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大戰起初端(1 / 2)

大理國是白族祖先於後晉天福二年建立的政權,多年來大理段氏仁義治國,以武定邦,百姓安居樂業。南宋末年,大理皇帝段興智無力統領全國,大理內部矛盾不斷,一代權臣高祥代攝國政,大理皇帝名存實亡。

公元1252年,蒙哥汗二年,忽必烈領旨征討大理。忽必烈采納嶽中懷的建議兵分三路南進:兀良合台率西路大軍沿著晏當路進軍;抄合、也隻烈率東路大軍經茂州以作牽製;親自率中路大軍經滿陀城渡大渡河,沿古青溪道南下。穿山越嶺兩千餘裏,十一月初大軍抵達金沙江畔。

蒙軍於金沙江畔安營紮寨。

“嶽兄弟,感覺我蒙古鐵騎的腳力如何?”大帳內,忽必烈正在與眾人商議對策。

“四王爺,蒙古鐵騎的行動力真是卓越非凡,此次作戰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這一點。”中懷道。

“嶽少俠的眼光果然獨道,許某也認為‘兵貴速,戰必勝’。”許衡道。

“恩,許先生和嶽兄弟此言甚是,可是若戰而不宣,隻怕會引起大理百姓的殊死抵抗,這樣不但屠戮無辜百姓,更是會徒增我軍傷亡。”忽必烈道。

“四王爺宅心仁厚,看來這些時日深得藏風大師的佛法韜晦。”劉秉忠道。

“哈哈哈,如今藏風,藏音大師正在我漠南弘揚佛法,這二位乃方外之人,又是得道高僧,本王自是受益良多。”

“哎,隻可惜南宋武林隻怕是再也容不下金龍寺了。”中懷歎道。

“嶽兄弟莫慌,我已派遣蒙古武士暗中保護著金龍寺,本王還希望日後能多多向金龍寺請教呢。”

“如今之事,依小女的愚見,不妨先派出使者招降段興智,若是能夠成功,也少了異一場生靈塗炭,即使不成功也能體現王爺的大義。”思存緩緩地打斷了眾人的交談,思存自從與中懷彙合後,依舊自稱完顏心,她隻要能每天看到中懷,知道他一切安好就心滿意足了。

“完顏宗主此言甚是,來人!備黃金前兩,布帛百匹派遣使者前往大理,招降段興智。”忽必烈道。

此時的大理皇宮之內,段興智正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高相,這蒙古已駐軍金沙江畔,若是他們渡江強攻,隻怕我大理軍士難以抵擋啊。”這高祥雖是一代權臣,但在此生死存亡的關頭,也顯現出了幾分血性。

“陛下莫慌,我們隻要駐軍於金沙江對岸,這蒙軍就是再驍勇善戰,也不敢輕易渡江。”

“可是這也解得了一時之危,要是蒙古強行渡江隻怕我們也是抵擋不了啊。”

“報!蒙古派遣使者,如今正在殿外,不知陛下可否接見。”侍衛的稟報打斷了二人的談話。

“陛下,這蒙古使者此番前來必是招降,看來這蒙古軍隊也無十足的把握能夠贏得了我們,陛下不妨見見此人。”高祥道。“既然如此,把使者請進來吧。”段興智道。

蒙古使者在侍衛的帶領下,緩緩走進大殿。

“大膽,見我大理國君為何不行禮!”高祥怒斥道。

“哼,如今我蒙古大軍已兵臨城下,我家四王爺仁德無雙不想造成過多的殺戮,大理國主,您可要識時務啊。”使者輕蔑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