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所有的工作都做完了,就是說:鞋麵繡完了,鞋跟釘好了,鞋麵也縫到鞋底上了,最後還要對鞋進行裝飾。慈禧最喜歡各種大小不同的珍珠。幾乎每雙鞋都掛有珍珠串。珍珠串是用絲線把珍珠串起來構成的,在末尾打上結。在宮中還沒有人看到過一次絲線斷了或珍珠掉下來了的鞋。
當然,幾乎沒有這樣機會,慈禧一雙鞋最多穿一天到兩天,她又很少走路,其餘的時間裏,鞋都是靜臥在鞋庫裏。有的鞋上有五百來顆小珍珠,有的鞋不到二十顆,有的一顆也沒有。不過後麵這兩種情況是比較少的,因為慈禧非常喜愛用小粒珍珠做飾物。我很奇怪,不知從哪裏能弄到這麼多珍珠。如果由於某一種原因,有一雙鞋必須扔掉,那就把珍珠拆下來送回給製鞋工人以後再用。
有時候像繡花似的,把珍珠直接釘在鞋上,這樣做出來的鞋也很美麗。女官們進宮的時候,都曾公開表示很喜歡這種鞋,,不過她確是曾給女侍官德齡好多鞋,有幾雙至今還保存著。
這裏是一般地說了些關於鞋的情況。鞋和衣服一樣,也有季節性。例如冬天慈禧的鞋就比較重,繡的花也比較厚實。鞋裏墊上絲棉,鞋口滾上白貂皮和紫貂皮。
慈禧的工匠基本上都住在昆寧湖對麵的石寺山後麵。這一麵的山開成許多平台,每個平台給一個工種的工匠。養蠶工有一個平台,染絲工另有一個平台,製鞋又有另一個平台,頤和園的這一部分是一個小城市,它整年都是一個熱鬧的工業區。但是這裏的工作與中國大地別處的工作相比,盡管是同樣的工種,卻大不一樣。因為宮廷裏要求的數量和品種都很多,而且工匠的水平是最高的,每件工作都要經過好幾年的學習和訓練。製鞋工的領班是在繡花架前經過好幾年的訓練後提升的。經過多年的發展後,她們的助手就來填補她們的空缺。當她們老了,不能工作了,那麼再從她們的助手裏再選出接班人,所以製鞋這一行業有些像一個家族,隻是她們的成員之間沒有什麼血緣關係罷了。
在宮裏,似乎還沒有哪一天不給慈禧送鞋讓她檢查和評定的。宮廷裏裁縫做衣服也是這樣。不過宮廷裁縫都是太監,而且他們的工作性質稍有些不同。一切都決定了慈禧的喜愛。製鞋工做了許多新設計,製了很多鞋,但隻有極少數慈禧特別喜歡的才有機會被她穿,其餘就都浪費了,它們一排排靜臥在鞋庫的架上,都是非常美麗可愛的。
宮廷裏不像別的國家那樣穿長襪,他們穿短襪,這短襪也是由製鞋工負責製作的。慈禧穿襪子也有怪脾氣,她一天穿一雙,然後就扔掉。襪子是用白綢做的,完全按照腳的形狀大小剪裁,穿起來非常服帖。腳背和腳底各有一條拚縫,但是拚縫上都繡上特殊的花樣,所以縫就看不出來了。做拚縫時用各種顏色的絲線,常用的花樣是蝴蝶和蝙蝠。襪口稍稍張開,這樣穿起來就很方便。襪口的高度一般在鞋口上麵幾英寸。褲腳拉下來包住襪口,然後用一條約三英寸長的各種不同顏色的絲帶一圈圈地紮緊。這樣襪子就不會亂了,褲腿也不會從綁帶裏脫出來。
因為這些工作都是要依靠工人的雙手,所以製作鞋襪的女工就不再幹別的事了,雖然她們在宮中的地位和宮女差不多。但是她們有太監侍候,她們的夥食很好,是禦廚房做的。太監除侍候她們吃外,還負責收拾她們的臥室。所以她們除了做鞋襪以外,什麼事都不做。這樣才能保護好她們纖小靈巧的手指。
慈禧說,培養一個製鞋手藝工人到能夠設計,需要三年的時間,令人很奇怪,如此複雜、如此精巧的工作她們怎麼能三年就學會。她們的眼睛整天離繡物那麼近,說不定她們沒等學到精通眼睛就瞎了。
這一切是多麼繁瑣!頤和園就是由許多同樣繁瑣的工業組成的一個群體,所有一切都取決於慈禧的興致。工匠們的待遇確實不錯,但她們不能有自己的意誌,從這個角度講,她們也好像是一群囚徒。
但是她們大多數是快樂的囚徒。
不管多久,隻要有一次太後表示對她們所做的鞋襪很喜歡,她們就心滿意足了。
聽了慈禧對宮廷工業的一番敘述,真覺得她好像是現代社會一位優秀的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