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領導者對應上述表現,持續存在且影響正常工作與生活時,就應該考慮找心理醫生進行谘詢和治療了。
3領導者強迫心理的自我調適
強迫心理,一般隻是對個人的行為方式和習慣產生一些影響。但要及早發現,及時調適,以免危及自己正常的工作與生活。
當領導者一旦察覺自己存有強迫心理時,應采用以下自我心理療法進行凋適:
(1)順其自然法
由強迫心理影響人格的主要特征是把衝突理智化,過分壓抑和控製自己,因此,對領導者強迫型人格障礙的糾正,主要是減輕和放鬆精神壓力,最自效的方式是任何事聽其自然,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做了以後就不再去想它,也不要對做過的事進行評價。開始時可能會由此帶來焦慮的情緒反應,但由於患者的強迫行為還遠沒有達到強迫症的無法自控的程度,所以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和自己意誌的努力,症狀是會消除的。
(2)當頭棒喝法
強迫心理嚴重時會使領導者把行動的自主權交給了“規矩與習慣”,把自己活潑的心智鎖進了牢籠。因此要砸開鎖鏈,打開牢籠,讓曾被囚禁的自由思想主宰自己的行為。當頭棒喝便是打開牢籠的妙法。當領導者過分執著於經典與規矩時,就會對活生生的多變的現實感到無所適從。屬強迫型人格的人已經習慣於按教條辦事,總是按“應該如何,必須如何”的準則去做,在某種程度上像個機器人。要改變這種狀況,就應努力尋找生活中的獨特事件,讓這些獨特事件帶來新的觀念和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以起到“當頭棒喝”的作用,改變以往墨守成規、循規蹈矩的習慣。
另外,領導者自己也可以製造一些“棒喝”,當感到將要不能控製某些行為時,領導者對自己大喝一聲“停”或“不”,都是有效的,這時領導者的思維、行為的習慣被打亂,自我意識就能起作用了。如領導者對他人辦事不放心,遲疑著不肯把事情交給手下人去辦時,就可以對自己大喝一聲“當斷則斷”。在那一瞬間拋棄所有的顧慮,把任務快速下達給下級。有時發現自己叫停的力量不足,還可以請自己的好朋友、同事甚至上級領導在必要時“棒喝”
一下。
(3)自我暗示法
領導者要經常給自己這樣的暗示,如“這件事情沒有辦好,下次還有改進的機會嘛!”等等。總之,領導者要把自己從精神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放鬆豁達地生活,這樣,慢慢地強迫想法和行為就會減輕和消失。
(4)自我反省法
領導者總是不加思考地就強迫自己,必須這樣,必須那樣,於是整個人就像一部機器,隻能按固定的模式生活和工作,沒有一點活生生的感覺。領導者應該自我反省,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自己這樣做能怎樣,不做又能怎樣,搞清楚這些問題,就會覺得很多事情是不值得那樣去嚴厲要求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沒有最好,隻有更好。想開了,領導者就會感覺到精神的放鬆。
(5)其他方法
①鬆弛法。領導者做身體放鬆運動,讓全身的肌肉從緊繃狀態恢複過來,體驗放鬆的感覺,消除精神壓力。
②集中法。當領導者開始思慮要幹什麼時,拋開所有的顧慮,集中精力完成好一件事情。
③交流法。領導者要多交朋友,放開胸懷,模仿與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改變自己的程式化思維和行為習慣。
4.凡事都不必過分追求完美
過於追求完美,是強迫心理的一種表現形式。對許多領導者來說,追求盡善盡美是理所當然的。然而,過分追求完美,卻能給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如果進一步分析,有些渴望完美的人是出於一種自我保護的需要。假如一個人缺乏自信,生活上屢遭挫折,那麼他的安全感就受到了傷害。
這種傷害需要通過其他途徑來加以補償。想把每件事都做得完美的人,並不是一個強者。恰恰相反,這些追求完美者之所以期望毫無瑕疵的結局,是因為想把自己保護起來,免受他人的指責和譏諷。
實際上,試圖達到完美境界的領導者與他們可能獲得成功的機會恰恰成反比。追求完美給人帶來莫大的焦慮、沮喪和壓抑。事情剛開始,領導者就在擔心著失敗,生怕幹得不夠漂亮而輾轉不安,這就妨礙了他們全力以赴去取得成功。而一旦遭到失敗,領導者就會異常灰心,想盡快從失敗的境遇中逃避開來。領導者沒有從失敗中獲取任何教訓,而隻是想方設法讓自己避免尷尬的場麵。心理學中,把過分追求完美的心理偏差現象叫做“追求完美化傾向”。追求完美的領導者往往以理想的模式選擇、評價自己生活中的一切,容不得客觀的任何一絲不足,聽不得不同意見,常為生活中的挫折而痛不欲生,從而形成孤僻、抑鬱的性格,甚至導致強迫型人格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