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敗不僅僅是政治上的肮髒,而且是道德猥瑣、人格低下。不但要受到法律製裁,而且要蒙受道德良心的譴責。要注意加強自我修養,修身正心,見賢思齊,嚴於律己,防微杜漸,潔身自好,培養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使百邪不侵,始終保持一個獨立完整的人格。
③要有正確的比較意識。將自己的現在與過去比,意識到忘記了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從這種追憶中珍惜如今擁有的一切。同時將自己的現在與他人相比,從他人的艱辛或教訓中再次體會當初創業的困苦,在比較中產生一種強烈的滿足和珍惜。
⑧要有慎獨意識。慎獨是一種境界,是自覺意識和自律精神的升華。越是在自己管理的區域,越是在別人不知曉的情況下,越要嚴格要求自己。時刻堅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努力達到慎獨的境界,做到有人知道與無人知道、有人監督與無人監督一個樣,保持道德的純潔性,做到自尊自強,一身正氣。
6.領導者反貪倡廉的三大戒律
廉潔奉公,在中國曆史上--直是對為官者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所以,中國曆史£的清官都將此視作為人為官的根本,從而對人、對己甚至對家屬,都有嚴格乃至苛刻的要求。清官,之所以在曆史上具有極高的聲譽,為老百姓稱頌不絕至今,都表明了中國的道德哲學和老百姓總是將是否廉潔奉公作為考察與評估官員政績的主要依據之一。清官能夠保持自身的廉潔,就不會倚仗權勢來搜刮民脂民膏,懂得從公益事業的長遠目標出發,讓人民安居樂業、休養生息。清廉是貪腐的死敵和克星。領導者隻有做到反貪倡廉,才會在下級麵前保持有威嚴,才會在百姓心中具有好的聲譽。同樣,領導者隻有實現奉公的原則,才會耳聰目明,明白事理,造福黎民百姓,無愧於自己的良心。
貪官,古今中外都是一個惡名。貪婪者的一切行動都以滿足私欲為中心,他會因貪婪變得極端自私自利,會變得不顧一切恣情享樂,自然也會走向毀滅的極地。
曆史發展到今天,居官的領導者已是名副其實的人民公仆。車子、孩子、票子成為考驗領導者的重要方麵。“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法,是為了奉公。那些貪財、貪色、貪權、貪心的領導者隻會被人民所不齒,最後墮落為人民的公敵,劉青山、張子善、王寶森、閻宏建不都是由“公仆”蛻變為階下囚的嗎
領導者需要反貪倡廉,需謹記以下三大戒律:
(1)不拿原則當交易市場經濟的逐漸發展,必然會帶來人、財、物的大幅流動。一些腐朽思想逐步滲透過來,腐蝕了一部分領導者,使他們物欲急劇膨脹。在金錢、物質和黨紀、國法的權衡中,把後者當做換取享樂的交易品。同時,行賄者為達到目的,花樣百出,不惜一切手段討得某些領導者的歡心,或利用同鄉的名義聯絡感情,或毅然再認“父母”,盡兒孫之“義務”,或利用上層關係,對行賄對象威脅恐嚇。如此內外夾攻,使得不少領導者放棄了原則,甚至出賣原則,獲取私利。
其實,身為領導者,不管你的官有多大,權有多重,原則性往往是考驗其黨性,檢驗其人格的“試金石”。有的領導者在糖衣炮彈襲擊下丟棄r原則性,有的領導者在美色麵前忘記了原則性,有的領導者在“官大一級壓死人”的上司麵前放棄了原財|生,從而成了渾渾噩噩、平平庸庸的“昏吏”。
因此,存是非原則上,領導者不能退半步,在有損原則、破壞原則的任何事情上,領導者要敢於拒絕,善於說“不”是品德的象征,是素質的一種反映,是好官的標誌,是意誌品質的表現,是人格修養的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