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任務一 認識烹飪藝術(2 / 3)

二、烹飪藝術研究的必要性

人類文明需要美,烹飪也需要美,對烹飪美的追求,是人類文明的一種表現。當代的烹飪工作者為發展烹飪事業,需要不斷學習,掌握工藝美術的技能和造型的基礎理論知識,因此學習烹飪藝術十分必要。

(一)學習、研究烹飪藝術,更好地弘揚中國飲食文化

中國烹飪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寶貴遺產,是我國各族人民幾千年來辛勤勞動的成果和智慧的結晶。我國的烹飪藝術,色、香、味、形俱臻上乘。飲譽全球的中國烹飪藝術,科學地總結了多種相關學科的成果和知識,並日益發展成為一種愈來愈精深的綜合性、實用性藝術。在烹飪藝術中,蘊藏著民族的審美心理和審美趣味。因此,學習和研究烹飪藝術,是對我國傳統的烹飪文化的弘揚、繼承和發展。

(二)學習、研究烹飪藝術,是適應新形勢下烹飪技藝發展總趨勢的需要

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不斷發展,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入貫徹,市場上的商品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條件改善了,需求水平不斷提高,生活正從溫飽型向小康型發展。人們越來越需要用現代營養科學知識烹製美味佳肴,越來越講究菜點工藝的精美。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人們的飲食觀也在發生變化。美食已不隻是為了生存的需要而填飽肚皮,它的目的還有增進友誼和表示慶賀,它是美化生活的藝術活動,是追求精神愉悅的藝術享受。現代生活中人際交往越來越頻繁,交往中少不了烹飪藝術;國與國之間加強了解,地區與地區、企業與企業之間加強經濟聯係,也借助於烹飪藝術;調劑人們的日常生活,增添家庭歡樂情趣,往往還是依靠烹飪藝術。學習和研究烹飪藝術,可以適應烹飪技藝發展總趨勢的需要、掌握菜點造型、色彩搭配等應用技藝,懂得了對稱、調和、節奏、均齊及多樣統一等形式美的法則,這樣就能製作出適合人們需求、受人們喜愛的佳肴。

(三)學習、研究烹飪藝術,可以提高人們的烹飪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以及提高審美情趣和精神素質

審美教育的著眼點就是要培養和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審美情操和審美創造力。學習烹飪藝術,可以引導和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和提高審美情趣。美饌佳肴是具體形象鮮明的實用藝術,飲食烹飪充滿著濃厚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氣息。用正確的觀點理解烹飪美,可以喚起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審美情趣及其追求,培養人們對真正有意義的生活的審美感受力。學習烹飪藝術,可以培養人們的審美鑒賞力和良好的藝術修養。在烹飪審美教育中,學習烹飪藝術基礎知識,了解烹飪藝術的特征,分析鑒賞受大眾喜愛的美饌佳肴,可增加藝術形象的感染力,引起情感的共鳴,並在審美享受中,使心靈得到陶冶,藝術修養得到提高。學習烹飪藝術,可以指導人們參與烹飪實踐活動,不斷培養人們的審美表現力和創造力。良好的審美活動,可以使人們精神飽滿,積極向上,對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和智力發展有很大的好處。優美的烹飪審美情趣必然會引發對烹飪事業的熱愛,對烹飪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渴望與追求,促使其積極參與烹飪實踐和創造性的藝術活動。這種創造性的烹飪藝術勞動,既能展示烹飪美,又能反映人們的審美取向和審美心理,培養人們對美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三、烹飪藝術的前途和展望

烹飪藝術不僅目前對我國的烹飪教育、烹飪飲食事業及人民的飲食生活有著很重要的意義,而且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發展前途。現從兩個方麵作簡要分析:

(一)食物的基本組成

食物的基本組成要素有三:衛生、營養和美感。這三種要素是從人類與食物打交道的第一天起就客觀存在著的。三要素共處於一個統一體(食物)之中,執行著不同的職能。衛生,滿足人類生存和健康的需要,是基礎;營養,滿足人類勞動的需要,是主體(使人產生能量);美感(色、香、味、形、器等),滿足人類感官享受的需要,是實現主體(營養)的輔助手段。食物三要素的三種職能和人的三種需要相依相關,缺一不可。在最高境界的烹飪美感中,三要素是高度統一的。以豬肉為例,新鮮、衛生的豬肉最富有營養,色澤和口味也最美。腐爛發臭的豬肉營養損失大,色澤和口味也不美。色、香、味、形、質俱佳的食品最受人們歡迎。隻有人們願意接受,才能夠從中攝取營養。反之,人們不愛吃,或吃得很少,就達不到營養的目的。從理論上講,烹飪離開了工藝美術也能存在,但在實踐中卻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當然,營養作為主體要素,占據著首要位置,但如果沒有基礎性衛生要素,主體會倒置;如果沒有客體性的美感要素,主體無法實現。另外,由於時空環境因素的不同,三要素未必都放在同等位置上,如家常便飯,可以以營養為主;國宴可以以美感為主;但強調某一要素時,其他二者也同時存在,並占據一定的地位。這樣,烹飪藝術就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風格和流派。三要素之側重點與烹飪藝術風格之間的關係如何,有什麼規律,這也是烹飪藝術應當研究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