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歌樂山革命烈士陵園
烈士陵園簡介
重慶歌樂山革命烈士陵園位於重慶市西北郊歌樂山下。國民政府時期,這裏曾經是國民黨特務機關“軍統局”的總部和電台所在地。1997年,歌樂山革命烈士陵園被中宣部公布為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二戰後期,“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在此建立起來。實際上,國民黨是以中美交換情報為幌子,在這裏關押大批中國共產黨員和抗日民主人士。愛國將領楊虎城,新四軍軍長葉挺,共產黨人羅世文、車耀先、江竹筠等人都曾被關押於此。
1949年,重慶解放前夕,國民黨特務對關押在集中營的革命者進行了大肆屠殺,死難者達300餘人。發生在白公館和渣滓洞監獄的集體屠殺尤為慘烈,僅僅一夜之間,就有200餘人失去生命。
1955年,為紀念在重慶軍統集中營犧牲的革命先烈,重慶市斥資修建了烈士陵園和紀念碑,白公館、渣滓洞監獄的原貌也相繼恢複,並在1985年正式更名為“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園名由鄧小平題寫。
進入陵園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美麗的綠化帶,這裏原是“中美合作所”閱兵場。順著綠化帶向東直行,便可看到大型浮雕《不朽》,浮雕生動地表現了革命烈士在敵人麵前英勇不屈的精神。
越過浮雕往北,是陵園的陳列總館。陳列總館占地1159平方米,基本陳列為“中美合作所”集中營史實展,其中展出的490張圖片、108件實物和“一一、二七”大屠殺半景畫,詳細披露了國民黨軍統集中營和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的黑暗內幕,生動翔實地介紹了楊虎城、葉挺、江竹筠、羅世文、車耀先等革命先烈為新中國的建立前仆後繼、英勇不屈的鬥爭事跡。
除此之外,因小說《紅岩》而臭名昭著的白公館、渣滓洞監獄也分布於陵園之中,可供後人憑吊先烈。
“江姐”
人們現在到重慶歌樂山革命烈士陵園憑吊先烈,一定會參觀渣滓洞監獄舊址。獄中有一所女牢,關押過許多不屈不撓、頑強抗爭的中華女英烈,著名的革命烈士江姐就是其中的一員。
“江姐”是人們對江竹筠的愛稱。1920年8月20日,江竹筠出生在四川省自貢市的一個農民家庭。1939年,她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投入到轟轟烈的革命鬥爭中。1945年,江竹筠與共產黨員彭詠梧結婚,婚後負責中共重慶市委地下刊物《挺進報》的組織發行工作。1948年,彭詠梧在中共川東臨時委員會委員兼下川東地委副書記任上犧牲,江竹筠接任其工作。
1948年6月14日,由於叛徒出賣,江竹筠不幸被捕。國民黨特務將她與黃玉清、李青林等12個共產黨員押往重慶,囚於渣滓洞看守所。
特務頭子徐遠舉從叛徒那裏得知江竹筠是彭詠梧的妻子和助手後,把江竹筠視為頭號審訊對象,妄圖從她口中打開暴動地區的缺口。
6月下旬的一天,江竹筠戴著手銬、腳鐐,在幾名特務的押送下,來到徐遠舉的辦公室。屋子裏放置著各種刑具,有老虎凳、吊索、電刑機器……可江竹筠依然麵不改色。徐遠舉讓江竹筠把黨組織的名單交出來,她卻答道:“我根本不是地下黨員,有什麼可交代的?”
徐遠舉隨即惡狠狠地說道:“你死不承認也沒用。你組織裏已經有人交代了,我們知道你是地下黨。你現在老實交代,我還可以給你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免得待會兒受皮肉之苦。怎麼樣,說不說?”
江竹筠冷笑一聲,答道:“就算砍了我的頭,我也不是地下黨,沒有什麼可交代的。說我是地下黨的人是要害我。”
徐遠舉拍桌大吼道:“你不承認沒關係,我有的是辦法讓你承認!來人,給她上刑!”
幾個特務把竹筷子拿來,放在江竹筠的指間,來回在江竹筠的手指上猛夾。十指連心,鑽心的疼痛瞬間襲遍江竹筠的全身,她痛得蜷縮起身子,豆大的汗珠從她的額間滑落。特務在她耳邊大吼“說不說!”她沒有理會,隻是咬牙忍耐。
不一會,江竹筠昏死過去,徐遠舉又命特務往她身上潑冷水。江竹筠被冷水澆醒,特務又問她:“交不交代?”
江竹筠虛弱卻堅定地回答道:“我不是地下黨,沒有什麼可交代的?”
徐遠舉聽後暴跳如雷,對行刑的幾個特務吼道:“把她給我吊起來!看她說不說!”
