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毛坦廠地處大別山麓,且四周環山,中間有平坦腹地兩萬餘畝(約七平方公裏)。這些腹地,土地肥沃,水草豐茂。一條大道依河而建,東西貫通,將腹地分作兩半,這河道自然成型,分割腹地,南八北二。鄉人多聚居於河道南岸,形成集市,以集市為中心,網狀道路輻射周邊,此處及其周邊村落,名曰毛坦廠。聽老人說,朱元璋和陳友諒奪天下的時候,在這裏進行了兩年的角力。當時,多處山脈修建了供義軍駐紮的營地、山寨。由此一批以這場戰爭命名的地理坐標便遺留下來,如皇姑寨、響鑼寨、雞鳴嶺和滾鼓坡等等。兩軍對壘廝殺,多是選擇在地勢平坦的這毛坦廠進行。那一時期,百姓離鄉背井,遠離戰禍,四處流離,外加瘟疫橫行,致使土地荒蕪,人煙稀少、茅草叢生,故稱這一帶為“茅灘場”。後來朱元璋奪得天下開始恢複農業生產,“茅灘場”由於地理條件優越,不久便漸漸繁榮了起來。從這個時候起,人們根據諧音“茅灘場”為“毛坦廠”。戰爭歲月,植被破壞,莊家荒蕪,隻有一棵柳樹被保留了下來,見證了曾經戰火紛飛的歲月。
這天吃過早飯後,孫羅兩人便同行來到毛坦廠馬場。馬兒不喜喧囂,害怕響動,故馬場選址需遠離鬧市。毛坦廠馬場建設在河道北岸一開闊地上。孫羅二人,通過木橋穿過河道,就看到不遠處的馬場了。
這馬場背靠青山,麵朝綠水,坐北朝南,不倚不偏。這馬場徑深五十有五丈,縱寬一百二十餘丈,占地約百畝有餘,分東西兩塊。西塊地肥草長,為自由放牧區。東塊一分為三,左邊為馬場養殖區,自大門到內,依次為草料房、馬匹產房、盥洗房、幼駒房、**房、普通馬房、馬糞坑池,中間一塊為由跑道圈起來的一處訓練場,右邊依次是馬師及其他人員的臨時住房、馬蹄鐵室和病馬房。
自九月底到現在,已有一個多月,馬場的規劃和布局已經完成,整個這一片土地上,排列幾跟木樁橫豎連著麻繩,將馬場的布局依次隔開,中間訓練場上堆積著建設馬場所需的木材及磚瓦。百十個工人正在工地上辛勤勞作。這百十個工人都是羅掌櫃運用自己的人脈,動用關係招募過來的。經過一個月的努力,終於將人員穩定下來,這樣,馬場的工期就能按照預期順利的進行了。
羅掌櫃帶著孫掌櫃依次參觀介紹了各個區域的建設進度及作用。一圈下來,已經是晌午時分。孫羅兩人,來到馬場裏羅掌櫃臨時辦公的小屋裏麵。
羅掌櫃吩咐人,拿瓷杯泡了杯茶給孫掌櫃。
羅掌櫃問道:“老孫,說到喝茶,你是行家,可你知道,茶有什麼用途?”
孫掌櫃右手端著瓷杯,左手捏住杯蓋,抿了一口,說道:“老羅,我這是開茶行的,怎麼會不知道呢。這茶,茶養氣。”
羅掌櫃點點頭,說道:“這茶用來喝,好處確實不少,常喝茶,散鬱氣、養生氣、除病氣。”
“唐代劉貞亮說飲茶的好處有十個:你說的那三個,外加上驅睡氣、利禮仁、表敬意、嚐滋味、可行道、可雅誌。”孫掌櫃說完,將瓷杯放在桌子上,說道:“不對,你肯定不是問喝茶的好處。莫非這茶與馬兒也有關。”
羅掌櫃說道:“老孫,這喝茶的好處,你是行家。可這茶兒也可作為馬的飼料。”
孫掌櫃有些疑惑的問道:“茶兒,馬飼料?”
羅掌櫃說道;“老孫,一定聽過‘茶馬古道’吧?”
孫掌櫃說道:“是的,西藏嘛,做生意。”
羅掌櫃說道:“將枝幹粗大的新鮮茶葉混入馬飼料中,馬兒吃了長膘。在與西藏做生意的時候,就有人將茶葉拌入馬飼料中喂馬的。”
孫掌櫃說道:“原來這茶還有這作用呀。”
羅掌櫃手裏拿著一個賬本,對孫掌櫃說道:“老孫,你看看這個。”
孫掌櫃接過賬本,一頁一頁的翻看起來。中午,吃了午飯,孫掌櫃接著將剩下的幾頁看完了。
孫掌櫃走出屋子,和羅掌櫃一起圍著馬場,查看進度,一邊說著話。
孫掌櫃說道:“看這賬目和進度,年底可以將馬場全部建起來的。過了年,就可以開始養馬了。”
羅掌櫃說道:“是的,宋將軍過了正月十五,宋將軍會下來查看,得在他來之前,把馬場建起來呀。”
孫掌櫃說道:“嗯,這馬場是可以建起來的,隻是……”
這時,不遠處傳來一個聲音,“你們誰是趙乙?站出來,讓本姑娘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