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曆史典故(2)(2 / 3)

唐朝時,有一個青年才俊,名叫韋固。韋固家境貧寒,自幼喪父,一直過著饑寒交迫,顛沛流離的生活。長大後,韋固非常渴望能夠早點娶妻成家,享受安定與溫馨的家庭生活。令人遺憾的是,韋固多次找人說媒,可是人家不是嫌棄他父親早亡,就是嫌棄他家境貧寒,所以一直沒能如願。

一次,韋固去外地,投宿在一個叫宋城的地方。那天晚上月朗星稀,他一個人怎麼也睡不著覺,就在宋城漫無目的地溜達,突然發現一個老人坐在寺廟門前的台階上,倚著一個布袋子,在月光下津津有味地翻看著一本書。

韋固覺得很奇怪,就湊上前去。走到跟前,韋固卻連一個字也不認得,就連忙問老人看的什麼書。老人看了看韋固,慈祥地告訴他說:“這是天下人的婚姻簿。”韋固又忙問老人布袋子裏裝的什麼?老人回答說:“那裏麵裝的是專門用來係夫妻腳的紅繩子,凡是命中注定是夫妻的男女,在他們剛剛出世的時候,就會被暗暗地用紅繩子係住雙腳,哪怕是有深仇大恨的人家,門第貧富相差很遠的人家以及天各一方的人,隻要被紅繩子係住,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分開,他們注定會走到一起。”韋固聽到老人的話,半信半疑。他繼續問老人:“既然您掌管著用來係夫妻腳的紅繩子,那麼您一定知道我將來的妻子在哪裏。請您給我指點一下。”老人答應天亮之後帶他去找他未來的妻子,韋固很興奮,就在寺廟門口的台階上陪老人度過了一個晚上。

天亮後,老人卷起天下人的婚姻簿,扛著布袋,同韋固一起來到街市。老人帶著韋固在人群中尋覓,他們突然發現一個盲眼老人,懷裏抱一個眉眼有疤痕的小女孩走過來,小女孩大概有三四歲光景。老人就指著那個小女孩對韋固說:“這個小女孩就是你未來的妻子。”韋固聽後很是生氣,以為老人有意戲弄自己,便不再相信老人告訴他的關於婚姻簿、夫妻繩的事。他再也沒心思理會老人,便揚長而去。

十幾年後,韋固通過發奮讀書,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才學之士。相州刺史王泰很看重韋固的才學,便將自己的寶貝女兒許配給了韋固。洞房花燭夜,韋固發現相貌漂亮的妻子眉眼間有一疤痕,甚有似曾相識之感,詢問後得知,自己的老婆就是十幾年前盲眼老人所抱的那位小姑娘。韋固感到很震驚,忙把自己路遇老人的故事告訴了妻子,夫妻二人都認為是那位月下老人在暗中撮合他們的婚姻。

道不同不相為謀——割席斷交

管寧和華歆二人非常要好,成天形影不離,情同親兄弟一般。

有一次,倆人在一塊兒鋤草。管寧的鋤頭碰到了一個硬東西,等他把那塊東西找出來一看,原來是一塊黃金。他並沒有因為自己意外發現了一塊黃金而表示出任何喜悅之情,隻是自言自語地說了句:“我當是什麼東西呢,原來是塊金子”,邊說邊繼續鋤草。一旁的華歆卻對這事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當聽管寧說發現了一塊金子後,就慌忙丟下鋤頭奔了過來,拿起金塊捧在手裏仔細端詳,眼中流露出羨慕的眼神。管寧見狀,一邊幹活一邊對華歆說:“金銀財寶乃身外之物,不要過於在意。即便我們需要錢財,也應該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這種金塊本是不屬於我們的東西,就不應該占有,還是把精力放在自己的事情上為好。”華歆聽後,戀戀不舍地丟下金子回去幹活。可是華歆對金子的貪婪表情卻引起了管寧的不快。由於華歆一門心思惦記著那塊金子,再也沒有心思努力幹活,一些禾苗也因為他的心不在焉而被鋤掉。管寧見他這個樣子,就對他的人品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還有一次,兩人同坐在一張席子上攻讀四書五經。琅琅讀書聲突然被外麵的嘈雜聲所打斷,他們仔細一聽,原來是一片鼓樂之聲伴隨著鳴鑼開道的吆喝聲和人們的吵鬧聲。二人起身走到窗前一看究竟。原來是一位達官顯貴從門前經過,隨行人員衣著華麗,前呼後擁,威風凜凜。這位達官顯貴所乘的車子也裝飾豪華,金製的飾品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顯示出主人的富貴地位。四周圍滿了看熱鬧的人,歡迎的掌聲以及吵嚷聲不時從人群中發出,這場麵著實讓人羨慕。管寧似乎對此並沒有多大的興趣,又回到原處,專心致誌地讀起書來,他很快沉浸在自己的學習之中,外麵的喧鬧已經被他忘得一幹二淨。而華歆卻站在窗前,目送外麵熱鬧的車隊遠去,直至車隊沒有了蹤影,他還站在窗前發愣,沉浸在剛才熱鬧的場景中,為自己不是車的主人而感到遺憾!最後,他實在無心讀書,幹脆追趕車隊湊熱鬧去了!

管寧目睹了華歆所做的一切,對他很失望,因為華歆離自己心目中所期望的朋友相去甚遠。於是,他決定與華歆絕交。華歆在外麵玩夠歸來後,管寧拿出一把刀子,把他們坐著讀書的席子從中間割成兩半,並痛心地對華歆說:“既然我們誌向和情趣迥異,還是分道揚鑣的好。從今以後,我們就像這被割開的草席一樣,再也不是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