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尖頭刀、圓口刀、V形刀(三角槽刀)、刻線刀。
【操作步驟】
1.將原料刮去薄薄的外層,然後削去原料前部兩邊的餘料,使它成尖形。
2.在原料的側麵,開始刻燕子的頭,接著刻出燕子的嘴。
3.用主刀細刻出鳥眼,頸及尾部細毛。
4.用尖頭刀劃出燕子翅膀的輪廓,並把翅膀兩邊的餘料去掉,然後用圓口刀刻出羽毛,接著用圓口刀刻出中覆羽,並且用尖頭刀削去中覆羽下麵的餘料,再用刻線刀刻出中覆羽上的筋。
5.將翅膀裝在鳥身兩側,呈飛行狀,再粘上一雙叉形尾即成。
翠鳥
【知識導入】
翠鳥,又叫翡翠。它全身翠藍色,腹麵棕色,平時以直挺姿勢,棲息在水旁,很長時間一動不動,等待魚蝦遊過,每當看到魚蝦,立刻以迅速凶猛的姿勢,直撲水中,用嘴捕取。鳥巢常築在田野堤岸的沙土中,掘成隧道,深為60厘米左右。翠鳥的翠羽由於折光緣故,閃閃發光。以往的帝王服裝和“鳳冠”,用翠鳥鳥羽作為裝飾,經曆漫長歲月也不褪色。
【原料】萵筍,胡蘿卜。
【工具】刨刀、直頭平麵刻刀、三號和五號弧形口戳刀。
【操作步驟】
1.用胡蘿卜雕出鳥頭,取15厘米的萵筍作為大坯雕身體,把鳥頭和身體粘結。
2.修正出的鳥頭呈上仰勢。側視時,鳥身似紡錘。刻好後的鳥尾是扁平的,呈伸直的手掌狀,所以在削鳥身時,尾部寬度要留夠。
3.在坯體上確定鳥的背前部羽片、翅膀羽片和尾部羽片的位置用三號弧形口戳刀刻背前部第一排的五個羽片,從正中間那一羽片刻起。將戳刀從後往前略帶斜勢插進坯中,戳削出1~1.5厘米長,2~3毫米厚的羽片。按照同樣方法再刻出與中間羽片相鄰的兩個羽片,最後刻出最外邊的兩個羽片。
4.按照上述方法刻出兩翅膀上的羽片。兩側翅膀同時刻,而不是刻好一隻翅膀再刻另一隻。刻時要注意羽片的數量、長短、排列及走向。每刻完一排羽片進行修整時,都要考慮逐步修削出翠鳥的體態,特別注意把握好無羽片部位的體形。經幾次修削,翅膀羽片刻好後,翠鳥身軀的造型即已基本完成。
5.用牙簽將鳥爪安裝在翠鳥腹部,翠鳥即刻成。
鴛鴦
【知識導入】
鴛鴦指亞洲的一種亮斑冠鴨,又名烏仁哈欽、官鴨、匹鳥、鄧木鳥,小型遊禽。是經常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和神話傳說中的鳥類。我國2000多年前就有飼養。鴛指雄鳥,鴦指雌鳥。屬雁形目,鴨科。春季經過山東、河北、甘肅等地到內蒙古東北部及東北北部和中部繁殖;越冬在長江中、下遊及東南沿海一帶。越冬數量較大的集群為上海市崇明島東側及南側的幾個沙洲,其群量可達萬隻以上。最近發現,部分鴛鴦也在貴州及雲南等處繁殖。該鳥為我國著名的觀賞鳥類。
【原料】胡蘿卜。
【工具】尖頭刀、圓口刀、三角槽刀。
【操作步驟】
1.原料前麵刻成尖形,後麵是冠羽也削成尖的,這樣就形成一個菱形。第一刀從冠羽頂部往下刻,先刻它的額頭,再刻嘴巴,將嘴巴刻成扁形,嘴巴下再刻出胸脯,這樣鴛鴦的前麵部分就刻好了。然後刻後麵部分,從冠羽尖起刀刻到頭頂為止,刻去下麵的三角形餘料,再刻出身體部位。
2.接著先把腹部修得光滑一些,再刻鴛鴦的翅膀,用尖頭刀從頭頸下麵輕輕劃一下,一直刻到尾部,並把翅膀下麵的餘料修去,這樣翅膀就明顯突出來了,用同樣方法刻出另一個翅膀。
3.用圓口刀、槽刀刻小覆羽,接著刻中覆羽,中覆羽比小覆羽長,用尖頭刀把中覆羽下麵的餘料去掉,使中覆羽有立體感;然後刻飛羽,飛羽比中覆羽長,再把飛羽下麵的餘料去掉,以顯出飛羽的立體感;翅膀刻完後,就把下麵修光滑,用三角槽刀刻第一層尾羽,刻到兩邊翅膀的中間部分就可以了,然後用尖頭刀把第一層尾羽下麵的餘料修掉;小尾羽後麵就是尾巴,用圓口刀戳刻三四層尾巴,每層兩根尾巴,刻一層尾巴,削去一層餘料,這樣一隻鴛鴦鳥就刻好了。
4.再用三角槽刀刻頭部下的羽毛。
仙鶴
【知識導入】
