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植物武裝自衛之謎(2 / 3)

在十七世紀,有位名叫梵?海爾蒙脫的生物學家作了一個實驗,他把一根柳條插在一隻裝著泥土的木桶裏。事先稱了一下木桶、柳條、土壤的重量。以後他就經常澆水,別的什麼肥料也沒加。五年以後,這枝柳條長大成樹了。海爾蒙脫把柳樹挖出來,去掉根上的泥土,稱了稱,比原來的柳條重了三十倍。

柳樹增加的物質是從哪兒得來的呢?是土壤裏來的嗎?不是,因為桶內的土壤五年中少了不到二兩。海爾蒙脫猜想是從水中得來的。可是後來,人們做了一個化學分析,知道柳樹增加的物質有很大一部分是碳元素。碳元素決不是從水裏來的,因為水是氫和氧的化合物。於是人們又想:柳樹增加的物質可能是從空氣中得來的,因為空氣中含有碳的化合物——二氧化碳氣。根據這樣的設想,人們又做了一個實驗,把柳樹栽在一間溫室裏,如果把室內的二氧化碳氣除去,柳樹便停止生長;把二氧化碳氣放進去,柳樹又開始生長。嗬!一個謎終於揭開了,柳樹果然“吃”的是二氧化碳氣!

隻有二氧化碳氣,植物還不能生存。海爾蒙脫的實驗證明,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水是相當多的。一般植物所喝的水量,相當於它自己體重的三百倍到八百倍。一株向日葵,一個夏天要喝五百斤左右的水。一株玉米,一個夏天也要消耗四百多斤水。蔬菜需要的水更多,如果一畝地長了三千斤白菜,就需要消耗二百四十萬斤左右的水。

水是植物的命根子,斷了水,植物就沒有辦法活下去。

現在我們來做一個試驗:把一株新鮮的植物放在陽光下曬幹。你可以發現,這株植物失去了80%~90%的重量,剩下來的幹物質隻占10%~20%。

不過各種植物的含水量有很大的不同。水生植物含水量最多,達到98%左右;草本植物含水也不少,要占到70—80%;木本植物就少得多,隻有40—50%。在沙漠地區,由於氣候幹燥,有的植物含水量隻有6%。這樣的植物一般都長得非常堅硬,例如一棵胳膊粗的梭梭(suō)樹,你用斧子砍它不斷,用鋸子也不容易把它鋸斷。它的枝幹很重,放在水裏會下沉。

植物的含水量與環境也有很大的關係,同一種植物,生長在不同地區,含水量也不—樣,在幹旱地區的含水量少,在潮濕地區的含水量多。

生長在幹旱地區的植物,對於幹旱有很大的適應能力,它們的器官非常適應這樣的生存條件。例如被稱為“沙漠英雄花”的仙人掌,它的葉退化成刺了,這樣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它的莖生得厚厚的,成了一個小水庫,可以貯藏大量的水分,以防幹旱。墨西哥有一種巨柱仙人掌,長得像一根大柱子,有幾十米高,體內能貯藏一噸以上的水分。仙人掌的表皮有一層很厚的角質層,氣孔很少而且經常閉著,因此莖內的水分不容易蒸發,幾個月不補充水分也沒有關係。有人作過一個有趣的試驗:他把一棵三十七公斤半重的仙人球放在室內,一直不澆水。過了六年,仙人球仍然活著,而且還有二十六公斤半重。也就是說,它在六年內隻消耗了十一公斤水。還有像蘆薈、龍舌蘭,以及劍麻等植物,它們的葉子裏麵也有貯藏水分的組織。下雨的時候,它們吸收了大量的水,留在幹旱的時候慢慢用。

植物曬幹以後,水分被除去了,剩下的是些什麼物質呢?我們把它放在碟子裏,用火來燒。這一燒,它的重量又減輕了很多,大部分東西變成二氧化碳氣、水蒸氣和氮氣等氣體跑掉了。因此我們知道:植物的幹物質中,主要的成分是由碳、氧、氫、氮四種元素構成的。據計算,一般植物的幹物質大約含碳45%,含氧42%,含氫6.5%,含氮1.5%,它們總共約占幹物質的95%;還有5%左右,就是餘下的灰。

灰雖然很少,包含的元素卻很複雜,而且各種植物燒成的灰,所含的元素也不一樣。其中含量比較多的元素有磷、鉀、鈣、鎂、鐵、硫等,尤其是磷比較多,一般約占灰分含量的50%左右,其次是鉀,約占25%左右。此外,還有少量的硼、錳、銅、鋅等元素。

植物各種器官燒成的灰,多少也不同。例如草本植物的根和莖,燒成灰的重量,相當於幹物質的4%~5%。不同植物的葉子燒成的灰,多少也不一樣。馬鈴薯葉燒成的灰的重量,相當於幹物質的5%~13%;甜菜葉燒成的灰,相當於幹物質的11%~12%;蕪菁葉燒成的灰,相當於幹物質的8%~15%。種子燒成的灰,約占幹物質的3%。

把各個植物器官燒成的灰再分析一下,我們又會發現,它們含有的元素成分也不同。在種子中,含磷比較多,對於以收獲種子為主的農作物來說,必須供給足夠的磷肥;在馬鈴薯、甜菜等肥大的塊莖和根中,含鉀比較多,這說明鉀對於地下貯藏器官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

經過以上的分析,我們知道,植物體內不僅有碳、氧、氫、氮,而且含有其他許多元素。它們都是植物需要的營養品。

有位叫諾浦的學者,經過許多次植物培養試驗,找到了一個“單方”。這個單方是2克硝酸鈣,0.5克硝酸鉀,0.5克硫酸鎂,0.5克酸性磷酸鉀,還有幾滴含有鐵的化學藥品與7000克水。把植物栽在用這個單方配成的藥水裏,不需要土壤,也不需要再加別的肥料,就可以生長得很好,而且能開花結果。這些藥品中含有七種元素:氮、磷、鉀、鈣、鐵、鎂、硫,再加上構成水的氫和氧,還有二氧化碳氣中的碳,恰巧是十種。這就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十種元素,也就是植物需要“吃”的食物。

這些元素,對植物來說,是一種也不能缺少的,缺少了,就發育不好,還會生病。比如,植物缺少氮,葉子就會發黃,莖長得很細,果實結得很小。植物缺少磷,它一定是個小矮個兒,而且葉子容易脫落,果實成熟很晚。植物缺少鉀,葉子幹枯,根又細又短,種子很小或者根本不結種子。

你看看,這些化學元素對植物來說是多麼重要啊!

對於一般植物來說,有了這十種元素就夠了。但是有些植物還需要一些別的元素。你吃過海帶嗎?那裏麵含有碘。竹子很堅硬,那是因為含有矽的緣故。土壤中含的硼雖然不多,但是如果沒有硼,向日葵就不能很好生長。如果土壤中缺少鋅,柑桔的葉上就會出現花斑,玉米就會出現“白芽”。植物需要的鉬極少極少,含量隻有百萬分之一;但是,萵苣如果缺少鉬,產量就會降低60%。也有一些植物可以少要一兩種元素,例如蘭草,就不需要鈣;蘑菇,就不需要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