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與天子比鄰的高力士墓(3)(2 / 2)

更重要的是,這個儲糧坑還肩負著另一個重要的使命。

這樣巨大的糧倉對金朝在前方作戰起到了怎樣的作用?而它與公主墳又近在咫尺,它們有著怎樣的淵源呢?難道這一切僅僅是個巧合?

就在與公主墳相關的所有線索都中斷的時候,呼蘭河畔的一片土地引起了專家的注意。在綏化的縣誌中,有這樣一處記載:

宋金戰場的後方糧倉

儲糧台現已被定為省級保護單位,命名為四方台古遺址,在碑文上這樣寫道:此台傳說為金兀術的點將台,據考證,實則為金朝部隊的儲糧窖穴。

在縣城東60裏處,利民公社境內,有一處古城遺址,相傳叫美妮城,是完顏兀術的妹妹美妮公主居住的地方……

然而,多年來美妮城一直都沒有被找到過。此次探訪隊員終於在對這片土地的研究中有了發現。

這片土地曾經是一座城池。從它的形製看,它的周長是800公尺,四四方方,前麵的城牆都是夯土板製的,屬於金代的建築風格。這與傳說不謀而合。

相傳金兀術的妹妹美妮公主在這裏居住,這裏就是傳說中的美妮城。如果美妮公主真的居住在四方台腳下,死後也葬在了這裏,那麼她與四方台的關係絕不簡單。

探訪隊員初步斷定,美妮城就是一處驛站。它負責糧食運輸,通過四方台儲糧窖穴把糧食集中到一起,通過水路(呼蘭河)直接進入鬆花江,然後運抵金上京,也就是現在的阿城。

當年,金軍在滅了北宋以後,迅速南下捉宋高宗趙構,三月份襲揚州,十一月強渡長江,直逼趙構藏身的建康(今南京)城下。趙構逃往杭州,金軍連下廣德、安吉等地,勇闖天險獨鬆嶺,於十二月攻克杭州。趙構無路可逃,隻好亡命海上,金兵入海又追三百餘裏。因北方人不習水戰,最終沒有追到。趙構也成為曆史上最著名的“逃跑皇帝”。在這次戰役中金軍跨江南,越天險,搜山川,入大海,無堅不摧,無敵不克。這次戰役也被稱為“搜山檢海”之役。此戰振奮大金國朝野。隨後在與南宋的對峙中,金軍和趙構達成了協議,最終金宋罷兵休戰20年,化淮水為界,始稱“紹興和議”。金軍深入中原,長線作戰,除了憑借自身的戰鬥實力之外,肯定還有一個強大的後方在支撐著。如果真有一位美妮公主守護著四方台這座大糧倉,通過河道源源不斷地向金上京甚至向前線輸送著優質糧草,那麼她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強健的軍隊,富足的後方,才使金國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發展起來。旭日東升,創造了屬於大金帝國的輝煌。

至今這段大金史還隻是隱約的見於史冊,而遺留在東北這片土地上的遺址遺物,因沒有被考古完整發現,還不能向人們提供完整的曆史真相。

雖然人們的種種推測還有待專家進一步考證,可是在四方台百姓中流傳著的係紅繩求幸福的習俗卻寄托了當地人對美妮公主的崇拜與追思。

後來,相關部門為四方台下的公主墳立了碑,在公主墳的碑文上這樣寫道:

公主墳傳說是金兀術九妹的墳墓,傳說種種,撲朔迷離,其土“誰動誰死”更是匪夷所思……

其實隨著專家進一步的考證,發現公主墳下的這塊土地是長年凍土,並不適合修建鐵路。而挖到公主墳便死人的傳說也許僅僅是一個巧合。人們猜測這樣恐怖的詛咒之所以流傳至今,也許目的就是為了保護這座公主墳,因為人們相信墳墓的主人便是金兀術的妹妹美妮公主,她曾在這片土地上為大金國立下過汗馬功勞。

直到今天,這裏的人們依然相信這個聳立在鐵路旁的土包是金兀術妹妹美妮公主的墳墓,而盤旋在上空的雄鷹,似乎還在訴說著一代皇朝留在這片土地上的傳奇和輝煌。

行走視點

哈爾濱地理位置優越,位居亞太經濟發展區腹地,是溝通東北亞、歐洲和太平洋的交通樞紐,交通方便快捷,航空、鐵路、輪船都十分便。

頗具異域風情的聖索菲亞教堂位於哈爾濱市內,是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堂,拜占庭式建築的典型代表。

美麗的太陽島風景區位於哈爾濱市區鬆花江北岸,是聞名中外的旅遊區,具有北方原野風光特色。

哈爾濱的特產既有東北風情,又有歐洲特色,人參、鹿茸等帶著濃濃的東北味兒;風幹香腸、紅腸、俄羅斯麵包又代表著典型的歐洲文化。除此之外,還有猴頭、鱘魚、鰉魚、大馬哈魚、三花魚(鯿花、鼇花、吉花)等。在這裏還能品嚐到正宗的俄羅斯大餐。

南方的朋友夏天可以來這裏避暑,冬季可以來這裏觀看冰燈。不過,如果冬季來,一定要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