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生命之始——卵細胞和精子細胞(1 / 1)

細胞是我們人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組成我們人體的有無數多的細胞,大約有40萬億~60萬億個這麼多。它們形狀各異,平均直徑在10~20微米之間。

在我們人體內,最大的細胞要數卵細胞了,是名副其實的“大姐大”。卵細胞是雌性生物的生殖細胞。在我們人體內,通常是由女性性腺——卵巢產生的,直徑約為0.2毫米。卵巢的主要功能除了分泌女性必需的性激素外,還有個功能就是產生卵子。

當女性在胚胎時期約3~6周時既已形成卵巢的雛形。在出生前,卵巢中已有數百萬個卵母細胞形成。經過兒童期、青春期,到成年也就隻剩10萬多個卵母細胞了。卵母細胞包裹在原始卵泡中,在性激素的影響下,每月隻有一個原始卵泡成熟,成熟的卵子再從卵巢排出到腹腔。一般來講,女性一生成熟的卵子約為300~400個,其餘的卵母細胞便自生自滅了。

通常一個卵細胞排出後約可存活48小時,在這48小時內等待著與精子相遇、結合。若卵子排出後由不能與精子相遇形成受精卵,便在48~72小時後自然死亡。失去這次受精的機會,就要等到1個月後另一個卵子成熟並被排出。左右兩個卵巢通常是輪流排卵,少數情況下能同時排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卵子。如果分別與精子相結合,就出現了雙卵雙胞胎和多卵多胞胎。

卵細胞遷移的過程

卵子運行的主要環節是輸卵管傘端的作用。根據一些動物體內的直接觀察,排卵後卵子並不在腹腔內遊走很長的距離。由於輸卵管肌肉、係膜及卵巢固有韌帶的收縮活動相互配合,使輸卵管傘端與卵巢排卵部位非常接近。在人類,手術時也經常見到雙側輸卵管繞向子宮後方,估計人的輸卵管捕獲卵子的功能與哺乳動物可能相似。

卵子進入輸卵管主要是由於輸卵管傘端的撿拾作用。近年來,人們在直視下觀察,發現排卵的卵泡並非暴力破裂把卵子衝入腹腔,而是卵泡液帶著卵丘細胞的次級卵母細胞經排卵點緩慢流出。排卵後由於孕激素的作用,輸卵管傘端廣泛分散、充血,輸卵管收縮強度增加,加上傘端離排卵點很近以及傘端大量纖毛的擺動,幾分鍾內卵子就被迅速送至壺腹部。輸卵管液在輸卵管的狹部流速比較快,而在壺腹部的流速則很慢,便於卵子在壺腹部停留,並在此處受精。卵子從卵巢排出後,15~18小時之內受精效果最好,如果24小時內未受精則開始變性。

精子是雄性動物的生殖細胞。其形狀與一般細胞有很大差異。各種動物的精子可以分為典型和非典型兩類,典型的一般為蝌蚪狀,頭部近圓柱形(各種動物不盡相同),尾部細長,如鞭毛。非典型的精子形態多樣但均缺乏鞭毛。一個尚無解釋的現象是所謂變異型精子的產生。在哺乳類(包括人類)、鳥類、兩棲類、魚類、昆蟲和環節動物的同一個體中,除典型的精子而外,還產生特小、特大、或者甚至不止一條鞭毛的變異型,通常情況下,這些個體並沒有發生病變或退化。海產和淡水前鰓類(軟體動物)的變異型精子的形狀與正常的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