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如此,由於吳起為獲功名而殘忍殺妻的行為在魯人心目中產生了非常惡劣的影響,人們背後都議論吳起是一個殘忍的投機小人。後來魯國國君也認識到吳起人品有問題,就委婉謝絕了吳起留在魯國的請求。
從人們對吳起的評價來看,一個人無論有多麼大的才能,隻要自己的人品有問題,都不會受到真正的愛戴。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曹操斷發
三國時期,分裂的政治局麵導致戰亂頻繁,給民眾的正常生活帶來極大的破壞。為了逃避戰禍,很多民眾都舉家外遷,過著顛沛流離的日子。
為了安頓民心,曹操派人四處發放安民公告,寫道:“我們是奉皇上旨意,出兵討伐叛逆的賊人,是為民除害。現在正是麥子成熟的季節,各位士兵一定不要踐踏麥田,違令者斬首示眾。望父老鄉親們不要害怕。”安民布告貼出去後,老百姓們都不敢相信,他們仍舊躲在暗處觀察曹操軍隊的行動,不肯出來收割莊稼,因為以往還沒有哪一支軍隊為民眾的利益著想。後來他們發現,曹操的軍隊果然是嚴格遵守布告要求,凡經過麥田的官兵,都下馬用手扶著麥稈,小心地蹚過麥田,沒有一個敢踐踏麥子。老百姓見此,沒有不誇獎這支軍隊的。
曹操也騎馬行走在部隊中間,忽然,田野裏一隻受驚嚇的鳥猛地從麥田裏竄了出來,曹操及其隨從都被嚇了一跳。受此驚嚇,曹操的馬也連退幾步,曹操勒馬不住,不慎踏壞了一片麥田。曹操見狀,慌忙下馬去扶起被馬蹄踐踏過的麥子,並立即叫來隨行的官員,讓他們按照公告所講治自己踐踏麥田之罪。官員感到十分為難,向曹操說:“那些刑罰隻適合於下層兵士,長官可以例外。”曹操聞此,嚴厲地責備官員說:“我自己製定的法規,連自己都不去遵守,還怎麼要求別人去心甘情願地遵守呢?作為長官,更應該身先士卒,做出表率。一個把自己置身於法律之外的人,怎麼能有資格統領成千上萬的士兵呢?”說著,曹操猛地抽出腰間的佩劍,想要自刎謝罪。眾人連忙攔住,曹操還是堅持要用人頭謝罪,雙方僵持不下。
這時,一個名叫郭嘉的大臣連忙獻計說:“按照法律,您是應該受到處罰,但古書《春秋》明確記載,法不加於尊。另外,目前您身為丞相,又統領大軍征討逆賊,皇帝把如此重要的任務托付給你,你沒有理由自殺啊”。曹操思考許久,發現郭嘉的話也很有道理,如果現在伏法,就不能完成皇帝交給自己的重任,豈不是落得個不忠的名聲。他對官員說:“既然古書《春秋》上有‘法不加於尊’的說法,我又肩負著天子交給我的重任,那就暫且免去一死。但我既然犯了錯,就一定要罰。”於是,曹操不顧眾人反對,用劍削斷自己的頭發,以示自己受到了極刑。當時,割頭發是大家都很忌諱的事情,曹操不顧如此忌諱而甘願割掉頭發,可見其甘願接受刑罰的決心。
曹操就這樣用誠信贏得了士兵和百姓的信任。此後,“曹操斷發”就被用來比喻以身作則的典範。
恪守人生的信條——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據《北齊書·元景安傳》記載,公元550年,在詭計多端的丞相高洋的威逼之下,北朝東魏的孝靜帝被迫將帝位讓給高洋,東魏隨之滅亡。高洋即位以後,改國號為北齊。高洋是一個專橫跋扈、心狠手辣而又十分迷信的人,為了防止孝靜帝勢力卷土重來,高洋於孝靜帝退位的次年,毒殺了孝靜帝及他的三個兒子,徹底消除了後患,這才稍微放下心來。
當時讖緯思想較為流行,任何自然界的反常現象都會被一些儒士理解為吉祥或凶災的前兆。高洋篡位奪權,總擔心自己的不義行為會觸怒上天,得到懲罰,因此更加迷信,他特別留意每次出現的異常天象。一天,天空突然出現了日食,高洋非常害怕,他擔心這是一個不祥之兆,總怕自己篡奪來的皇位被別人奪去,又擔心被自己毒殺的孝靜帝及三個兒子的冤魂找自己算賬。於是,他便向自己的一個親信詢問應對之策。高洋問親信說:“西漢末年,王莽奪去了西漢劉家的天下,為什麼後來光武帝劉秀又能夠把天下重新奪回?”該親信是個趨炎附勢的小人,他自然清楚高洋是在擔心自己的王位不穩,於是便信口雌黃地告訴高洋說:“陛下,這其實並沒有什麼複雜的原因,這要怪王莽自己,因為他沒有把劉氏宗室斬盡殺絕,所以才導致王位重新被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