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四個書生趕考歸來,途宿寺中,晚上,邀老僧飲酒吟詩。老僧道:“貧僧有幸與眾相公同飲,但不知道諸位趕考結果如何?“老大道:“我們每人根據考試結果作詩一句,師傅要猜中了,我們各飲一杯;若猜不中,你來飲酒一杯,如何?“老僧同意。於是,四人沉思片刻,按順序每人各說了一句,連起來是:“夕陽匆匆滾下山,羞月冉冉露平川,殘蟬飛鳴哭聲上,秋去冬來天地寬。”老僧聽後大笑逐一揭出謎底,並指著其中一位書生說:“原來隻有你一人中了。”四位書生點頭稱是。

你知道哪一位書生中了嗎?每句詩的隱意如何(各隱一字)呢答案落,升,完,空。”升”,考中了。

哥仨的手藝這年,老孫頭家鄉遭水災,田裏顆粒無收,一家五口實在過不下去了。他東求爺爺,西告奶奶,好不容易托人把三個十來歲的兒子帶進省城,自謀生路去了。由於兒子們不識字,去後從未來過信。老孫頭隻聽說兒子們在學手藝,三年滿師才準回家。兒子們學的什麼行當,老孫頭也一無所知。

老孫頭牽腸掛肚,總算熬過了三個年頭,他急於想曉得兒子們在省城的情形,於是請人寫信,要他們回家一趟。

不久,三個兒子一起回到家裏。離別三年,兒子們個個長大成人,老孫頭好不高興,但不知他們在外麵幹什麼工作,放心不下,想問個明白。他才要開口,卻被老伴攔住了:“孩子他爹,飯菜已弄好,吃完再談家常吧!“老孫頭連連說:“對,對。”吃飯時,弟兄三人不讓爹媽動手,由他們侍候雙親,盡點孝心。於是,三兄弟忙開了:

老大先用抹布擦淨桌子,端來五把椅子,又在各人麵前放上碗筷杯碟,然後像演雜技似的,右手臂上托著五六碗菜,一聲響亮的”來啦”,從灶間飛步跑到桌前。

老二拿著塊幹布,撣淨上首兩張椅子的灰塵,請爹媽入座後,從小包裏取出兩條毛巾,給兩老胸前各圍上一條,又拿起爹媽麵前的濕筷子,在毛巾上一上一下地擦了幾下,再送給爹媽。

老三見老大送來一壺黃酒,忙說:“我給爹媽斟酒。”說罷,他一手提著壺把,另一隻手的手指往嘴裏蘸了蘸口水,然後在壺底摸了摸,說:“不冷不燙,止好!“給父母斟上了酒。

老孫頭和老伴瞧著兒子們這麼孝順,這麼忙乎著,喜得合不攏嘴,一家人高高興興地邊吃邊說。這時,老伴輕輕提醒老孫頭說:“你該問他們了。”老孫頭搖搖頭:“不用問啦。他們三兄弟學的什麼手藝,我已經知道啦。”奇怪,老孫頭是怎麼知道的?那麼他們哥仨從事的是什麼職業呢答案老孫頭是通過兒子們的職業動作知道的。大兒子是堂倌,二兒子是理發師,三兒子是裁縫。

曹操考華佗

華夏名醫華佗醫術高明,醫德高尚,醫學知識淵博,堪稱一代名醫。魏王曹操想考考華佗的中草藥知識,便口授徐庶,寫了下麵一首四言詩:“岩底荷花,西湖秋英。

晴空夜明,初入其境。

長生不老,永遠康寧。

老娘獲利,警惕家人。

五除三十,假滿期臨。

胸有大略,軍師難混。

接骨醫生,老實忠誠。

無能缺技,藥店關門。”以上詩句,粗看以為是曹操在批評和指責華佗無能。可是華佗看了以後,卻自言自語地說:“相爺考我也。”於是揮筆行墨,寫下了十六種中草藥的名字,由徐庶交給曹操。曹操看了大喜,說:“果真是能人!“試問,你知道曹操的詩句是什麼意思嗎答案每句詩是一味中藥名。依次為:穿山蓮、機菊、滿天星、生地、萬年青、千年健、益母、防己、商詩、當歸、遠誌、苦參、續斷、厚樸、白術、沒藥。

添字得驢

三國時期,蜀國的丞相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在吳國做官。

有一次,吳王孫權舉行宴會,諸葛瑾帶著小兒子諸葛洛也來參加了。

孫權喝了一會兒酒,有些醉意。他望著諸葛瑾長長的臉,忽然想借此嘲笑他一下,就悄悄囑咐了身邊的人幾句。

一會兒,內官牽了一頭驢來,孫權笑眯眯地從座位上站起來,走到驢跟前,從內官手裏接過一支毛筆,在驢臉上寫了四個字:諸葛子瑜(“子瑜”是諸葛亮的字)。

見了這四個字,滿朝文武無不捧腹大笑,隻有諸葛謹父子默不做聲。

諸葛洛見大夥取笑他父親,心裏很生氣。他不聲不響地拿起了筆,在”諸葛子瑜“下麵添上了兩個字。

參加宴會的文武百官先是一驚,接著又大笑起來,都稱讚諸葛洛是個聰明的孩子。孫權也笑嘻嘻地對諸葛洛說:“憑這兩個字,就把驢送給你吧!“你知道諸葛洛添的是哪兩個字嗎答案諸葛子瑜之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