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孫羅二人商議後,羅掌櫃便四處打聽養馬農家與會養馬的能人。
一日,羅掌櫃打聽得鄰村李家養有兩匹高頭大馬,便沒有耽擱,來到李家商量租借馬匹事宜。經打聽到:這李家祖上三代人就開始養馬,並依靠家裏養的兩匹高頭大馬,相比鄰裏,日子過得有滋有潤。在李家:農忙,馬兒可補充當做家裏勞力使用;農閑,馬兒亦可作為交通工具往來各個鄉鎮,拉貨載人。常年是歇馬不歇人,雖是一年忙碌,但是收入頗豐。這李家,家中隻有一個閨女,名為李燕。李燕父母,時常不在家中,家中隻有李燕和爺爺奶奶居住。隔代教育子女,李燕難免刁鑽任性。
羅掌櫃兩次拜訪,均隻見到李燕和爺爺奶奶在家。李燕父親李坤感到羅掌櫃的誠心,偶得一天空閑,便騎馬來到毛坦廠羅家馬場,說來也巧,頭天夜裏,羅掌櫃回到家中已是下半夜時間,今天打算下午外出。李坤到來時候,羅掌櫃正在家中睡覺了。
孫掌櫃早聽羅掌櫃提及李坤的大名。今見到其人,熱情招待,沒有一絲怠慢。孫掌櫃一邊帶領李坤參觀馬場,一邊吩咐一名工人,趕回羅掌櫃住處,請羅掌櫃前來。
參觀馬場之後,孫掌櫃招呼李坤來到馬場臨時辦公的小屋裏麵。這孫、李兩人都聽說彼此的大名,隻是少有往來。兩人剛剛坐定,羅掌櫃、趙乙和孫蓉娟三人便匆匆趕過來了。
見三人進屋,李坤和孫掌櫃站起身來,孫掌櫃介紹羅掌櫃與李坤認識後,三人便圍坐在桌子周圍,而趙乙和孫蓉娟則站在屋內。
李坤首先跟孫羅二人客套一番,並向羅掌櫃表達了兩次拜訪均外出有事的歉意。
三人正欲說租借馬匹事宜,但見孫蓉娟手端著茶盤走到近處。當李坤接過孫蓉娟遞過來的茶碗後,看著孫蓉娟,若有所悟的問道:“你是姓孫吧?”
孫蓉娟點點頭,看了李坤一眼,又伸手指了指孫掌櫃,回答道:“李叔,這我爹。”
李坤接著說道:“孫小姐,我想讓你到我家住幾天?”
孫蓉娟一聽到李坤的話,立刻臉就紅了,孫羅二人,似乎也有些不高興了。
李坤一見到眾人的表情,立刻反應過來,是自己口誤,讓別人產生了誤會,李坤端起茶碗,慢慢的品了口茶後,就細細向眾人解釋開來。
原來,事情是這麼回事:
李坤常年在外,爺爺奶奶在家一方麵照看李燕,另一方麵照看馬匹。一來二去,李燕很小便學會騎馬,時常騎馬在大馬路上狂奔。由於爺爺奶奶溺愛,時常頂撞李坤。
就在兩個月以前,李燕的性情大變,變得溫柔、知性、大方。李坤看出女兒變化,便問其原因,原來遇到一個令李燕打開心扉的情郎:狗剩。得知李燕心有所屬,李坤便挑了一個黃道吉時,招呼狗剩來家做客,得知狗剩出生落魄,入寨當了土匪,又沒有自己的名字,李坤心中雖有不願,但終是熬不過李燕的堅持。單論年齡,狗剩雖比李燕大些,可相差也不過一兩歲。李坤通過幾天了解觀察發現,狗剩也不是一般作惡的那種土匪。既然女兒心中認定,那自己也把狗剩當做女婿一般對待。最後,李坤考慮到與李燕的生活,便定下兩個條件:
一:脫離土匪;
二:入贅李家。
那幾日,這一家子雖是嘴上吵吵鬧鬧,可是心裏美美滿滿。
可是幸福就像是雨後的彩虹,來得快,去的也快。這邊狗剩來到山寨,請求馬龍給自己拔香頭,那邊,李坤翻黃曆,查得四天後,日頭好,適宜婚嫁娶親,便在家準備訂婚酒席。不曾想,就在第三天,聽得皇姑寨遭遇滅寨之災。自此後,李燕變得鬱鬱寡歡,整日與馬為伴。
聽完李坤回憶往事,眾人紛紛感到惋惜,並勸說李坤。
這時,李坤對孫掌櫃說道:“哎,這近二十年裏,我花太少的時間陪伴在燕子身邊,現在看到燕子這樣,心中愁苦,無處訴說。看到孫姑娘,跟燕子差不多大,我就想……”
孫掌櫃接著話說:“你是想讓蓉娟與燕子作伴,解開燕子的心結。”
孫掌櫃一語擊中李坤內心的脆弱,直感動的熱淚盈眶,竟說不出話語來。
這時,孫蓉娟腦海裏隱隱約約閃出一個念想,模模糊糊很不清楚,嘴裏小聲的默念道:“狗剩、李燕;李燕、狗剩……”
這時,一聲微弱的馬兒斯鳴從遠處傳到屋內。這一聲馬兒斯鳴引起了眾人的好奇,眾人走出屋外,循著聲音的方向走去。
走了一段路程,李坤發現是拿著竹竿抽打李英的李燕,便大聲的喝道:“燕子,還不住手。”
李燕聽得是父親聲音,頭也沒有回,徑直走到馬兒跟前,牽起韁繩,準備上馬。
在眾人麵前,李燕的舉動,讓李坤很下不來台,李坤尷尬的跟眾人介紹,說道:“李燕,我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