審訊從上午9點一直進行到中午12點,徐遠舉用盡各種酷刑,一無所獲。隻好讓特務把江竹筠押回牢房,擇日再審。
幾日後,特務再次提審江竹筠。審訊內容與上回相同,而江竹筠的回答也同上次一樣:“我不是地下黨,你們就算殺了我,我也沒有什麼可以交代的。”
無法從江竹筠口中撈到情報的特務們氣急敗壞地對江竹筠施用更狠毒的酷刑。江竹筠手上的傷還沒好,特務就在她原傷口上再施重刑,直到她疼暈過去。在酷刑的折磨下,江竹筠臉色慘白,氣息虛弱,身上的衣服也被汗水浸濕。盡管如此,特務們依然沒有從她口中得到任何信息。特務們見江竹筠抵死不認,竟喪心病狂的拿來竹簽釘進江竹筠的指甲裏……
又是半天的酷刑審訊,敵人依舊毫無所獲。當特務將受完刑的江竹筠押回監獄時,她的雙手已經血跡斑斑,慘不忍睹。女牢同誌們看著江竹筠的雙手,一個個都紅了眼眶。
江竹筠堅貞不屈的事跡傳遍整個渣滓洞,就連男牢的同誌們也都被江姐寧死不屈的氣節所感動,紛紛托人送去慰問信與慰問品。為了表示對江竹筠的尊敬,渣滓洞中的戰友不論年齡大小,都稱她為江姐。江竹筠成了陰暗的渣滓洞裏一縷陽光,用自己堅強不屈的革命精神照耀著陷於囹圄的同誌們。
1949年11月14日,一群武裝特務來到女牢門口,高聲叫道:“江竹筠、李青林,趕快收拾行李,馬上轉移!”
江竹筠心中了然,此次轉移怕是將一去不回了。她脫下囚衣,換上自己心愛的藍色旗袍,攙扶起受刑斷腿的李青林,在敵人的押解下向前走去。
獄友們傷心痛哭,大聲呼喚著“江姐!”江竹筠聽到呼喚,又回頭衝他們微笑著擺擺手,說:“再見了,同誌們。”
這是告別,也是永別。
在這次“轉移”中,包括江竹筠、李青林在內的三十名共產黨員被國民黨特務秘密殺害。烈士們的鮮血灑在紅岩之上,歌樂山鬆濤呼嘯,見證了這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壯歌。
獄中紅旗
在重慶軍統集中營白公館監獄舊址,陳列著一麵別致的紅旗:紅色的被麵上,四顆小五角星分布在布匹的四角,環繞著中央的大五角星。雖然這麵紅旗在歲月的洗刷下已經發白褪色,但它卻是獄中的革命先烈獻給新中國的厚禮,飽含了這些無產階級革命者對祖國的無限深情。
1949年10月7日,對於關押在白公館裏的共產黨人來說,是激動人心的一天——新中國成立的消息,終於傳到了這裏。消息通過秘密孔道,迅速傳遍白公館監獄的各個牢房,它猶如雷鳴電閃,撕破天垂濃厚的雲幕,照亮了苦難的牢房。難友們緊緊擁抱,耳語歡呼:“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
夜已經很深了,可難友們卻睡意全無,平四室的劉國誌、羅廣斌等人通過策反對象李育生弄來了燒酒和花生米,大家舉杯慶祝。麵對這動人的情景,羅廣斌動情地對大家說:“同誌們,我們應該做一麵五星紅旗,我們要打著這麵紅旗衝出牢門,迎接解放!”
羅廣斌的建議立即得到大家的讚同。可是,用什麼做旗幟呢?羅廣斌在獄中看了一圈,最終把目光落在自己的被單上,他激動地抄起自己的被單,對獄中的難友說:“就用它!”
