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刻線刀
刻線刀與U型刀相似,在U型刀邊又多了一個小鉤,U型部分不作刀刃,而小鉤才是鋒利的刀刃,用於雕刻瓜盅瓜的立體線條。
(六)模型刀
模型刀是根據各種動植物的形象,用不鏽鋼片或銅片製成各種形狀的模型,用它將原料按刻出需要的形狀,然後切片使用。使用模具刀能簡潔快捷地刻壓出各種造型,使規格統一,批量製作提高工作效率。模型刀種類很多,一般有梅花、桃子、葡萄葉、蝴蝶、蝙蝠、秋葉、鴿子、小鳥、兔、鹿、鬆鼠、喜字、瓦楞形等模具。
(七)鑷子、剪子
鑷子、剪子用途很廣,鑷子用來安裝和夾起一些點綴物;剪子用來修剪花卉和其他作品。
(八)圓規、匙、鉛筆
圓規、匙、鉛筆用來製作瓜雕,用圓規畫圓,用匙挖瓤,用鉛筆繪圖案。
五、食品雕刻的基本刀法
食品雕刻與其他烹飪加工的刀法不同,因運用的是雕刻專用工具,故有專門的刀法。一般食品雕刻的基本刀法有以下一些。
(一)切
用直刀將原料由上而下直切,使原料大麵積分開,這種刀法主要使用於取料和修整外形。
(二)旋
用直刀或斜口刀在圓柱或棱柱形原料的側麵,並與原料軸心呈一角度進行旋削,使旋下的部分成卷曲的薄片,再將每一段卷片順彎做成喇叭花狀或君子蘭狀的花朵。
(三)刻
用各種圓口刀或槽口刀在原料的表麵刻出各種方槽形、尖槽形和圓槽形的圖案,多用於瓜燈和瓜盅的雕製;也可在原料上用直刀刻出與母體連接、層次分明的各種片狀,多用於雕刻平麵花瓣的花卉;或用斜口刀先在原料中部由下向上,先刻好花朵的外麵幾層花瓣,再用小刀在原料的頂部,由內向外翻刻好花朵裏麵的幾層花瓣,多用於半開放花朵的雕刻。
(四)削
用直刀或斜口刀將原料修成所需的坯形,或削去雕刻坯料上不需要的部分。常作為輔助刀法運用,有時也可與旋並用。
(五)戳
將刀具插入原料後向前推進到一定深度的刀法。形成一端與主體相連接的彎曲有致、粗細有序的條形,多用於雕刻鳥類羽毛和花卉的條狀花瓣。如雕刻禽鳥的羽毛、魚的鱗片、花瓣花蕊、線條紋路等均用此刀法。
(六)鏤
將原料的內部籽瓤挖空,或將肉質皮按一定形狀進行雕空,多用於西瓜盅和西瓜燈等雕刻。
(七)模壓
將原料切成塊或厚片,用各種形狀的模型刀具將原料切壓成定形的坯料,再加工成片的方法;或直接用模型刀具切壓已切成片狀的原料得到所需的花形片。如梅花、秋葉、壽桃等。
(八)其他刀法
除以上手法外,還有鏟、挖、割等其他方法。
六、食品雕刻原料及成品保存
食品雕刻中大部分原料都含有水分,如果保管或使用不當,極容易變形或損壞,既浪費原料和時間,又會影響宴會的效果。為了盡量延長貯存和使用時間,應注意食品雕刻原料的保存方法,再就是成品及半成品的保存方法。
(一)原料的保存方法
1.蛋糕類
將經過調味熟製的黃、白蛋糕用保鮮膜嚴密封住,放入冷藏冰箱,隨用隨取。春夏季可保存2~3天,秋冬季可保存5~6天,切勿冷凍,因冷凍易造成原料內部變化而成蜂窩狀,從而影響其效果。
2.水果類
新鮮水果類原料置於通風陰涼處,春夏季可保存2~3天,秋冬季置於1~2℃的冰箱中可保存8~10天。
3.時令鮮蔬
時令鮮蔬置於通風陰涼處,春夏季可保存3天左右,秋冬季裝入保鮮袋,置於1~5℃的冰箱中,可保存10天左右。
4.瓜類
新鮮瓜類原料置於通風陰涼處,春夏秋季可保存3~5天,冬季裝入保鮮袋,置於1~5℃的冰箱內,通常可保存10天左右。
(二)成品及半成品的保存方法
雕刻作品中大都含有較多的水分和某些不穩定的元素,如果保管不當,很容易變形、變色而損壞,而且又是一件藝術性很高且費工較大的觀賞品,因此,必須加以珍惜,妥為保管,以盡量延長使用的時間。利用熟料雕刻的成品一般當時食用,故不存在保存問題。雕刻品的保存主要是對蔬果雕刻而言,其保存方法通常有以下四種。
1.水浸保鮮法
