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蘿卜類
(1)紅、白蘿卜。肉質細嫩,色白,網紋細密。長15~40cm,直徑6~8cm。用途較廣,可雕刻各種蘿卜燈、人物、動物、花卉、盆果、山石等。
(2)青蘿卜。肉質細嫩,皮色青,肉呈綠色,網紋較細。長15~18cm,直徑6~8cm。可雕刻小鳥、草蟲、花卉及小動物等。
(3)心裏美蘿卜。肉質細嫩,皮色青,肉色紅。長10~15cm,直徑10~15cm。可雕刻各種複瓣花朵,如牡丹花、月季花等。
(4)洋花蘿卜。肉質細嫩,皮色紅豔,肉白色,形態圓而小,直徑約2cm。可雕刻各種小型花朵,如桃花等。
(5)胡蘿卜。肉質略粗,皮肉均呈黃色或紅色,呈長條形。長約15~20cm,直徑約3~4cm。可雕刻裝飾性圓柱、迎春花花朵和蝦等。
(二)薯類
(1)馬鈴薯。肉質細嫩,外皮呈褐色,肉白或白中帶黃色,呈橢圓形,直徑6~9cm。可雕刻各種小動物。
(2)甘薯。肉質較老,皮色略紅,肉色微黃,體型較大,長約20cm,直徑約10cm。可雕刻各種動物,如馬、牛等。
(三)蕪菁,又稱大頭菜
肉質較老,皮色青中帶白,莖絡較多,肉色白,體型較大。長約15cm,直徑約18cm。可雕刻小型建築物和各種動物。
(四)球形甘藍,又稱擘蘭
肉質略粗,肉綠色,皮色青,多莖路,呈球形,直徑約12cm。可雕刻各種魚類動物。
(五)番茄
肉質細嫩,色澤鮮豔,有橙、紅顏色,呈扁圓形,直徑3~8cm。可雕刻各種單瓣花朵,如荷花等。
(六)辣椒
有尖頭、圓頭辣椒,嫩時綠色,老時紅色。尖頭椒可雕刻石榴花等,圓頭椒可雕刻玫瑰花葉等。
(七)瓜類
(1)冬瓜。皮色青,肉色白,肉質細嫩,呈橢圓形,長15~40cm,直徑8~25cm。小冬瓜可雕刻冬瓜盅,大冬瓜可雕刻平麵鏤空裝飾圖案等,專供欣賞。
(2)西瓜。皮有深綠、嫩綠等色,瓜瓤有紅、黃等色,呈圓形或橢圓形。用於雕刻的西瓜一般為直徑15~20cm,如雕刻西瓜燈、西瓜盅等。
(3)番瓜。皮有橙、綠等色,瓜肉橘紅色,肉質細嫩,呈橢圓形,長約80cm,直徑約12cm。可雕刻各種人物、動物、建築等。
(4)南瓜。皮、肉均呈橙色,肉質脆嫩,呈扁圓形,直徑約20cm。可雕刻南瓜燈等。
(八)蘋果
肉質軟嫩,肉色淡黃,皮有紅、青、黃色,呈圓形,直徑7~10cm。可雕刻各種裝飾花朵、鳥,也可作蘋果盅。
(九)梨
肉質脆嫩,色白,皮色青、黃,呈橢圓形,直徑約6cm,可雕刻佛手、梨盅等。
(十)菱白
肉質細嫩,色澤潔白,皮綠色,呈長條形,長約18cm,直徑約3cm。可雕刻小花朵,如白蘭花、佛手等。
(十一)荸薺
肉質脆嫩,色質潔白,皮褐色,呈扁圓形,直徑約3cm,可雕刻寶塔花等。
(十二)白果
肉質軟嫩,色黃綠,皮色淡黃,有硬殼,呈橢圓形,直徑約1.5cm。熟白果去殼可雕刻臘梅花。
(十三)櫻桃
肉質細嫩,色澤鮮紅,呈橢圓形,直徑約1.2cm。可雕刻紅梅花等。
(十四)冬筍
肉色淡黃,質地脆嫩,呈圓錐形,長約10cm,直徑約6cm。可雕刻小竹橋等。
(十五)萵筍
肉色嫩綠、翠綠,質地脆嫩,皮色淡綠,有莖絡,呈長條形,長約24cm,直徑約3cm。可雕刻各種小型花朵和蝦蟲,如喇叭花、對蝦、螳螂等。
(十六)生薑
肉色嫩黃,質地較粗,皮色淡黃。可雕刻山石、金魚等。
(十七)大白菜
大白菜又稱黃芽菜。葉黃梗白,質地脆嫩,呈橢圓形,長約28cm,直徑約15cm。可雕刻菊花等。
(十八)球蔥
球蔥又稱洋蔥。肉色日中帶紅,質地脆嫩,呈扁圓形,直徑約6cm。可雕刻各種複瓣花朵,如荷花等。
(十九)紫菜頭
肉質較老,皮、肉紫紅色,呈球形,直徑約12cm。可雕刻各種花朵,如月季花等。
(二十)蛋類
煮熟去殼的鴨蛋,蛋白細嫩,可雕刻花籃等。煮熟去殼的雞蛋,蛋白細嫩,可雕刻小白兔、熊貓、小白豬等。
(1)黃蛋糕。是用雞蛋黃加鹽等調料蒸熟,成塊形。蛋質有韌性,色澤金黃。用途較廣,可雕刻人物、花卉、動物等。
(2)白蛋糕。是用雞蛋清加鹽等調料蒸熟,成塊形。蛋質細嫩,色潔白。可雕刻花卉、動物等。
(3)黑白蛋糕。是用雞蛋清、皮蛋小丁加鹽等調料蒸熟,成塊形。蛋質有韌性,色黑白。可雕刻各種寶塔等。
