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解如川義不容辭地擔負起保衛天津的重任。他和賈陶、孫銘久、黃冠南三人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首先大刀闊斧地整頓和改組了天津唯一的內衛武裝力量——天津保安隊:淘汰保安隊內的兵痞和年老體弱者,發給他們銀兩,安排好善後工作;招募一批社會上年輕力壯、有強烈愛國思想的青年;從東北軍及帥府衛隊中抽調身高力大又有實戰經驗的老兵擔任骨幹;親自帶隊訓練,改進陳舊的訓練方法,引進新的現代方法進行實地訓練;加強情報的搜集和分析,秘密派人混入日軍,及時了解日軍的動態……
11月8日晚,當漢奸便衣隊在日寇火力掩護下分三路向省市政府、公安局進攻時,解如川組織的保安隊早已做好了應戰的充分準備。原來解如川白天就收到從日租界遞送出來的火急密報:“漢奸便衣隊定於今夜暴動,目標:省市政府、公安局。”為了不殃及百姓,解如川命令保安隊下午5點就在日租界周圍戒嚴,把戰場提前隔離出來。他還帶領保安隊在一些重要地段秘密構築了簡易工事。
日寇見便衣隊沒有達到速戰速勝的企圖,便向河北省主席王樹常提出恐嚇:“限於11月9日早晨6點前將中國保安隊及警察撤退300米,否則將采取行動。”王樹常委屈求全,下令保安隊撤退300米。而這時日寇突然猛烈炮擊天津公安局和被保安隊占領的馬路,漢奸便衣隊在閘口一帶也大舉進攻。
解如川親赴閘口沉著應戰。看見這些“咿咿呀呀”衝上來的亡命之徒,解如川命令保安隊準備好手榴彈,沒有命令一律不準還擊。等漢奸便衣隊衝至二三十米時,解如川高呼一聲“打!”一顆顆手榴彈在空中呼呼地叫著,飛向敵群,彈片四濺,硝煙翻滾。待漢奸便衣隊節節敗退時,解如川又命令預先組織好的機槍和步兵交叉火力追擊……
11月9日,張學良為天津事變通電全國,南京外交部與南京政府也分別向日軍駐華公館及日本政府提出抗議。
11月11日,天津中日當局開始談判。此後,天津的局勢便是白天談,晚上打,邊談邊打,打打談談。那些日子,解如川率領保安隊日夜巡邏,嚴密防範,粉碎了漢奸便衣隊的多次挑釁和襲擊。
曆時一個月的天津事變,在中國武裝力量的堅決抵抗下被粉碎了。
事變平息後,天津市政府不斷收到全國各地來電來函表示聲援和慰問,南京政府也以粉碎天津事變守土有功,授予張學銘二等四維勳章,授予解如川等四人青天白日獎章。
51軍擺開了“鴻門宴”
如果說解如川的運籌謀劃能力在天津事變中是嶄露頭角的話,那麼在5年後的蘭州事變中就大顯身手了。
1936年12月12日,夜幕降臨,喧鬧一天的蘭州城慢慢地寂靜下來,而這時東北軍51軍軍部的門口卻燈火輝煌,車水馬龍。
軍參謀長劉忠於與處長張熙光穿著筆挺的軍裝,恭恭敬敬迎接著每一個貴賓。7點左右,蘭州綏靖公署參謀長章良琛及所屬各處處長喜氣洋洋地步入宴會廳。章良琛等人萬萬沒有想到,“鴻門宴”正等待著他們。酒酣耳熱之際,51軍突然宣布對他們實行“暫時隔離”。這位國民黨綏靖公署參謀長立時目瞪口呆,但已身在囹圄,無可奈何了。
與此同時,蘭州城內外槍聲四起,東北軍113師按計劃行動,迅速占領了中央軍兵營、飛機場、電台、報館、銀行等地。
這就是當時繼西安事變後的蘭州事變。
解如川就是這場事變的主要謀劃人。
蘭州事變前,解如川在51軍的公開身份是軍參謀處二科中校參謀。由於他和張學良的特殊關係,經常來往於蘭州和西安之間,參與中樞機要。解如川曾多次代表張學良秘密前往上海、廣西等地,聯絡反蔣抗日人士。他精通英、日語,會寫能辯,所以,他不但是51軍軍長於學忠的親信參謀,也是緊跟張學良的親信和聯絡員。張學良為此特意交給解如川一部專用密電碼,以便緊要時授以機密。當然,張學良沒有想到,這時的解如川不僅僅是一個東北軍的愛國將領,還是一個共產黨員了。
西安事變的當天淩晨,解如川接到張學良的特急密電,電文簡單告訴了西安事變的過程,命令51軍立即采取行動,解除駐蘭州所有中央軍的武器,扣押主要黨、政、軍、警人員,斷絕國民黨綏靖公署與外地的聯係,同時發表擁護西安事變的革命行動及擁護“八項救國主張”的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