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變化手法看,迷宗菜受到生物遺傳變異的啟發,通過多種“遠緣嫁接”的方法,盡量突出“雜種優勢”,這又是創造性思維能夠推出新工藝和新產品的一個實證。
從菜品命名看,迷宗菜體現出創造性思維跨越性特征中“頓悟”、“猛醒”、“靈機一動”等特色,它帶有很強的廣告張力,容易產生轟動效應。確定、思維模式不單一,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適應性,具有靈活改變定向的能力,能自由發揮聯想,充分體現了思維的廣度。
5.敏銳性
思維的敏銳性表現在能迅速地評價並及時地捕捉閃耀的思想。它要求對新異現象有敏銳的感受能力,能迅速地認識其價值,並能牢牢地把握它。
6.艱苦性
創造性思維需要人們付出艱苦的腦力勞動。一項創造性思維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經過長期的探索、刻苦的鑽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後才能實現,而創造性思維能力也要經過長期的知識積累、素質磨礪才能具備。至於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則離不開繁多的推理、想象、聯想、直覺等思維活動。
二、創造性思維的類型及其在烹調工藝改革創新中的應用
(一)擴散思維
擴散思維是指麵對問題沿著多方向思考,產生出多種設想或答案的思維方式。它不受常規思維的束縛,能避免從眾心理,表現出思維的開放性。有人形象地描述擴散思維像夜空怒放的禮花,如太陽光芒四射。
(二)收斂思維
收斂思維是指以某個問題為中心,運用多種方法、知識或手段,從不同方向或不同的角度,將思維指向中心點,經過比較、分析後,找到一個最合理的解決問題方案的思維方法。在對烹調工藝創新時,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將思維過程停頓下來,並將前後思維領域濃縮和聚攏起來,以便幫助我們更有效地審視和判斷某一原料、某一加工方法、某一烹製技法是否合理。
(三)聯想思維
聯想思維是由此想到彼,並同時發現了它們共同的或類似的規律的思維方式。聯想思維將人們已經掌握的知識與某種思維對象聯係起來,從其相關性得到啟發,進而獲得創造性設想。如由蝦仁→蝦蓉→蝦線→蝦麵→蝦麵片→蝦條,這些都是通過聯想作媒介,使它們發生聯係,並一步步地開發和創製。
(四)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是用對立、顛倒、逆轉、反麵等方式去認識問題或尋求解決問題的思維或方案。其與正向思維或常規思維是相反的,即“倒過來想”。烹調工藝的創新,若用普通辦法仍無法解決問題時,不妨改變結構,顛倒常規,在思考改變現存的規則方麵尋求突破。
(五)組合思維
組合思維是指把多項貌似不相關的事物通過想象加以連接,從而使之變成彼此不可分割的新的整體的一種思考方式。在烹調工藝創新中常常用到組合思維這種思考方法。它可以把不同的菜肴、不同的風味,甚至風馬牛不相及的菜、點、料、法組合在一起,並使組合品在風格或特色上發生變革,這種技法的運用體現了“綜合就是創造”的基本原理。
(六)質疑思維
質疑思維是指創新主體在原有事物的條件下,通過“為什麼”(可否或假設)的提問,綜合應用多種思維改變原有條件而產生新事物(新觀念、新方案)的思維。質疑是人們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搖籃。而獨創性往往源於思維中的懷疑因子:對“司空見慣”的質疑,對“完美無缺”的質疑。懷疑常常是創新的開始,雖然懷疑並不是每次都對問題有創新性的見解,或將疑問進行創造性的解決,但它仍不失為最有可能打開創造性之門的鑰匙。因此,在烹調工藝的創新上要不“唯書”,不“唯上”,敢於懷疑已成定論的東西。
(七)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是人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以概念為操作的基本單元,以判斷、推理為操作的基本形式,以辯證方法為指導,間接、概括地反映客觀事物規律的理性思維過程。邏輯思維一般均需遵循公認的思維準則,在烹調工藝的創新中要有步驟地對事實材料進行分析,或依據已有的烹飪知識進行推理,從而形成新的認識,通過判斷、推理、比較、分類、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邏輯方式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