把雕刻品放入1%的白礬水中浸泡,防止幹癟,延長壽命。若在浸泡過程中出現白礬水渾濁現象,應及時更換同樣濃度的白礬水繼續浸泡。另外,在存放雕刻品的冷水中加入幾片維生素C,也可使雕刻品較長久地存放。心裏美蘿卜容易褪色,不宜采用水浸保鮮法。
2.低溫保鮮法
把雕品放入盆內加上涼水(以淹沒雕品為宜),然後放入2~4℃的冰箱內,這樣相對可以延長保存時間。這是一種常用的簡易方法,最宜保管點綴用的雕刻品和正在進行雕刻中的原料或半成品。
3.密封保鮮法
在雕刻品表麵塗上一層明膠液,冷凝後可使雕品與空氣隔絕,也可較長時間地存放。適合在大型的展台上展出的雕刻品。
4.噴水保鮮法
用水壺經常往雕刻品上噴水,保持雕刻品的濕潤,起到保鮮作用。這一方法最快捷便利,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5.密封低溫保鮮法
用保鮮膜把原料包裹起來,使雕刻品與空氣隔絕,然後放入2~4℃的冰箱內,這樣能較久地保持雕品質地新鮮和色彩鮮豔,是目前最佳方法。
七、食雕的應用範圍與作用
(一)食品雕刻的應用範圍
食品雕刻在大型宴會上主要是用來美化環境,渲染氣氛。中餐的大型宴會一般是使用直徑1.5~2m的圓桌,由於桌麵直徑大,中間擺放的菜肴客人不易拿取,特別是實行分餐製後,中部更出現空位。所以要在桌麵中間擺放食品雕刻組成的花台來彌補和美化。在中小型宴會上,可將花卉雕刻插成的花束或整雕放在菜肴中間,或將瓜盅作為容器放在席麵上。也可用食品雕刻圍繞盤邊或置於盤中,點綴菜肴,也可放在菜肴之間,自由變化各種形式。
(二)食品雕刻的作用
食品雕刻不同於木雕、玉雕、牙雕等其他雕刻,它不是單純的工藝品,也不是孤立地供人觀賞,而是與菜肴結合起來,讓人們在觀賞的過程中進食。食品雕刻的作用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1.點綴作用
我們常可以看到畫家在畫人物畫時,喜歡在其旁畫些花草、樹木或題字,目的在於使畫麵有生氣,不呆板,起到烘托作用。食雕的作用也與之相同,起到烘托點綴作用。例如一盤醬紅色的炒豬肝或一隻栗色的燒雞,盛裝在盤中總不免有些單調、呆板、暗淡,如放上一朵食雕花卉,便會生氣盎然,鮮亮明快,誘人喜愛。有些菜肴容易雜亂,如果放上食雕點綴,便能把它們統一起來,使其形色兼備。食雕在點綴方麵的作用是很大的,可以說,大部分食雕都是為點綴菜肴而製作的。
2.補充作用
有些花式冷盤和花式熱菜,如“龍鳳呈祥”、“孔雀鱖魚”等,如不借助食品雕刻,用簡單的刀法處理原料,那就很難做出“龍”頭和“孔雀”頭,整個菜肴的形象就會失去完整性。因此,食雕在菜肴中的補充作用不可忽視。合理使用能使菜肴形象更加生動,色彩更加豔麗。
點綴與補充有所區別:一般說來,需要補充的菜肴,食雕必不可少,少則會破壞整個菜肴形象;而需點綴的菜肴,就不一定非要食雕不可,隻是用了食雕能使菜肴錦上添花,更為鮮明,但如果不用食雕,菜肴依然有其自身的形色,不會影響其完整性。
3.盛裝作用
各類食雕瓜盅,如“西瓜盅”、“冬瓜盅”在菜肴中的作用主要是取代盛器,以此美化器皿,增加菜肴的形象感和藝術性。如一盆水果或一盆甜羹,盛裝在瓜盅與裝在大盆內就給人兩種不同的感覺。一般認為,裝在盆中的平凡不奇,而裝在瓜盅中會身價倍增。由此看出,用食品代替盛器盛裝菜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主導作用
食品雕刻作品常用於盛大的宴會,以及中、小型宴席宴會台麵的裝飾和菜肴的造型、點綴及盛裝,起著烘雲托月、錦上添花的藝術效應,具有獨特的魅力。在這些盛大的宴會和展台上的大型雕刻不僅起著裝飾作用,更起著烘托主題的作用。它代表著宴會的主題,反映宴會的活動內容,寓意著宴會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