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書——《軍事問答100題》
什麼叫進攻?
進攻就是軍隊主動進擊敵人的作戰,它是消滅敵人的主要手段。
什麼叫防禦?
防禦是抗擊敵人進攻的作戰,是直接為了保存自己和輔助進攻的一種手段。
什麼叫追擊?
追擊就是追殲退卻之敵的作戰,包括兵力追擊和火力追擊。
……
1934年,陶漢章在湘贛軍區紅軍學校當戰術教員。當時,學生都沒有文化,教學沒有教材,困難很大。校長何武有一次對陶漢章說:“你自己編教材,編成什麼樣,就算什麼樣,編成什麼就叫什麼,行嗎?”
陶漢章說:“這是一本油印小冊子,共有100個問答。那時紅軍戰士大多是不識字的農民,因此我編教材時盡量寫得通俗易懂,詳細具體。這本教材誕生後竟一傳十,十傳百,中央蘇區好幾個學校都翻印了它。”
這本書,可以說是我軍第一代戰術教材。
第二本書——《遊擊戰術綱要》
1938年秋,18集團軍總部收到一封來自國統區敵後的信函。信中希望八路軍能夠為抗日人民提供一本關於開展敵後遊擊戰的書,末尾落款是“三聯書店鄒韜奮”。
18集團軍總政治部宣傳部的同誌對這件事很重視。他們把信交給了八路軍總部隨營學校的校長韋國清,叫他找一個人寫書。當時陶漢章正在隨營學校擔任教員,教的課程就是敵後遊擊戰術。韋國清把鄒韜奮寫的公函交給陶漢章說:“正好你教這一課,就由你來寫吧!”
陶漢章便成了這本書的撰稿人。這本書完工後,由總部直接寄給三聯書店。
陶漢章說:“這本書出版後我收到了重慶讀書生活出版社寄來的稿費,是一大捆郵票,那時國共合作,郵票可以通用。當我和同誌們在洛川城裏掏出郵票下館子時,大家都開懷大笑。但這本書我是半個世紀後才看到的。”
那是一次黃埔軍校同學會上,一位從台灣來的國民黨老將軍在談到抗日開展敵後遊擊戰沒有經驗時說,幸虧得到八路軍一本《遊擊戰術綱要》,幫了大忙。
陶漢章問他:“可記得此書作者?”
答曰:“陶劍青先生!”
陶漢章說:“鄙人是也。”
80多歲的國民黨老將軍連忙起身拱手:“你是我的老師!”
經這位國民黨老將軍的介紹,陶漢章才從四川省重慶圖書館借到了這本書。
也就是說,他在54年後才看到自己早已問世的作品。
第三本書——《參謀工作守則》
194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勢不可當地發展起來。軍隊的迅速發展壯大使部隊指揮部深感參謀人才的缺乏。
有一天,在華北兵團任副政委的羅瑞卿找到陶漢章說:“為了適應戰爭發展和部隊發展的需要,我們準備辦個高幹班。考慮來考慮去,還是你來辦這件事比較適合,既能講課,又能寫教材。高幹班結束後,就可以把教材發下去,等於不是高幹班的高幹班。”
當時,陶漢章任晉察冀野戰軍第三縱隊參謀長。在這之前,他曾任晉察冀軍區平北軍分區參謀長、平西軍分區參謀長、晉察冀軍區直屬機動旅參謀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二旅參謀長、冀中軍區參謀長、冀中野戰軍參謀長,曾成功地協助楊成武將軍組織了正太、平漢等戰役。
陶漢章不想離開戰場,他便找了個借口:“你最好找楊成武談談,如果他同意我也沒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