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3 / 3)

2.能增加菜肴的光澤

顏色與光澤是相輔相成的,一道菜肴的顏色如果沒有光澤則是不完美的。勾芡能增加菜肴的光澤,主要原因是澱粉糊化能產生溶膠體。這種溶膠體不僅具有透明度,而且還具有一定的光澤,隻要成品的數量與溶膠體的數量比例恰當,就能增加菜肴的光澤。

3.能突出菜肴的風格

有些羹、湯菜肴,勾芡後再加主料,使主料不沉底,浮於羹、湯表麵,既增加了菜肴的美觀,又突出了主料的特點。勾芡使菜肴具有一種滑潤的口感,從而形成了菜肴不同的風格。

4.能保持菜肴的溫度

菜肴的溫度直接關係到菜肴的質地和味道。俗語:“一熱頂三鮮”,指菜肴具有一定的熱度,菜肴的滋味、質感、光澤均能處於最佳狀態。其主要原因是,勾芡使菜肴的芡汁成為一種溶膠體,溶膠體具有較好的蓄熱性。溶膠體將原料包裹在中間,使原料的熱量不易散發,從而延緩了菜肴溫度的散發,起到了保溫作用。

(二)芡汁的種類

芡和汁是兩種不同的概念。芡是指經過加熱後具有一定黏稠度的澱粉溶膠體;沒有加熱時稱為粉汁。而汁是指加熱後沒有黏稠度的調味液體;沒有加熱時稱為清汁。芡必須加澱粉,而汁不能加澱粉。

1.芡與汁的調製

芡與汁的調製,主要是根據烹調方法的不同、成品要求的不同,來進行應用的。目前,餐飲行業主要有以下兩種:

(1)單純粉汁。單純粉汁就是用澱粉和水調製而成。這種粉汁主要用於炒、燒、燴、燜、扒等烹調方法,一般在菜肴定味後,湯汁略收,淋入單純粉汁,使剩餘的湯汁勾芡後呈溶膠體,均勻地包裹在原料表層,來增加成品的光澤、色澤、滋味和質感。所以,單純粉汁一般都單獨使用。

(2)調味粉汁(包括清汁)。調味粉汁就是用鮮湯、調味品和澱粉調製而成(也可不加澱粉)。這種粉汁或清汁主要用於滑炒、清炒、溜、烹、爆等烹調方法,一般在菜肴接近成熟時,將鮮湯、調味品和澱粉(也可不加澱粉)調製成一種混汁或清汁來進行使用,使成品達到菜肴所要求的標準。

由於菜肴的烹調方法不同、要求不同和成品特點不同,調味粉汁主要有以下幾種:

白混汁(白粉汁)。白混汁是一種不加有色調味品的調味粉汁,主要用於白色菜肴,如滑炒雞絲、油爆蝦球、雞蓉口蘑、雞絲掐菜等菜肴。

紅混汁(紅粉汁)。紅混汁是一種帶顏色的調味粉汁,主要用於有色菜肴,如茄子肉片、糟溜魚片、咕咾肉、魚香肉絲、宮爆雞丁等菜肴。

白清汁。白清汁是一種不帶澱粉和無色調味品的調味汁,主要用於一些清淡爽口的菜肴,如清炒蝦仁、芫爆裏脊、清烹蝦球等菜肴。

紅清汁。紅清汁是一種帶有顏色調味品和不帶澱粉的調味汁,主要用於一些幹爽入味的菜肴,如清烹仔蟹、鍋包肉、油潑雞、胡辣肉絲等菜肴。

2.芡的種類

常用的芡,是由澱粉和湯汁按照不同的比例兌製而成。由於芡的濃稠度不同、使用方法不同和成品的要求不同,常用的芡可分為三類:

(1)包芡。又稱緊芡、厚芡和抱芡。芡汁中澱粉含量較多,加熱成熟後可使菜肴的湯汁成為黏稠的澱粉溶膠體,將原料均勻地包裹起來。其適用於爆、溜等烹調方法,如油爆雙脆、焦溜肉段、糖醋裏脊等菜肴。

(2)流芡。流芡是一種能夠流動的芡(濃稠度較包芡要稀)。芡汁中澱粉的含量較少,加熱成熟後芡汁具有一定的黏稠度,能增進菜肴的滋味和色澤。其適用於燒、扒、燜等烹調方法,如扒肘子、紅燒魚、黃燜魚翅等菜肴。

(3)米湯芡。米湯芡是一種很稀的芡汁,類似米湯,故得名。米湯芡透明度強、黏度小,適用於羹、湯等菜品,如酸辣湯、海參黃魚羹、八珍海味羹等菜肴。許多造型菜肴的澆芡也是選用米湯芡,如一品豆腐、鴛鴦荷花蝦等菜肴。這種芡不但不會破壞菜肴造型,而且還能增加菜肴的光澤和保護菜肴的溫度。