鶴為一類保護鳥,通稱仙鶴、白鶴,是一種大型的珍貴涉禽。主要棲息在有水濕地或泛水沼澤,通常要求有較高的蘆葦等挺水植物為隱蔽條件。體長可達1.2米,全身羽毛大都白色,次級和三級飛羽黑色;頭頂上裸露無羽,呈朱紅色,嘴長,呈淡綠灰色,故有“白羽黑翎、丹頂緣啄”之說。尾短,尾羽白色,跗很長,長可及尺(30厘米),呈鉛黑色。丹頂鶴壽命可長達五六十年,丹頂鶴在每年春天小群地從南方陸續遷來,在進入交配期之前,雄鶴便將跟隨的幼鶴驅逐,讓它去單獨活動或與其他幼鶴結群。交配期間,雌雄不斷翩翩起舞,或引頸高鳴,此時鳴聲特別宏亮,可遠及兩公裏之外,故有“鶴鳴九泉,聲聞於天”之說。
【原料】白蘿卜、胡蘿卜。
【工具】尖頭刀、圓口刀、V形刀(三角槽刀)。
【操作步驟】
1.將原料底部切平,從原料的頂端落刀,並把原料上麵部分的兩邊削去,中間削成長扁尖形,準備刻仙鶴的頭。接著刻仙鶴的頸,仙鶴的頸很細,要慢慢地把它修出來,在頭上用胡蘿卜加上尖嘴巴。
2.把仙鶴身子的輪廓修出來,準備刻翅膀。先把背的中間部分用尖頭刀釺凹,再把身子兩邊修圓些。
3.取一塊整料,刨去皮刻出翅膀骨幹輪廓,並把下麵的餘料修去,這樣翅膀的立體感就顯出來了,用同樣的方法把另一隻翅膀刻好。用小號圓口刀刻翅膀上的小覆羽,把兩邊的小覆羽都刻好。換一把大一號的圓口刀把中覆羽全部刻好,在中覆羽的羽毛上,再用刻線刀刻出羽中間的筋,在刻好的中覆羽下麵用尖頭刀修去一層薄薄的餘料,使中覆羽有立體感。再刻一層中覆羽,再削去一層餘料。最後刻仙鶴的飛羽,方法基本上與刻中覆羽相同,隻不過飛羽更長一些,雕好把翅膀完整取下來。
4.接下來刻仙鶴的腹部,腹部要收得凹一些,然後刻仙鶴的兩條腿,最後要把仙鶴修正一下,裝上翅膀,一個栩栩如生的仙鶴就完成了。
天鵝
【知識導入】
天鵝一般全長約110厘米,體重4~7千克,雌鳥略小。體羽潔白,頭部稍帶棕黃色。頸部和嘴均比大天鵝稍短。它與大天鵝在體形上非常相似,同樣是長長的脖頸,純白的羽毛,黑色的腳和蹼,身體也隻是稍稍小一些,頸部和嘴比大天鵝略短,但很難分辨。最容易區分它們的方法是比較嘴基部的黃顏色的大小,大天鵝嘴基的黃色延伸到鼻孔以下,而小天鵝黃色僅限於嘴基的兩側,沿嘴緣不延伸到鼻孔以下。它的頭頂至枕部常略沾有棕黃色,虹膜為棕色,嘴端為黑色,腳黑色。
【原料】白蘿卜、胡蘿卜。
【工具】平口刀、U形插刀。
【操作步驟】
1.在白蘿卜的一頭的兩邊各削一刀,刻出天鵝長而有力的頸,並用胡蘿卜鑲嵌上頭部刻出嘴和大額頭。
2.刻出天鵝的大體輪廓。
3.修圓頸部和身體,刻出尾部羽毛,調整身體姿態。
4.用白蘿卜刻出翅膀,注意三層羽毛的排列,用竹扡裝上身體,一隻展翅姿態的天鵝就完成了。
(二)其他類動物雕刻
在食品雕刻中,動物的形態造型所占比例較大。每種動物的形態千變萬化,我們抓住其一瞬間的優美姿態,作為雕刻對象,在雕刻前要以動物寫生素材、資料為基礎,了解各種動物的解剖結構、比例,區別不同種類動物的特征。如畜類、獸類動物雕刻時,要了解其解剖結構,掌握在運動中動物脊柱的一般結構和彎曲規律,還要知道動物肌肉形成的一般形狀,掌握肌肉的伸縮規律在不同角度塑造形象的時候,心裏要有一個三維立體的空間概念,把形象各部位的結構緊密連接起來,也可利用誇張、理想的手法進行設計創作。在動物的雕刻中,除了解各種動物的特性外,更應注意“以形傳神”和“以神傳情”。有些動物要盡量避免形象本身的醜陋感,巧隱外露的厭惡狀,“明知是動物,卻要見人情”,來托物喻理,以象表意,使動物以溫、柔、稚、舒、閑、聰、靈的儀態出現,給雕品留下淳深含蓄、韻致俊逸的風采。
動物類雕刻的特點:
①根據雕刻的主題形象選擇雕刻手法。
②依據雕刻對象的性格、特點、動態大小選擇原料。
③動物類雕刻一般采用整雕和零雕整裝相結合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