當時,羅廣斌他們並不知道五角星該如何擺放。大家各抒己見,想法各不相同。最後羅廣斌提議,將最大的五角星擺在正中間,其餘四顆稍小的星星擺在四個角,這象征著中國四萬萬同胞緊緊圍繞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這個建議立即得到了一致讚同。
第二天,大家托李育生買來黃紙,用小刀精心地刻出了五顆星,再用早上吃的稀粥當做膠水,把五顆金星細心地粘在旗麵上。紅旗做好後,大家不禁歡呼起來,用布滿刑傷的手一遍一遍地撫摸著它,用灼熱的臉龐偎依著它,激動的淚水不斷湧出。
不久,製作紅旗的同誌大多倒在了最後的屠殺中,這麵紅旗卻被保留下來。這些革命烈士對黨的忠誠已經融進了這麵紅旗中,他們用生命和鮮血把五星紅旗浸染得格外鮮豔。
重慶紅岩革命紀念館
紀念館簡介
重慶紅岩革命紀念館位於重慶市渝中區紅岩村52號,1958年正式建館並對外開放。1997年,重慶紅岩革命紀念館被中宣部公布為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紀念館包括中共中央南方局機關(八路軍辦事處紅岩村13號)、曾家岩50號周公館、桂園(《雙十協定》簽字處)、《新華日報》營業部等舊址。
全館現有文物建築舊址17處,國家級文物遺址15處(包括遺址群內的單個遺址),重慶市級文物遺址2處。
“千秋紅岩——中共中央南方局曆史陳列”是紅岩革命紀念館的基本陳列,其中展出的曆史文物和圖片資料有1000餘件,各種統計圖表10餘幅,毛澤東、周恩來、葉劍英蠟像3尊,藝術景觀10個,大型聲光電沙盤模型1個,影像室1間,多媒體電腦5台,油畫2幅。
2004年1月,中宣部投資500萬元建成的“大型藝術景觀——紅岩村啟示錄”正式開放,該展覽通過大型油畫、雕塑和場景時空組合,輔以多媒體展示等聲、光、電手法,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了在特定曆史環境下,中國共產黨人熱愛和平、不屈不撓、頑強抗爭的精神風貌。
霧都裏的明燈
歲月流逝,滄海桑田,許多往事被衝刷殆盡。然而曆史卻在紅岩駐足,它依然保持著當年的風貌,屹立在嘉陵江邊,靜靜地訴說著當年的曆史。
紅岩位於重慶市區西北,原本隻是一處自西向東走向的山坡穀地。由於這裏的地形酷似動物嘴,而裸露於地表的岩石又呈現暗紅色,因此得名“紅岩嘴”。
20世紀30年代,一個叫饒國模的知識女性隻身闖入重慶發展實業,投資買下麵積將近20萬平方米的紅岩嘴,開始興辦名為“大有”的果園農場。經幾年的苦心經營,昔日的荒地變得綠樹成蔭,草木蔥蘢。不過,此時的紅岩依然是重慶市的偏僻之地。
1938年12月,當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相持之際,周恩來奉中共中央之命,率領一批共產黨人,背負黨中央的重托、民族的希望和國共聯合抗戰的誠意來到霧都重慶。1939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八路軍、新四軍駐重慶辦事處先後在重慶成立,組成由周恩來任書記,董必武、葉劍英、博古等為常委的國統區黨的領導核心。
由於國民黨不允許共產黨組織公開活動,南方局隻得以秘密形式設於公開化的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內。最初,八路軍辦事處與南方局兩機構均設在市區機房街70號,後為躲避敵機轟炸,解決人員增多的問題,周恩來指示八路軍辦事處處長錢之光在近郊尋覓新址。在地下黨的幫助下,辦事處找到了“大有農場”場主饒國模。
此時的饒國模,已是一位小有成就的女實業家。她思想開朗,熱忱抗戰,同情革命,並且鼓勵自己的三個子女加入中國共產黨。因此,當饒國模得知共產黨要在農場內設立機關時,十分痛快地答應了,當即與八路軍辦事處簽訂了一份永不收租金的合同。
1939年秋天,由八路軍辦事處的人員自行設計並參加修建的辦公大樓就在紅岩嘴的南坡地上屹立起來。南方局、辦事處機關全部遷入紅岩辦公,地方當局給這幢特殊樓房掛上的門牌號上寫著“重慶沙磁區化龍橋紅岩嘴13號”。
從此,這盞“霧都明燈”在國民黨統治區的夜空中點亮了。
邱少雲烈士紀念館
紀念館簡介
邱少雲是抗美援朝誌願軍特等功臣、一級英雄。在朝鮮戰場上,邱少雲為完成潛伏任務而壯烈犧牲。1959年,邱少雲烈士的家鄉,重慶市銅梁縣人民政府為紀念這位國際主義戰士,修建了邱少雲烈士紀念館,1962年10月,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1997年,邱少雲烈士紀念館被中宣部公布為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邱少雲烈士紀念館位於重慶市銅梁縣城,占地麵積16000平方米,由烈士紀念碑和英雄事跡陳列廳兩大部分組成。
