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附錄:田炳信專訪吳東峰(1)(2 / 3)

授銜儀式後,在秋光融融的夜色中,中南海懷仁堂的草坪上,響起了周恩來那極具磁性的話語:“為了中國人民的偉大勝利,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鬥爭的勝利,為毛主席、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體官兵、為元帥、為將軍們和所有榮獲勳章的有功人員的健康而幹杯!”這句話許多開國元帥和將軍都聽到了,他們中許多人在離開人間時,還仿佛聽到這句話在耳邊回旋。

中國人民解放軍裏有許多筆杆子,也有許多大秀才,但沒有一個像吳東峰那樣,孤寂地敲門,靜靜地寫作。他忽東忽西,訪南談北,先後采訪了二百多位開國將軍。他筆下的將軍如智慧粟裕、幽默陳賡、剛烈許世友、機智王平、“鐵嘴”

孔慶德、曠達李德生、“活地圖”李達、“瘋子”王近山、狂放鍾偉等,活靈活現,躍然紙上,一經發表便被媒體爭相轉載,引發了一波波將軍報道的熱潮。

如果按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銜製六級十九等劃分,讓你選三種稱呼,我相信,隻有元帥、將軍、士兵;如果隻選兩種,也就是將軍和士兵。俗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兵。而拿破侖更是一針見血:一個獅子統帥的綿羊部隊,勝過一個綿羊統帥的獅子部隊。點明了元帥、將軍的特殊作用。這是閑話,吳東峰按照軍銜序列來講是大校,是離少將最近的一個軍銜,對於99%的軍人來講,將官是最難逾越的一個台階,更何況是開國的將軍。那是用生命,用鮮血,用多少士兵的屍體、多少噸的子彈和炮彈才熬出一顆將星?

他們中許多人已經作古,許多將軍接受了吳東峰的采訪之後,留下的錄音、照片和信件,已成了絕唱、遺照、遺墨。

田炳信:你采訪了200位將軍,這個數字準確麼?

吳東峰:準確地說,已超過200位將軍,陸續發表了訪談稿件的有100多位,已經寫進專著中的有50位,我準備再寫50位,寫夠100位。

田炳信:是什麼促使你以采訪將軍為主題,采訪第一位將軍的原因是什麼?

吳東峰:我采訪的第一位將軍是許世友將軍。1968年,我在江蘇南京當兵,當時許世友是南京軍區司令員兼任江蘇省軍管會主任,後任江蘇省革委會主任。我們這個團剛好在許世友官邸擔任警衛任務,團長是許世友的一位前秘書,這個團相當於許的“禦林軍”。許世友當時住在中山陵8號,二營就在那裏警衛,負責保衛工作。我們三營在南京市警衛省軍管會。我最早見到他是在軍區第二招待所,當時許將軍到那裏開會,我們出於對他的崇拜,都要求要見他一麵。於是連長就安排我們在走廊上列成兩排,等候許司令出來。許司令一開完會出來,就行色匆匆大步離去。那是我第一次見許世友將軍,是作為一個小兵的身份向他致敬,還沒有機會跟他交談。我不知道當時將軍有何感想,而我們這些新兵卻激動得興奮不已,當天晚上許多人趴在床沿上給家裏寫信,報告這一特大喜訊,說:“我見到了許司令!”

見到的第二位將軍是王平上將,他是南京軍事學院政治委員。當時他是作為“走資派”被打倒並關押在南京軍區第三招待所,我們負責警衛關押。這些被關押的“走資派”行動受到限製,任何行動都要報告批準。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對話:“報告!”“幹什麼?”“上廁所!”“去!”洗澡時,也是由我們帶隊,後麵跟著一溜被打倒的老幹部,都是身經百戰的老革命,當然也包括王平。當時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孩子多,每到星期六、星期日家人可以探視,每次來都是一大家子,帶些吃的、用的來。

田炳信:這兩個人都是上將級人物,都是在你當士兵時候見到的?

吳東峰:對,但有不同。這兩人一個是得勢,一個是失勢,都是當時的風雲人物,對他們都很好奇。當時社會上流傳他們的故事很多,如傳說許世友的老婆進房不喊報告,被打死;還有他飛簷走壁,與主席捉迷藏,貼在桌底下,毛主席找不到,等等。這些都是傳說。我沒有想到後來我對這兩位上將都進行了麵對麵的采訪。王平上將還為我寫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條幅來表達他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