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解方:誌願軍中“小諸葛”(2)(2 / 3)

我軍一退再退的行動,果然使敵人產生了迷惑。

敵人錯誤地斷定我軍的兵力“最多不過六七萬人”,“不是一股不可侮的勢力”,以為其所實施的空中戰役已迫使我支援部隊不能進入戰場,便加快了進攻的速度,發動了所謂的“聖誕節前返鄉”的全線總攻。

然而,麥克阿瑟做夢也沒有想到,他的大軍正按彭總的指揮走向死亡的陷阱。

第二次戰役,僅誌願軍就殲滅敵人3.6萬餘人,其中美軍2.4萬餘人,使得麥克阿瑟吹噓的所謂“聖誕節總攻勢”變成了“聖誕節總退卻”。

每當緊要關頭或危急時刻,解方總會拿出主意,想出辦法。第四次戰役時發起反擊的當天,誌司在選擇主攻方向上出現了兩種不同意見。為了使把握性更大些,彭總要與正在東線前指的鄧華交換意見,決定取舍。當時誌司與“鄧指”沒有建立有線電話,而無線電話在戰役打響前不能使用,隻能靠電台聯絡。通常這樣的電文一個來回也要兩天時間。正當彭總急得團團轉時,解方果斷地改變了正常的發報程序,命令誌司與“鄧指”作戰、機要、通信電台人員同時上崗,每崗都兩人值班。彭總開始口述後,就擬一組、譯一組、傳一組,一刻不停地流水作業,不到兩小時就完成了任務,確保戰役反擊按預定計劃當夜發起。

……

解方的軍事才幹,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難得的外交人才

“解方同誌是我軍難得的一位儒將,還會幾國外語。抗美援朝戰爭中,他不但協助彭總打了漂亮仗,而且在後來的板門店談判中,作為我方談判代表也打了‘漂亮仗’。解方那邏輯性很強的發言,語言犀利,答辯迅速,常常使美方代表陷入十分尷尬的境地。”曾參加過板門店談判的原中國人民誌願軍政治部主任杜平,這樣向記者介紹他對解方將軍的印象。

美軍談判首席代表、美國遠東海軍司令特納·喬埃在他的回憶錄中,也不得不承認解方“思維敏捷”“很難對付”,是談判的“主要對手”。

1951年7月至1953年7月,解方作為我誌願軍代表參加了朝鮮停戰談判,他以敏捷的思維和辯才,在板門店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打了一個又一個的漂亮仗。

下麵記錄的是解方將軍在多次談判中與美方人員的對話片段,從中我們可以讀出將軍的機智、幽默和辯才。

霍治:“聯合國軍”司令部控製著大概從朝鮮東海岸草道裏往西經平康以南高地,再經西南板門店至海昌裏,沿漢江北岸直到漢江河口一線以南地區。把海空軍的效力與地麵部隊的效力聯係在一起來考慮,三者對地麵非軍事區的位置都有實際影響。換句話說,地麵的非軍事區必須適當地由海空軍力量所刻畫的實際軍事區襯托在一起來考慮,也就是說,我們“聯合國軍”的海空軍優勢必須在地麵上得到補償。

解方:我很驚訝地聽到貴方令人難以置信的意見,並順便看了你方那張任何人隻要有紅、藍、黑三色鉛筆就可以畫得出的地圖上的三條線,其中一條顯然就是你方所主張定為軍事分界線的線條,當時我就說不足重視,而當我聽完了你用以建議這些線的論點以後,就更覺得它們不值得重視了。因為你所說的那些論點是天真而又不合邏輯的。

凡略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把海空軍作為獨立的軍事力量的理論早就過時了。這是為現代戰史所證明,也為13個月的朝鮮戰爭已經無可辯駁地證明了的。如果海空軍是可以起決定作用的軍事力量,那麼,去年朝鮮戰爭開始時,美國首先派了海空軍參戰為什麼沒有取得勝利,後來又非派陸軍去救援不可呢?美軍既然有了優勢的海空軍,為什麼在戰爭初期退到洛東江,後來又從鴨綠江邊一直退到了漢江以南呢?

霍治:關於保持軍事平衡的問題,可以用實例說明(他在桌上排兩排蘋果,一方三個,指雙方軍力;其間並排兩支鉛筆,指雙方陣線)。你們多次說,我方海空軍的一部分效力反映在陣線上。多少效力你們未說,但至少一部分你們是承認的。好吧,戰爭進行時平衡是有的。一旦停戰,我方拿去了一個蘋果或兩個蘋果,平衡就失去了。因而我方要求你方地麵部隊撤退一點,以恢複平衡。你方除地麵部隊撤退外,拿不出任何其他東西。

解方:既然你方說你方海空軍強,我們說我方陸軍強,我們是否同樣作這樣的設想:在停戰時,隻讓雙方數目相等的陸軍停火,而我方多餘的陸軍不停火,你方的海空軍也不停止行動。這樣好不好?

霍治:……(忍不住笑了)解方:你方必須起碼放棄原有方案,我方才能對原有方案再做讓步。你方必須改變原有片麵推進方案,承認雙方可互作進退,這樣才有討論的餘地。我認為雙方采取公平對等的原則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