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陶漢章:七本書走向戰場(2)(2 / 3)

“我讀了你的書,不僅我一個人受益,我相信所有的人讀了這本書都會受益。”

《孫子兵法概論》不但走向了海灣戰場,也走向了全世界。它有美國、英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五個國家的譯本,在世界數十個國家出版發行。

談起這幾本書在我軍軍事科學中的價值和地位,陶漢章將軍謙虛地說:“這些書本來應該是劉帥、葉帥、粟裕大將、陳賡大將他們寫的。可惜他們軍務、政務繁忙,無暇顧及,隻好由我來班門弄斧了。”

難忘劉帥教誨恩

《軍事問答100題》,1935年;

《遊擊戰術綱要》,1938年;

《戰爭問答》,1940年;

《參謀工作守則》,1948年;

《熱帶叢林作戰》,1978年;

《現代條件下的司令部工作》,1981年;

《孫子兵法概論》,1985年。

陶漢章將軍遞給我一張表,從這張表中我看出了一個問題,從1948年到1978年共30年時間裏,將軍沒有寫過一本書。

這是什麼原因呢?

陶漢章將軍說:“除了‘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外,主要是反教條主義的問題。”

“新中國成立後,我被調到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工作,先後擔任過訓練部副部長,軍事科學研究部副部長、部長,訓練總監部科學條令部副部長。”談到這裏,將軍的眼前似乎出現了一位個子高高、和藹可親、戴眼鏡的長者,他就是南京軍事學院的創始人——劉伯承元帥。

那是1950年底,當時擔任總參謀長的聶榮臻對陶漢章說:“毛主席寫了封信給劉伯承同誌,叫他回來辦軍事學院,你去送這封信,征求一下他有什麼意見。”

陶漢章當天就持著毛主席的親筆信乘飛機到重慶見劉伯承。劉伯承看了信對陶漢章說:“君命召,不俟駕行矣。”

陶漢章將軍把這幾個字寫給我看,說:“他的意思就是皇帝有命令,不要等車子,跑步就走!”

於是,在劉伯承的主持下,南京軍事學院組建了,陶漢章被調去當劉伯承的助手。對於陶漢章將軍來說,這是一段既值得留戀又值得回味的日子。

“有一次,劉帥把我叫去,說有些學員反映,我們教的都是蘇聯的東西。現在課程上到《戰役法》。為了便於理解,你是不是講一講《孫子兵法》。我說,自己雖然1936年看過孫子,現在都忘光了。這個東西不好講呀!劉帥說,沒有關係,我們把戰役係的教員都叫來一起研究一下。第二天,劉帥就召集我們開了個座談會,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說,《孫子》是一篇散文,雖然分成13篇,但其中觀點重複和相互雷同的地方很多,按照文章的順序講不太好辦。我想可以講以下六個問題。這六個問題是:一是智謀;二是兵勢;三是奇兵和正兵;四是虛和實;五是論用兵的主動性和靈活性;六論用間。”

陶漢章將軍說:“那天劉帥布置任務後,我又看了一遍孫子,很難理出個頭緒來。聽了劉帥一席話,茅塞頓開。但我說,智謀是不是改為謀略為好。劉帥拍案叫好。那時候領導水平越高越虛心,平易近人,沒有架子。這六個問題30年後成了我寫《孫子兵法概論》的主要框架。”

“還有一次,劉帥又把我叫去,神色嚴峻地對我說,我今年60多歲了,你還年輕,能不能幫我做一回趙子龍,在前麵衝殺一陣子?接著他告訴我,為了紀念斯大林誕辰,軍事學院蘇聯總顧問羅哈裏斯基中將為他準備了一篇講稿,題目是《斯大林軍事科學的優越性》。他說,我看了一遍,覺得文章裏麵一些提法有些誇張。但考慮到兩國的關係,又不便改動。我講,就代表學校,代表了中國軍隊,似乎不太妥;由你去講就不要緊了,你去當一回趙子龍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