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陳士榘:十萬大軍神秘進出羅布泊(2)(2 / 2)

毛主席說:“你們做窩,他們下蛋。你們都立了大功!”

1958年9月27日,新華社發布消息:建設在北京郊外的我國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和回旋加速器正式移交生產。第一批中國自製的放射性同位素已經從這座原子反應堆中生產出來。

就在京郊原子反應堆移交生產的同時,陳士榘將軍領導的羅布泊核基地建設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陳士榘將軍記性好。他伸出右手掌屈指而數,為我列舉了一係列鮮為人知的日子:1959年春天,工程兵在羅布泊以西700公裏長、100公裏寬的麵積上布滿了足跡,他們創造了嚴冬進出羅布泊的奇跡。

同年3月13日,工程兵部隊由敦煌遷至托克蓀設生活區。這裏北有海拔5000米的博格達峰及支脈海拔2000米的庫魯克山,南有海拔5000米的阿爾金山,東靠多鹽堿的丘陵地帶,西南為塔裏木大沙漠。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心位置將在這裏選定。

1960年初春,千餘名工程兵軍人曆經一年多的艱辛,在測定的爆心插入了一根木樁。這根木樁標誌了亞洲第一座核試驗場的誕生,標誌著“東亞病夫”將高舉起他強有力的自衛拳頭。

同年6月,中國和蘇聯簽訂的核技術研究協定墨跡未幹,蘇聯就單方麵撕毀了。這個日子便成為我國正在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的代號:596。

10月14日,核基地爆心位置聳立起一座百餘尺高的鐵塔。這尊采用無縫鋼管材質結構建造的鐵塔包括8467個部件,自重近80噸。塔頂聳立了一棟金屬構造的小屋,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像一個睡熟了的小孩靜靜地躺在裏麵。

在它的周圍,90多項效應工程分布在60公裏的範圍內。飛機中隊、坦克群、火炮陣地、通訊指揮地麵中心、雷達、鋼筋水泥工事、艦艇、油料庫、醫藥食品供應點應有盡有。3000台監控監測儀器儀表與這些效應物一起展開在爆心四周,將準確地記錄下原子彈爆炸的全過程。

“1964年10月16日14時59分40秒,寂靜的羅布泊上空突然出現了一道耀眼的閃光。”

陳士榘將軍談到這裏格外興奮,向我描繪了那天親眼看見的驚心動魄的情景:一團巨大的火球騰空而起,衝擊波狂風般地向周圍卷去,緊接著便是震耳欲聾的鳴響,猶如陣陣驚雷。雷鳴聲消失後,雪白的濃霧在空中翻卷,濃煙挾著塵柱滾滾上升。而後,漫漫大漠中冉冉升起了一朵美麗的蘑菇狀煙雲。

更使陳士榘將軍難以忘懷的是爆炸中心展示的慘烈而美麗的景象:“那座巍峨的鐵塔頃刻間化為一條條麻花;機群化作一具具骷髏;坦克像被回爐的塊塊赤色毛鐵;火炮陣地、通訊中心變成了一堆堆塑料玩具……”

1964年元旦之夜。

毛澤東主席健步走上天安門城樓,來到一片金星閃爍的解放軍高級將領中間。將軍們或敬禮,或鼓掌,微笑著爭向自己的統帥拜年祝賀。

毛澤東主席走到陳士榘將軍和張愛萍將軍麵前時停了好久,他一手握住陳士榘將軍的手,另一隻手指著張愛萍將軍,笑著說:“祝賀你,你們(指工程兵)立了功,他們(指國防科委)出了名,你們做窩(建成‘兩彈’基地),他們下蛋(成功地爆炸原子彈),我們中國人說話開始算數了!你們都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