除上述常用的雕刻原料外,還有很多水果類、藻類、菌類原料可作為雕刻原料,如需雕刻大型作品,可采用黃油、冰塊等。總之,可根據各種原料的質地、顏色和用途適當運用。
三、操作特點與運用手法
果蔬雕刻在操作技術上主要是一個減料過程,通過雕或刻,對現有原料的空間形體由外向內進行體積的剔減,去掉與造型不相吻合的多餘形體,以增加凹凸或減小凹凸來塑造新的形體。
果蔬雕刻一般一次性成形,去掉的體積,不可能再補,如果下刀去料失誤,二次修整成形,隻能縮小比例,越雕越小。在減料成形過程中,形體的呈現,主要是通過形體“凸”、“凹”的對比與轉化來實現的。凸因凹而明,凹緣凸而顯,在初坯上切挖出低點部分原料後,就相對地塑出高點部分,形象的特征和體積感也因此顯得很強烈。
雕刻操作中,有時還要采用下列手法完成整個造型。
(一)插接
多用於組裝雕刻,用牙簽將不同的形體,插夾在一起,形成作品。
(二)粘接
多用瞬間黏合劑來粘貼形體或連接形體斷裂部位。
(三)榫接
利用形體的凹凸榫縫,互相咬合,接穩形體,使造型連貫一致。要求接合處絲紋合縫,看不出咬合的痕跡。如食雕的龍頭與龍身連接處,多利用龍鱗遮蓋住接縫。
(四)拉抻
如用胡蘿卜切成長方體,雙對麵分別交錯等距直切三分之一深度,然後再卷批成大薄片,一抻一拉即成漁網形。
(五)卷裹
如將西紅柿削成長條片,再卷裹成月季花;也有用胡蘿卜長方片對折,在折疊處,等距、等長,切均勻的縫口,再從一端卷到另一端即成繡球花。
(六)折疊、扭轉
黃瓜、蘿卜切蓑衣刀,折疊扭轉成佛手、蘭花形狀。
(七)變形
食雕中利用原料形體厚薄不均,吸水或失水後,在彈性、張力、應力作用下自然扭曲變形。例如,用大黃菜梗刻菊花,水泡後形成巧奪天工的嬌姿。鳥的羽毛,瓜燈上的瓜環,非經水泡,不能挺括、卷翹,這些皆非人力所能及。其他作品水泡後,也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變形和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四、食品雕刻的工具種類
食品雕刻的工具沒有統一的規格和式樣,少的一套10餘件,多的有數十件,它是廚師根據實際操作的經驗和對作品的具體要求,自行設計製作的。由於不同地區的廚師雕刻手法的不同,所以在工具設計上也有所不同。這裏就我們製作的常見工具介紹如下。
(一)直刀
大號直刀的刀刃長度約150~200mm,寬30~50mm,切割大塊原料;中號直刀的刀刃長度約60~80mm,寬約15mm,主要用於輪廓的刻製;小號直刀的刀刃長度約50~60mm,寬約10mm,主要用於刻製作品的細微部位。
(二)平口刀
平口刀在雕刻過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平口刀有大小兩種型號,大號平口刀適用於雕刻有規則的物體,如刻台階等,刀的長度約100~150mm,刃寬為15~30mm。小號平口刀多適用於雕刻鏤空雕和結構複雜的雕刻作品,采用鏟的手法,其使用靈活,刀的長度為100~150mm,刃寬為4~6mm。大號平口刀一般是用鋒鋼(鋸條)製作的,小號平刀口可以用篆刻刀、木刻刀磨薄後替代。
(三)斜口刀
斜口刀的刀刃呈斜度,刀口呈尖形,根據其斜度的大小,可分兩種類型:一種為大號斜口刀,刀刃長度為38mm,刀刃高2mm;另一種為小號斜口刀,刀刃長度為38mm,刀刃高12mm。斜口刀多用於繪製圖案、線條之用。斜口刀也是由鋒鋼(鋸條)製成的,有時設計一頭為平口刀,一頭為斜口刀。
(四)插刀
插刀的種類比較多,達數十種,其中比較常見的有U形刀、V形刀、L形刀、W形刀、方形刀、圓形刀及勺形刀等。它是根據不同的雕刻品種來進行選擇的。插刀還可以由一種形狀按刀刃的大小分為幾種大小不同的規格。最大的刀口寬為25mm,最小的刀口寬度為3mm。插刀在雕刻中用途最為廣泛,主要適用於雕刻花卉的花朵、花瓣、花蕊及鳥類的羽毛、翅膀、尾部等。U形、方口刀具是雕刻方孔或U形槽的專用工具;彎頭V形、U形刀具是雕刻禽鳥頸、胸部羽毛的專用刀具。製作插刀的原料最好用不鏽彈簧鋼片,規格為0.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