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MPA西部彩虹班集全校之力辦學,充分發揮浙江大學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優勢,充分利用浙江省各級政府的現有資源,針對專業碩士學位教育中廣泛存在的教、學脫節和工、學矛盾,秉承“在規範中求創新、在發展中求特色”的辦學理念,堅持需求導向、質量為重的辦學方針,圍繞領導能力建設,在培養過程中綜合學界、政界、業界的三種力量,搭建東部和西部的互動平台,以需求為導向,以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為宗旨,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培養特色。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6個方麵:
1.創新“理論引導+案例剖析+東部基地實踐”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理論學習有利於提升學生的理論素養,通過對多個課程模塊的係統學習,可以使學生較好地掌握公共管理的前沿理論和科學的分析與研究方法,對培養具有全麵合理的知識結構,獲取、更新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等方麵的能力的新型公共管理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案例剖析,特別是根據學生的需求聘請具有較高理論水平的政府官員介紹其在政府管理和政府創新過程中的成功案例,對於學生迅速提高實際工作能力有著顯著的效果。實踐教學就是通過對口聯係,組織學生到相應的單位考察,包括政府部門和第三部門以及優秀的民營企業。浙江省擁有非常豐富的民營企業資源,特別是考察浙江民營經濟的發展對於來自西部地區的學生是尤其重要的,可以借鑒別人先進的做法。如MPA西部彩虹班學生在集中授課期間參觀了浙江省的9個實踐教學基地,實踐活動主題分別是民營經濟(台州、慈溪)、專業化市場(義烏、紹興)、新農村建設(奉化滕頭村、德清)、政府服務(杭州政府行政服務中心、桐廬行政服務中心)、主體產業區建設(杭州濱江高新區)。西部學生在基地參觀、鍛煉,參與實際問題研討,更加了解了浙江省經濟社會的發展曆程與現狀。
2.構建“西部需求+東部經驗+國際前沿”三結合的課程體係。針對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設計相應教學內容。在原有的核心課程模塊、能力開發模塊、專業方向課程模塊、選修課程模塊等課程體係中,特別增加了浙江特色課程模塊,共3門課,3個學分,主要圍繞浙江最具代表性的民營經濟、新農村建設和地方政府創新展開,幫助廣大西部MPA學生探索新的發展思路,更新管理理念。針對中國的社會發展現狀,在能力開發課程模塊和選修課程模塊中增設了公共危機治理、國際視野專題以及新農村建設等課程,指導西部地區學生探索新的發展思路。
3.探索MPA教學的新模式。為有效處理西部地區學生的工學矛盾,浙江大學MPA中心采取“集中授課與分散指導相結合”的培養方式。西部地區學生的課程學習時間為兩年,每年在浙江大學集中兩個半月,完成係統的課程學習和教學實踐活動。在第一次集中授課完成後,所有的學生都要完成選導師的工作。學生回到單位以後一方麵通過網絡延續教學環節,包括與教師進行網上交流、下載教學內容等;另一方麵,浙江大學MPA中心選派部分教師奔赴西部地區進行指導,加強教師對西部地區的了解,使教學更有針對性。
此外,在德國漢斯薩德爾基金會的資助下,2008年至今,浙江大學MPA中心和國家發改委西部司共同組織、選派教師,在重慶、南寧、成都、雲南、甘肅、四川、青海等地分別為西部地區的領導幹部進行了區域經濟發展、新農村建設、民營經濟、旅遊開發、政府績效、公共財政等專題的講座共計20餘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