3.勾芡的方法與要求

勾芡是烹調菜肴最後的一道工序,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隻有掌握勾芡的方法和要求,才有可能掌握好菜肴芡汁的多少和稀稠,使其達到成品所要求的標準。

(1)勾芡的方法

勾芡的方法,一般是根據烹調方法的要求和成品的特點來確定的,在烹飪行業常有的方法有拌、淋、澆三種。

①拌。拌是使用最廣的一種勾芡方法,具體又可分為調芡、兌芡、臥芡等三種。

調芡(包括調汁)是使用單純粉汁,就是在菜肴的口味、色澤確定之後,用單純粉汁加入鍋內,與原料和湯汁一起加熱攪拌均勻的一種勾芡方法。其主要適用於炒、燒、燜、燴等烹調方法,如片炒青椒、碎燒魚塊、黃燜雞塊、蝦籽燴豆腐等菜肴。調芡是勾芡中使用頻率最多的一種方法,具有靈活方便的特點。

兌芡(包括兌汁)是使用調味粉汁或清汁,等菜肴接近成熟時,將調味粉汁倒入菜肴中,攪拌均勻的一種方法。具體方法是在碗內將所需的調味品、鮮湯和澱粉兌製在一起,形成調味粉汁。在原料接近成熟時,倒入芡汁,翻炒後使原料表麵均勻地包裹上一層芡汁。其主要適用於炒、溜、爆、烹等烹調方法,如龍井蝦仁、滑溜裏脊、油爆肚仁、炸烹大蝦等菜肴。兌芡是勾芡中使用較多的一種方法,具有操作迅速、簡便的特點。

臥芡也是使用調味粉汁,是將兌好的芡汁倒入鍋內或鍋內兌芡汁,並加熱成芡後倒入原料攪拌均勻的一種方法。其主要適用於溜、炒、爆等烹調方法,如抓炒豆腐、焦炒肉條、油爆雙花、櫻桃肉等菜肴。臥芡是勾芡中使用較多的一種方法,具有成菜快速、防止形體破碎的特點。

②淋。淋是使用單純粉汁,就是在菜肴接近成熟時,一麵淋入粉汁,一麵晃動鍋中菜肴,使菜肴湯汁濃稠,並均勻地吸附在原料表麵的一種勾芡方法。其主要適用於扒、燒、燜等烹調方法,如扒雞腿海參、扒原殼鮑魚、扒雞蒙三白、紅燒魚、黃燜魚翅等菜肴。淋是勾芡中難度最大的一種方法,既要芡汁均勻,又要使原料相互黏合,更要大翻勺,使成品具有形狀整齊、形體完整的特點。

③澆。澆是使用調味粉汁,就是在成品裝盤後將調味粉汁加熱成芡後,澆在成品上的一種勾芡方法。其主要適用於炸、溜、蒸、燜等烹調方法,如:黃河糖醋鯉魚、五柳魚、西湖醋魚、八寶蓮籽、油淋雞等菜肴。澆是勾芡中使用較多的一種方法,具有形狀美觀、操作簡便的特點。

(2)勾芡的基本要求

①掌握勾芡的時機。勾芡必須在菜肴接近成熟或成熟時進行,過早或過遲均會影響菜肴的質量。其原理是澱粉糊化需要一定時間,過早或過遲勾芡均會降低菜肴的質量。所以,勾芡要根據烹調要求和成品的特點,在菜肴接近成熟或成熟時進行勾芡。

②掌握勾芡的黏稠度。勾芡必須根據烹調方法和成品特點的要求來進行。過多的湯汁或過少的湯汁,以及火候的大小對成品的質量均會產生影響。所以,勾芡必須在鍋內的湯汁沸騰,湯汁適量的情況下進行。而且加入的澱粉數量不宜過多或過少,以達到菜肴所要求的黏稠度。

③確定菜肴的滋味、色澤後再進行勾芡。首先,勾芡必須在菜肴的口味、色澤等確定後再進行勾芡,這樣芡汁和調味品能均勻地包裹在成品表麵,使成品不僅具有滋味、色澤,而且還具有一定的光澤度。反之,勾芡後在彌補口味或色澤就很困難。其次,含油量過多,芡汁就不能均勻地包裹成品,易造成流芡等現象,達不到理想的勾芡效果。

④使用得當。首先,勾芡雖然是形成菜肴屬性的一項重要手段,但使用不當也會降低菜肴質量標準,如炒蒜苗、炒豆芽、炒西紅柿等菜肴勾芡,反而會影響成品的質量。其次,使用有黏性的調味品或糖類調味品,一般也不需要勾芡或少用澱粉勾芡,如醬爆雞丁、錢江肉絲、京醬鴨條、幹燒魚、焅大蝦等菜肴。再次,含膠原蛋白多的或澱粉含量高的烹飪原料,一般也不需要勾芡或少用澱粉勾芡,如豬肉燉粉條、紅燒蹄髈、肉末粉絲等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