進入邱少雲烈士悼念廣場,一路直行,可以看到邱少雲烈士紀念碑。紀念碑高15米,碑身正麵鐫刻著朱德題寫的碑名——“邱少雲烈士紀念碑”,碑身後方是烈士略傳,碑頂是5米高的烈士塑像,碑座是金星獎章、橄欖葉、衝鋒槍組成的浮雕圖案。
邱少雲事跡陳列廳麵積1400多平方米,設有序廳、字畫廳和英雄事跡展覽廳。英雄事跡展廳主要分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偉大戰士、普通一兵”,“烈火真金、氣壯山河”和“永恒紀念、巨大鼓舞”4個部分,展現了邱少雲的感人英雄事跡。
陳列廳共陳列烈士遺物、圖片、中央領導題詞以及朝鮮政府主席金日成表彰烈士證書、獎章和贈送烈士家屬禮品等文物190多件,其中國家二、三級文物37件。
“是真烈士,乃大英雄”——邱少雲
1926年,邱少雲出生於重慶市銅梁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很小的時候,邱少雲的父親便被雇用他的船老板砍死,不久,母親又因貧病交加而病逝。年幼的邱少雲隻得靠幫地主推磨,甚至討飯度日,受盡了欺淩和白眼。邱少雲幼小的心靈裏從此埋下了仇恨的種子。解放前夕,剛剛長大成人的邱少雲又被偽鄉長抓壯丁,賣進國民黨軍隊,嚐盡挨打受罵的辛酸。
成都解放後,邱少雲重獲自由。不久,他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3月,邱少雲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跟隨誌願軍部隊入朝作戰。
1951年10月,邱少雲所在的連隊接到上級命令,消滅據守在平康和金化之間的391高地上的“聯合國軍”,將誌願軍戰線向南推進。這項任務最困難的地方就在於如何破壞敵人陣地炮火密集的封鎖區,順利讓軍隊進攻深入。
“聯合國軍”的封鎖區是誌願軍進攻的必經之路,這裏將誌願軍與391高地之間隔絕開,有三千多米寬。“聯合國軍”在此地安排了重兵把守,一有風吹草動,敵人就會以強大火力瘋狂掃射、轟炸,眾指揮員都為此頭疼不已。
誌願軍火力、裝備不如敵人,最適合誌願軍的進攻方式是:出奇製勝,縮短衝擊距離,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為了實施戰略方針,上級命邱少雲所在連隊在計劃的總攻日的前一天,埋伏在敵人的陣地前沿,以此來策應第二日的總攻擊。
計劃中的總攻擊,打的是奇襲,所以事先埋伏的任務也是“隱蔽”的。邱少雲所在連隊在實施埋伏行動前,上級就三令五申,讓眾士兵一定要遵守紀律,切勿暴露目標。邱少雲深知此次埋伏任務的重要性,如果沒有順利完成,會影響到後麵整場戰役的進行。他在心中默默堅定信念,決定誓死完成任務。在出發前,邱少雲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在申請書中寫道:“為了戰鬥的勝利,甘願獻出自己的一切!”
執行此任務的一共52人,這52名戰士要埋伏在陣地前沿二十多個小時。在這二十多個小時裏,他們必須紋絲不動,能做的隻是睜大自己的眼睛觀察敵人——這是對身體與意誌的一種考驗。
邱少雲隱蔽的地方是高地的東邊。他周圍是茂密旺盛的蒿草,身邊還有一個小水溝。邱少雲靜靜地匍匐在草叢中,看著遠處的敵人。敵人的陣地布防嚴密,一座座地堡接連成一條密不透風的火力封鎖線,每個地堡的射口都架著一挺機關槍,每一挺機關槍都對著邱少雲所在連隊埋伏的位置。雖然整個連隊的戰士沒有一個人暴露目標,整片空地顯得平靜又安全,狡猾的敵人仍沒有放鬆警戒,時常有哨兵用望遠鏡對該區域進行偵察。
晚上10點鍾左右,敵人派出一個班對邱少雲所在連隊埋伏的地區進行巡視。誌願軍每一名戰士都屏住呼吸,不讓自己的身體有任何動作。即使如此,還是有兩名戰士被敵人發現了。敵人發現誌願軍後,嚇得連忙往回跑,打算通知其他人。大家都清楚,如果敵人成功跑回去報告給大部敵人,那麼不僅此次埋伏任務徹底失敗,第二日發動的進攻行動也會失敗。
幸好,這一切被站在觀察所裏的誌願軍指揮員看到。指揮員當機立斷,立刻向逃跑的敵人開炮,整個班的敵人都被消滅了。地堡裏的敵人以為隻是誌願軍在放冷炮,並沒有發現隱藏在草叢中的邱少雲等人。不過,敵人為了安全起見,調動了美國飛機對邱少雲所在連隊埋伏的地區投放燃燒彈。
敵人的燃燒彈投放得並不密集,誌願軍戰士傷亡也不嚴重,就在大家以為全員安全的時候,邱少雲附近突然燃起了大火。原來,燃燒彈的火焰不幸點燃了邱少雲的褲子,火勢順著邱少雲周圍的蒿草以及他身上的棉衣迅速燃燒起來,用不了多久就會將他整個身體吞沒。邱少雲此時隻需向邊上一滾,就可以滾進水坑,將身上的火撲滅,但這樣做卻會暴露整個連隊,整個戰略計劃也就因此破壞了。邱少雲比誰都明白這個道理,他感受著火焰在皮膚上燃燒所帶來的劇烈疼痛,咬緊牙關,死死地盯住前方,一動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