上鼻子和尾巴,在身體中間刻出花披;
4.雕刻一隻花盆裝在大象背上;
5.雕刻一株萬年青點綴在花盆中即可。
羊
【知識導入】
“羊”“祥”通假。西漢大儒董仲舒有雲:“羊,祥也,故吉禮用之。”《漢書·南越誌》記:“尉佗之時,有五色羊,以為瑞。”廣州號稱羊城,源於美好的傳說:周夷王時,五個仙人騎著口銜六串穀穗的五隻羊降臨楚庭(廣州古名),將穀穗贈給人們,祝這裏永無饑荒。仙人言畢隱去,羊化為石。《廣州記》則記:“戰國時,高固為楚相,五羊銜穀穗於楚庭,故廣州廳室、梁上畫五羊像,又作五穀囊。”
【原料】白蘿卜或南瓜。
【工具】平口切刀、平口刻刀。
【操作步驟】
1.取白蘿卜切成約16厘米高的圓柱形。
2.據羊的形態,刻出羊的姿態後用平口刻刀刻成型,注意頭部與身部的比例要適當。
3.刻出羊頭、角、耳、胡須、腿、尾的輪廓。
4.將羊角、眼、鼻、耳、胡須等仔細刻出,再將羊的頸部、軀體、尾巴刻出,然後刻出羊腿的輪廓。
5.細刻出羊腿、羊蹄,羊蹄呈兩瓣。羊給人一種溫順、吉祥的感覺,在雕刻時應注意:羊的身軀不宜過肥,羊胡子的輪廓呈三角形,尾巴要短些。
龍首
【原料】南瓜、胡蘿卜、白蘿卜、青蘿卜等。
【工具】尖頭刀、圓口刀、三角槽刀。
【操作步驟】
1.取一塊長形的原料。
2.在原料中間劃上一條中線,龍的兩邊是對稱的,再用尖頭刀刻兩刀。
3.把兩個三角形餘料去掉。
4.用圓口刀在去掉三角形餘料部位的上方,挖出兩個圓孔,準備裝上龍的眼睛。用圓口刀在鼻子兩邊戳去兩塊餘料,使它露出鼻梁,再用圓口刀刻它的鼻子,鼻子要大一點,這樣龍才會有神氣。先用圓口刀戳三個半圓形,中間的半圓形是鼻尖,旁邊兩個半圓形是鼻孔的位置;然後用尖頭刀沿著三個半圓形前沿切去餘料,使前麵的原料低一些,再把鼻上的輪廓修圓一些;接著用小號三角槽刀在鼻尖旁刻鼻孔;繼續用三角槽刀刻出龍的鼻子前的胡須,把胡須下的餘料修掉,最後把龍頭兩邊修凹。
5.開始刻嘴巴,用三角槽刀先刻出嘴前一排胡須,然後刻出兩邊胡須,兩邊胡須是對稱的,用尖頭刀削去前排與兩邊胡須下的餘料,再刻出兩隻下牙齒並且把嘴裏刻空,這樣龍的嘴巴就張開了。在龍的下嘴唇下麵也要用三角槽刀刻出胡須,然後刻龍的臉,龍的兩邊臉部,也要刻出尖刺狀,這表示龍的腮。
6.開始刻龍角,先用三角槽刀刻出眼毛,並用尖頭刀把眼毛下麵的餘料去掉,再用尖頭刀去掉左右龍角中間的三角形餘料,接著刻出龍角,龍角後部要翹起來,最後把龍角的輪廓修圓。
7.用三角槽刀在龍角下麵四周刻出毛發,用尖頭刀削切毛發下的餘料,這樣龍頭、龍角、龍頸、龍的毛發都刻好了。
龍
【知識導入】
龍是中國神話中的一種善變化、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傳說能隱能顯,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後成為皇權象征,曆代帝王都自命為龍,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山海經》記載,夏後啟、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龍”。另有書記“顓頊(zhuān xū)乘龍至四海”、“帝嚳春夏乘龍”。前人分龍為四種:有鱗者稱蛟龍;有翼者稱為應龍;有角的叫螭龍,無角的叫虯。上下數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麵,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澱。龍成了中國的象征、中華民族的象征、中國文化的象征。
【原料】白蘿卜或青蘿卜、胡蘿卜。
【工具】平口刀、U形插刀、V形插刀。
【操作步驟】
1.用胡蘿卜刻出龍頭。
2.取大白蘿卜,刻出龍身盤曲的形狀。
3.刻出龍尾和身體鱗片。
4.刻出龍的背鰭,粘在背部,將龍頭裝在頸部。
5.刻出龍爪和火苗,裝在龍身四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