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胡奇才:虎嘯塔山(2)(2 / 3)

胡奇才將軍繼續回憶:“選擇地形時,我們特別重視塔山村的守備。部隊到達那天,我即到塔山村觀察地形,發現塔山村地形很低,處於敵人的火力控製之下,部隊白天幾乎無法活動,當時12師在塔山村放了一個連的兵力,而把主力放在塔山村後麵的小山丘上。次日天明,我和李澤福參謀長再次到塔山村後的小山丘上察看地形,覺得守塔山村比守這個小山丘有利。因為村後這個小山丘很孤單,如果塔山村失守,敵人不用攻山,便可繞過小山丘支援錦州。而守塔山卻有很大好處:塔山雖然地勢較低,好像敵人腳下的一塊陣地,但它與敵之間有條20米寬的飲馬河相隔,便於我發揮火力,遲滯敵人進攻,同時它又控製了公路(公路從村中穿過),並直接威脅著鐵路。敵人如不打下塔山村,大部隊就無法通過,無法展開。因此塔山村在整個防禦體係中就像門閂一樣鎖住敵人,成為防禦的核心。它是敵人救援錦州道路上的眼中釘。於是,我們及時調整了部署,派一個最強的營到塔山村。”

11日拂曉,敵三個師在艦炮火力的支援下向我4縱的防禦陣地發起衝擊,激戰一天,敵傷亡千餘人,敗下陣來。

次日,敵人的進攻便形成了重點,猛攻塔山地區的中心——塔山村,又被我軍擊退。

13日,敵人的重點仍然是塔山村。號稱“趙子龍師”的獨95師打頭陣,集中兩個軍采取兩翼突破的戰法,猛烈進攻塔山村。這一天,雙方都有很大傷亡。

第4縱隊政委莫文驊稱13日是“敵人投入兵力最多、火力最猛、進攻最凶的一天,也是對塔山存亡有決定意義的一天”。

14日,我軍向錦州發起總攻擊。敵東進兵團以4個師再攻塔山,“雖不顧一切,仍一無所進”。

15日,侯鏡如集中了5個師輪番攻擊。當天下午,錦州方向炮聲沉寂,東進兵團無心也無力再攻了。

國民黨軍隊此次攻塔山,在蔣介石的嚴令下,“各軍、師長均能奮不顧身,親臨最前線指揮”,海、空軍也能配合,然而在我軍陣地麵前,敵始終不能越雷池一步。蔣介石乘飛機在塔山上空也無可奈何地歎息:“真沒有料到,3個軍在海、空軍的配合下,就是打不過塔山。”

戰後,被部下稱為“很少理人”的林彪,專門邀胡奇才將軍做客,請他說說塔山阻擊戰的體會。林彪說:“這一仗,你們把那個營放在塔山村放得好,就像一個釘子一樣!”

準備傷亡一萬人

電影《大決戰·遼沈戰役》中有這麼一個鏡頭:打錦州的總攻命令下達前,塔山9次易手,劉亞樓提議總攻推遲。林彪慢慢地吃著黃豆,一言不發。劉亞樓拿起電話,正要下達總攻推遲命令,林彪切斷電話,用動作代替語言:總攻開始!

塔山再度告急,劉亞樓再次報告,林彪掏出一袋黃豆,抓起一把,看著黃豆一粒粒落入袋內,沒有吃,果斷地說:“告訴程子華,我隻要塔山,不要傷亡數字!”

胡奇才將軍告訴記者:“沒錯,這是林彪的原話。在塔山阻擊戰中,我們原來準備以10000人的傷亡代價來守塔山。當時下麵都寫了血書。林彪還派了作戰處長蘇靜來督戰;同時又把總預備隊調上來,準備傷亡太大時接替我們戰鬥。”

“那麼塔山阻擊戰傷亡情況怎麼樣?”

“我傷2367人,亡787人,共3154人。敵人在我陣地前就拋屍6000多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