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裏還有不少手工業。慈禧對她的手藝工人是非常自豪的。她差不多對他們工作的每個細節都感興趣,單是裁縫這一行就可以寫好幾本書。其他像繅絲、甚至為太後做鞋,要寫起來都要寫幾本書。
"跟我來,"一天早晨她對德齡說,"我要讓你看一些非常美麗的東西。你可以看到當蠶兒走完了它的生命過程後,它們吐的絲又怎樣了。"
德齡也想知道,因為太後有非常好的口才,聽她講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享受。
"我們先到染絲工的庭院去看看。"
染絲工的庭院在萬壽山背麵。頤和園就是依著萬壽山建築的。染絲工大部分是滿洲土兵的女兒,她們中許多人已經把畢生精力都放到這一工作上了。她們可以出去結婚,但如果出去了,就不能再回宮裏來了。她們中不少人願意留在宮裏。在那裏她們的生活都有著落了,也不用擔心將來的養老問題,隻要能讓慈禧高興就行。但是要使慈禧滿意也很不容易,因為她對各行各業的工作都了解很多,不亞於手藝工人本身。
染絲工的庭院有些像慈禧的私宅,它三麵都有房子,中間是正廳,兩邊有兩個側廳。女孩子們都住在側廳,在正廳工作。絲束經過不同的染色過程後,都掛在竹竿上曬幹。每種顏色的深淺色絲都是有用的。以綠色為例。在竹竿的一端(竹竿是架在兩個直立的三角架上的),掛的絲束是深綠色的,挨著它下麵的一束是稍稍淺一些的綠色,一直排下去,到最後一束的時候,絲的顏色差不多接近白色了。先是深綠,然後淺一些,再淺一些,隨著染缸裏的顏色水越來越稀,染出的絲就越來越淡。在這一階段,染絲工的任務是保證每一束絲都能在春天的陽光下充分曝曬。這些絲就在陽光下放射出美麗的光彩。
首先,參觀這個曬場的情況。
一長排綠色的絲束掛在竹竿上。太後直接走到竹竿一端綠色最深的那束絲那兒。手藝工人們都跪著,等候她有什麼指示或對改進染色有什麼建議。她的建議當然像聖旨一樣威嚴。她雖然老了,眼力卻非常好。她招呼一個女孩子過來。
"這地方應當還有一檔顏色,"太後說。"你看這第二束絲比第一束顏色淡了許多,在這兩束之間應該還有一束。"
仔細看過後,確是少了一檔。這女孩子幹這工作已經好幾年了,這次出了錯。經慈禧一提醒,即使是最笨的女侍官也看得很清楚。少了一檔綠色慈禧就能發現。她對每件事都很細心。平時和她一起在頤和園裏散步的女侍官真感到受啟發。有什麼事情錯了,她立刻就能看出來,如果不立即改正,那麼負責該工作的人就倒黴了。
多麼絢麗的曬絲場啊!那是彩虹的所有顏色在太陽底下閃閃發光。
一排一排的絲束排滿了曬絲場,排與排之間都留有相當大的空隙,為的是使每一束絲都能充分曬到太陽。這些絲束還必須經常翻轉、移動,為的是絲束的各部分都能受到適度的太陽的晾曬,既不太多,也不太少。一切都要做得非常恰當。除了實地操作的染絲工以外,也隻有慈禧知道怎麼做是對的。
當各種顏色都呈現在曬場上,那真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就連那曬絲的架子也被打扮得非常漂亮。手藝工人們又總是穿著節日的盛裝,所以在染絲廠工作真像是在一個喜慶的節日裏在彩色的海洋中衝浪,那裏人們衣服的豪華鮮豔真是一個賽過一個。
絲束曬幹以後,就從竹竿上拿下來繞成線軸,隨裁縫選用。
"現在,如果這些鮮豔的顏色已經使你們飽了眼福了,"太後說,"那麼我們就去替我做鞋的那個院子去看看。"
關於太後的鞋,又有許多可寫的。有兩名太監專職看管太後的鞋,就像看守皇帝的珠寶庫似的。說實在的,在太後的鞋上鑲了那麼多寶石,她的鞋庫也真像珠寶庫似的。有一大房間,靠牆從地麵一直到天花板全是架子,架上就放著慈禧的鞋。這些鞋都編上了號,鞋號和設計都編成文件歸檔。所以當慈禧心血來潮忽然想穿哪雙鞋,隻要說出號碼就行。
除了看管鞋子的兩個太監外,還有一些製鞋的婦女,她們的工作也像慈禧的其他工匠的工作一樣,有趣得使人入神。有兩位年紀大的領頭的製鞋工,她們是老處女,幹這工作已經有很多年頭了。除此之外,還有八名女孩,她們是優秀的設計師,負責在正式投入製作之前設計圖形。這項工作非常傷眼睛,因為她們用的線都是非常細的,所以製作時工件離眼睛極近,而且工作場所往往光線不足。那時候人們根本就不知道注意光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