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調工藝的改革創新,可以從許多途徑去構思、設計、創作。從大的方麵來講,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從烹調工藝的流程出發,從烹調工藝流程中的各個要素、主要工序,如選料、調味、刀工、坯形加工、組配、調味、加熱、器具、造型等方麵著手;二是學習古今中外的烹調技術,通過借鑒他山之石,從學習模仿、變化改良、引入組合中創新。
一、烹調工藝流程或工序的改革創新
烹調工藝流程是把烹調原料加工成菜肴的整個生產過程,是根據烹調工藝的特點和要求,選擇合適的設備,按照一定的工藝順序組合而成的生產作業線。改變烹調工藝流程或對其中的某些工序改進,可使菜品形成變化萬端的風格特色。
(一)原料創新
利用原料創新就是從原料選擇的品種上加以突破,如采用各種引進的外域原料品種、新培育的原料品種、人工合成的新品種、時令原料、特產原料、特色原料和一些不常用的原料,采取科學的加工手法,製作出新菜品。
(二)刀工處理創新
菜肴原料的形態有自然形態、一般加工形態和藝術形態。任何一種形態的變化都可以創造出新菜,將某些原料整料去骨,通過變換餡料,或改變烹調方法,也能獲得全新的菜肴。
(三)坯形加工創新
菜肴的坯形加工是指將菜肴所用的各種原料按照菜肴的要求,通過各種方法加工形成菜肴生坯,使主料和輔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菜肴的形狀基本確定。常用的坯形加工方法有卷入法、包裹法、填餡法、鑲嵌法、夾入法、穿製法、串聯法、疊合法、捆紮法、扣製法、模具法、滾粘法、擠捏法和複合技法等。通過這些方法的運用和變化,有助於創新。
(四)組合搭配創新
原料組配形式和方法的變化,必然會導致菜肴的風味、形態等方麵的改變,並使烹調方法與這種改變相適應。一雞之可以九吃,一魚之可以變幻百菜,全在於組配工藝有不同的變化。
(五)風味調配創新
構成菜肴風味的指標很多,改變其中的任何一個風味指標,都可產生新肴。如傳統菜肴中味型和調味品的種類是約定的,若變換一下味型或更換個別味料,就會產生一種風格與眾不同的菜品。
(六)加熱方法創新
加熱方法的創新主要在工具和能源方麵。20世紀以來,許多新炊具不斷湧現。比如,電冰箱、燃氣灶具、電灶具、遠紅外技術、電磁感應技術、微波技術在家庭和餐飲行業陸續普及,許多小型的炊事機械也紛紛走向市場。高壓鍋的出現,可加速燉、煮、燜的速度,並可使不容易成熟的原料很快熟透、軟爛;電飯鍋、燜燒鍋、不粘鍋為烹調燒煮提供了許多便利;有“劃時代的烹飪器”桂冠的微波爐,是人類發明取火方法以來出現的一項全新的烹飪技術。
(七)盛裝器皿創新
從菜品器具的變化中探討創新的思路,打破傳統的器、食配置方法,同樣是能夠產生新品菜肴的。比如,“大盆燉品製成的小品燉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種器具的變換產生出了一類獨特的“盅”類餐具,在造型上有南瓜形湯盅、花生形湯盅、橘子形湯盅等,在特質上有汽鍋湯盅、竹筒湯盅、椰殼湯盅、瓷質湯盅、沙陶湯盅等。在燉盅菜品的基礎上,近年來有心的廚師結合小型爐的造型,創製了“燭光燉盅”。從傳統火鍋到清湯紅湯雙味“鴛鴦火鍋”,由“砂鍋”到“煲”類再到“鐵煲”,隨著時代的發展,食用的器具也在不斷地變化,這些器具的合理運用豐富了人們的飲食生活,給人們帶來了許多飲食的樂趣。此外,可利用特異的象形餐具創新,可利用原殼盛裝原味菜品,如一些貝殼類和甲殼類的軟體動物原料(如鮑魚、鮮貝、赤貝、海螺、螃蟹等)經特殊加工、烹製後,以其外殼作為造型盛器的整體而一起上桌;也可自行加工象形器物盛裝菜肴,如用土豆絲、粉絲、麵條等製成大小不同的雀巢,將成菜裝入巢殼中,再置放於菜盤中,大巢可一盤一巢,供多人食用;小巢可每人一巢,一盤多巢。還可利用竹木材料製作象形器物盛裝菜肴,或利用水果、蔬菜製作象形器物盛裝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