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清東陵:難全生前身後名(1)(1 / 2)

煊赫一時的大清王朝,見證了封建帝國的鼎盛與凋敗。曾經以為固若金湯的江山社稷,不過三百年已成灰飛一縷。生前叱吒風雲,對身後事細密籌謀的大清帝王,最終竟紛紛委身於屢遭盜竊的傷心之地。東陵盜案的根源,是曆史的偶然,還是必然?

導讀:

這是一座曾經戒備森嚴的皇家墓地,也是一座屢遭盜賊染指的聚寶之城。每一座陵寢都承載著千古的榮辱興衰,傳承著曆史神秘的魅力——慈禧太後的棺槨之內究竟藏有多少珠寶?百年來,這精工細琢的地下墓園為何難求清淨?容妃到底是不是香妃?王朝覆滅,作為祖輩守衛在亡靈之側的守陵人,他們的生活又遭遇了怎樣的劇變?

曾在清王朝政治舞台上粉墨登場的人物,如今都長眠於此,任由歲月洗禮。當研究者終於得以踏足皇家禁地之時,有多少真相將浮出水麵?

清東陵:難全生前身後名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馬蘭峪以西,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體係最完備、布局最規整的古代皇家陵園。在這裏的15座陵寢中,長眠著清王朝鼎盛時期的皇帝順治、康熙、乾隆,同樣也埋葬著清王朝衰敗時期的皇帝鹹豐和同治。陪伴這些皇帝的還有兩個最有權勢的女人,孝莊太後和慈禧太後,前者輔佐她的帝王開創了清朝最強盛的時代,後者則把她的國君玩弄於股掌之間,最終使王朝覆滅。

據傳,清東陵是順治皇帝選中的陵址。有一年他登上昌瑞山,看到山的南部風水絕佳,便說“此山王氣充裕,可為朕之壽宮”。從此,這裏便成為清朝的皇陵。

昌瑞山是東陵的靠山,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風矗立於陵區的後麵。正對著清東陵的前麵,有一座拔地而起的孤峰叫金星山,金星山以北又有一座影壁山。這三座山恰好連成一線,構成清東陵的中軸線。順治帝的孝陵建在昌瑞山主峰南麓,處於清東陵最為尊貴的位置。其屢遭盜賊染指的聚寶之地他帝後的陵寢分布在孝陵的左右。

清東陵的建築充斥著皇家的霸氣,又不失精巧細致。五百八十多座單體建築組成的龐大古建築群中,有中國現存麵闊最寬的石牌坊,五間六柱十一樓的仿木結構巧奪天工;中國保存最完整的長六千多米的孝陵主神路,隨山勢起伏極富藝術感染力;乾隆裕陵地宮精美的佛教石雕令人歎為觀止。其中,慈禧陵三座貼金大殿,其豪華程度舉世罕見,“鳳上龍下”石雕匠心獨具,無疑是清東陵建築群中的翹楚。

珍珠如土慈禧陵在中國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中,慈禧的地位理應稍遜慈安太後一籌,在陵寢規製上也當有所區別,這樣才能體現等級差別。然而,鑒於慈禧的特殊身份,原本的陵墓設計在規製上與慈安墓不相上下。即便如此,慈禧仍不滿足。既然在葬位的選擇上不得不屈居次位,那麼,在陵寢的建築與裝飾上就要超過慈安,以昭示她的無上榮光。

1895年,慈禧嫌原修陵墓不夠豪華,下令把修建了22年的清東陵全部拆除重建。原材料全部用名貴的黃花梨木;外牆磨磚對縫,內壁雕磚泥金,彩繪全部貼金;屋頂琉璃瓦顏色改為深黃(與皇帝陵一樣)。 隆恩殿漢白玉石柱上,雕滿了“鳳引龍”的圖案,69塊欄板內外也雕有“鳳引龍”“龍追鳳”,明示此婦人曾挾控兩代皇帝。慈禧三殿牆上金貼彩畫龍飛鳳舞,千姿百態,光彩奪目,用金量達到4952兩。

慈禧陵的重修工程曆時13年,直到她死前才告結束。重建後的隆恩殿與東西配殿,在建築材料的貴重、工藝的精湛、裝飾的奢華等方麵均居於清朝皇後陵寢的首位,甚至某些清朝帝陵都難以與其比肩。其隨葬品之奢華更是令人瞠目,這些隨葬品分為兩部分:生前置放於墓中金井裏的珍寶與下葬時的隨葬珍品。

據清宮檔案《大行太皇太後升遐紀事檔》記載,慈禧生前先後向金井中放了六批珍寶。她的心腹太監李蓮英親自參加了慈禧棺中葬寶的儀式,他和侄子所著的《愛月軒筆記》中詳細記載了名目繁多的隨葬品。

慈禧屍體入棺前,先在棺底鋪三層金絲串珠錦褥和一層珍珠,共厚一尺。棺中的慈禧頭戴鳳冠,冠上嵌外國貢品珍珠一枚,大如雞卵,價值1200萬兩白銀。慈禧頭部上首為一翡翠荷葉,腳下一朵粉紅碧璽大蓮花,取意“步步升蓮”。身邊有金佛、翡翠佛、紅寶石佛、白玉佛共27尊。

慈禧的腳下兩邊各放翡翠西瓜、甜瓜、白菜,還有寶石製成的桃、李、杏、棗共二百多枚。屍體左側放有玉蓮花一枝,三節白玉石藕上有天然灰色的汙泥,節處生出綠色荷葉又開出粉紅色蓮花。在屍體右側,放有玉雕紅珊瑚樹一枝,綠葉紅果蟠桃一枝,樹枝上落有一隻翡翠小鳥。而最為人所稱道的是慈禧屍身上的兩顆翡翠白菜,綠葉白心,菜心上伏著一隻綠翡翠蟈蟈,菜葉上還落著兩隻黃寶石馬蜂。菜心、菜葉和各色昆蟲,均是天然色料精雕而成,可謂巧奪天工,價值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