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羅瑞卿找到楊成武立下字據:“借陶漢章半年。”
1948年夏天,晉察冀邊區軍政幹部學校成立了。幹部學校校長為朱良才,陶漢章任教育長兼高參班主任。第一期高參班從晉察冀各部隊抽調了80多名幹部參加。
陶漢章一邊授課一邊整理教材。“那時條件好多了,邊區有了許多蘇聯的軍事教材。高幹班結束後,我的教材也整理出來了,書名開始叫《八路軍的參謀工作》,後來改為《參謀工作守則》,約有30餘萬字。”
陶漢章將軍回憶說:“我真沒有想到這本書在解放區竟發行了幾十萬冊。二野、三野、四野和我們華野都有不同的版本,有的甚至發到軍、師、團司令部。”
有一天,陶漢章到晉察冀開會,羅瑞卿高興地對他說:“我要獎勵你。你寫的那本書,我們自己印了後無所謂,沒想到兄弟部隊都向我們要,好多野戰軍都翻印了,牆內開花牆外香啊!”
不久,晉察冀邊區以聶榮臻的名義給陶漢章頒發了一等獎章和300元的稿費。那時一個戰士一個月的津貼才1元,幹部不超過5元。300元錢在當時可算是一筆巨款。
這本書在指導中國人民的解放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原海軍司令員蘇振華認為,這本書是他領導參謀部工作的“不見麵的老師”。四野的一級戰鬥英雄朱彪說:“多虧這本書,使我們在戰場少走了許多彎路。”
第四本書——《熱帶叢林作戰》
望天樹高高衝向雲際,芭蕉張開寬大的葉子,小葉桉像旗杆似的聳立在灌木叢中,藤蘿盤旋纏繞,織成厚密的綠色屏障,不著陸的附生性的蘭科植物懸掛在空中,形成一層層的空中花園。
盡管西雙版納的熱帶亞熱帶溝穀雨林無比秀美瑰麗,但此刻陶漢章將軍卻無心觀賞,他一會兒掏出筆記本記些什麼,一會兒向當地的鄉親問些什麼。
這是1977年,陶漢章將軍隨軍政大學校長蕭克到昆明軍區參觀一場軍事演習。演習完畢後,蕭克向軍委寫請假報告,要到西雙版納玩幾天。第二天,葉劍英的秘書打來電話轉達了葉帥的意見:蕭克和陶漢章可以到西雙版納去,但陶漢章回來要交卷,要他寫一本熱帶叢林作戰的書。
元帥發了命令,陶漢章豈敢不從?從西雙版納回來不到半年,陶漢章就向葉帥交了卷。1978年,這本題為“熱帶叢林作戰”的書由軍政大學作為內部讀物出版。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後,這本書由《解放軍報》連載下發到所有參戰部隊。
談到此處,陶漢章的夫人湯景秀插話說:“有一天,我接到前線一位幹部打來的電話,他問我,這本書為什麼不早點發表,他說如果在出征前發表就好了,這樣他們部隊就會少死好多人。”
可見,一本管用的軍事書在戰場上的作用有多大。
第五本書——《孫子兵法概論》
這是《解放軍報》的一則報道,題目是“海灣戰場上的‘中國人’”。報道大意說在海灣戰爭中,美國海軍陸戰隊人手一冊中國的《孫子兵法》。據說,美國人打了這一場漂亮的速決戰,就是受到了《孫子兵法》的啟發:“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兵貴勝,不貴久。”
那麼,中國的《孫子兵法》是怎樣進入美國的軍隊呢?
陶漢章將軍為我們解開了這個謎。
他說:“海灣戰爭中在美國軍隊流傳的《孫子兵法》實際上就是我寫的《孫子兵法概論》。”
陶漢章的《孫子兵法概論》1985年10月出版,到了1991年在國內共印了五次,印數達142000本,可以算是暢銷書了。後來我國一位在聯合國工作的外交官袁仕斌翻譯了這本書。翻譯得很好,既通順易懂,又有很多例子說明道理。他的譯作很快就在紐約史特林公司出版。海灣戰爭前,美國星條旗出版社特意買了一批書發給美軍的高級將領。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上,美軍參謀長向各參戰部隊推薦了《孫子兵法概論》。美國國會高級顧問布爾金斯基先生在給作者的信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