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中懷….我…..”嶽宋結結巴巴道。“宋哥,你小的時候隻要一猶豫便會如此結巴,看來你也是心意已決了,無妨!人各有誌,願江湖之遠我兄弟二人還有再見之日。”中懷道。
漫漫長夜,中懷無法入眠,祖先嶽飛乃是天下公認的忠臣,中懷雖有救民於水火的決心,但背叛大宋相助於蒙古心中也甚是糾結。“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我心中救民於水火,以戰止戰的想法,又有誰人能懂。”中懷不禁暗歎一聲。
“四王爺!”“原來是劉秉忠啊!快進來。”深夜了,忽必烈的大帳依然燈火通明,這位雄才大略的王爺依然在看著前往大理的行軍圖。“王爺,這飛鴿傳書隻怕是已經到了寒劍門了,不知嶽中懷可否願意助王爺一臂之力?”劉秉忠道。“嶽兄弟絕不是迂腐之人,之前我也與他談過,隻是他當日甚是糾結,不過我相信他一定會前來。本王向來崇尚儒學,卻不似儒生一般迂腐,如今天下刀兵四起,隻有以戰止戰方能拯救百姓於水火。”
“王爺的大才微臣甚是佩服,隻是大汗似乎最近對王爺甚是忌憚,隻怕…..”“大哥急於南下攻宋,可我卻建議先取大理再圖宋地,這些年我在漠南身邊良臣名將甚多,又大多任用漢人,隻怕是大哥再也不相信我了。”忽必烈淡淡地道。如今的忽必烈在蒙古中的處境也甚是微妙。
思存一行人正欲返回長白山,突見弟子稟報:“宗主,剛才得到消息,寒劍門三大長老不願追隨嶽中懷,帶領門下弟子避世隱居了,嶽中懷隻帶著一些蒙古武士和瘋癲先生,鍾無義等人上路了。”
“跟著三大長老的年輕姑娘呢?”思存問道。“那位姑娘隨嶽中懷一同上路了。”“二長老!中懷哥哥心情一定非常低落,正是需要我的時候,我…..”“宗主切不可心軟啊,可別忘了您的國仇家恨。”完顏克勸道。“此次蒙古攻取大理,也是我雪域宗的大好機會,要是能夠讓蒙古欠我們一個人情,到時候向他們借兵複國也並非不可。”思存道。
“既是如此,老夫就不再相勸了,隻希望宗主切不可誤了大事。”“二長老,此次回宗不可跟浩霆針鋒相對,我宗必須積蓄力量以圖複國。”思存道。“宗主放心!老夫知道以大局為重!”
中懷一行人走了數日,終於抵達了漠南之地,遠遠的就看到忽必烈早已出門相迎。
“參見四王爺,要四王爺在此等候,真是折煞小子了。”中懷行禮道。“哈哈哈,嶽兄弟不必多禮,本王知道,嶽兄弟絕對是有大智慧的人。這位一定就是藏風大師吧!小王有禮了。”忽必烈恭敬地道。“阿彌陀佛,老僧的師弟這些時日多虧王爺照顧,老僧多謝王爺。”
“無妨,大師無需多禮,小王還有好些佛法上麵的問題想要請教大師,望大師不吝賜教!”“報!啟稟王爺,遠處有一行四五人正在向大帳逼近。”侍衛的稟報打斷了眾人的交談。中懷放眼向遠方看去,正是那個熟悉的身影,本是滿心惆悵的中懷頓時舒坦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