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北戰顯奇能
金主完顏亮得知魏勝攻陷海州,就派大將蒙恬率萬餘金兵前來攻打。魏勝得到消息後,一麵在險隘之處設下伏兵,一麵親率精兵趕到二十裏外的新橋迎敵,與金兵展開殊死大戰。金兵依仗人多勢眾,步步緊逼,魏勝佯裝不敵,且戰且退。正當金兵洋洋得意,以為勝利在握之際,魏勝安排下的伏兵突然如洪水爆發般衝來,金兵一下子陣腳大亂,魏勝轉身殺了個“回馬刀”,蒙恬措手不及,被一刀砍下馬鞍橋,往那世去了。失去主帥的金兵像沒頭的蒼蠅一樣到處亂撞,哭爹喊娘,結果,死者過千,降者數百,其餘倉皇逃竄。新橋之戰的勝利令魏勝的忠義軍軍威更加振奮,聲名揚得更遠。山東南部人民都願前來投奔忠義軍,魏勝深感自己兵微將寡,又無朝廷後援,於是傳檄山東百姓,讓他們暫且集合起來,結寨自守,等待朝廷軍隊到來。
山東沂州的數萬百姓結寨蒼山保家抗金,遭到金兵圍困,形勢危急,派人向忠義軍求救,魏勝立即分兵親自前往。一到蒼山,他就率軍衝開敵陣,直奔寨中。敵軍伏兵襲來,魏勝手持大刀,單騎斷後,金兵以五百騎兵將魏勝團團圍住。隻見魏勝如天神般揮舞大刀,左衝右突,奮發神威,衝出重圍,金兵被眼前的景象嚇傻了,隻敢在後麵用箭射擊,不敢再來送死。臨進寨門,魏勝坐騎被流矢射倒,他便下馬步行入寨,即使這樣,那些金國的騎兵也無一人敢於追來交戰。
魏勝入寨以後,金兵加緊圍攻,並且斷絕水道,企圖困死寨中軍民。寨中飲水用完了,魏勝就帶領軍民宰牛殺馬,取血當水,堅持鬥爭。正當雙方相持不下的時候,老天開眼降下暴雨,金人的陰謀徹底破產了。金兵計劃失敗後,攻寨反而更急了,並且四麵設營,這種反常行動引起了魏勝的注意,他料定敵人用的是聲東擊西、瞞天過海之計,在此虛張聲勢是假,暗中襲擊海州是真。於是,他乘金兵不備,避開金營秘密回到海州招募士卒準備迎戰。
不久,金兵果然撤去蒼山之圍,移兵海州城下。金兵的先頭部隊一到,魏勝就趁敵軍陣腳未穩之際出城迎戰,打它個措手不及,讓金兵連吃幾個敗仗,士氣大減。後來,大隊金兵到齊,箭矢如飛蝗般射來,魏勝鼻唇不幸中箭,他這才撤回城中,指揮軍民固守海州。金兵依仗人多,將海州團團圍住,從四麵發起猛攻。魏勝鎮定自若,毫不為之所動,胸中仿佛藏著百萬雄兵。他率領全城軍民,堅守城池,並且不時乘夜色出擊搞點小動作,使金兵草木皆兵,風聲鶴唳,心神不定,無法休息。金兵圍攻海州七天,非但沒得到半點便宜,反而傷亡慘重,最後隻好撤兵。
從此,魏勝大名威震山東,不少金兵隻要看到繡著“山東魏勝”的大旗,就心驚膽裂,倉皇逃走。魏勝利用敵人懼怕自己的心理,秘密製作了數十麵旗幟,交給諸將,每當戰鬥激烈的時候,他們就猛地打出“山東魏勝”的大旗,使敵人一下子亂了陣腳,慌忙逃竄。由於魏勝忠義軍的牽製,金主完顏亮始終不能全力舉兵南下。金兵雖多次攻打海州,但每次都是風風火火而來,淒淒惶惶而去。
魏勝在海州行工商、勸糶糧、課酒稅,榷鹽綱,保障了軍隊的供給。他又根據海州的地形,築重城,浚溝壕,塞關隘,造戰車,使海州成為紮在完顏亮脊背上的尖銳芒刺。
就這樣,魏勝用自己的智慧、勇氣和品德,贏得了人民的愛戴和信任,開創了南宋時期又一個抗金鬥爭的大好局麵。
■堪比武侯與周郎
魏勝的忠義軍在海州節節勝利,威震蘇魯,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南宋朝廷對此卻毫不知情,直到沿海置製使李寶派他的兒子李公佐從海上刺探敵情,乘船到海州以後才知道魏勝為國家立了這麼大的功勞。
李寶聞訊大喜,一麵向剛剛即位決意北伐的宋孝宗表奏,一麵邀魏勝共商破敵之策。魏勝告訴李寶:“金兵的戰船都是由中原老百姓駕駛的,我已經叫他們的家屬借送衣服的機會告知他們,等王師一進攻,就反戈一擊。”於是,李寶決定襲擊金兵水軍,他們先把戰船開到洋山島,掛上金人旗號,然後通知金營水軍中的內應。第二天,北風大作,金兵都躲進艙中避寒取暖。一會兒,風向掉轉,有的金兵出來看見南邊有許多船隻,便問:“這是哪裏來的船?”駕船的百姓騙他們說:“那邊是金國的水師啊,你沒看見船上的旗號嗎?”那些金兵遠遠望去,果然是金國旗號,也就不再疑心,又都躲進船艙打牌去了。內應掛起信號,李寶指揮南宋水師乘風而至。待到宋軍抵近時,駕船的百姓們都棄船登岸,宋軍跳上金兵戰船,在早已塗了桐油的船帆上放起火來。船帆一燒,船隻就像沒了翅膀的大笨鳥,失去了動力,那些蒙在鼓裏的金兵被堵在艙中,戰不能戰,逃不能逃,隻得跪地求饒,束手就擒。這一仗,李寶與魏勝全殲敵軍,截獲金國戰船多艘,壯大了南宋水師的力量。李寶表奏朝廷後,宋孝宗封魏勝為“閤門祗侯”,正式任命他為海州知州兼山東路忠義軍都統領。
這一次火燒戰船在曆史上的影響雖然不如周瑜的赤壁之戰,但貫穿其中的智慧足以和後者媲美,而充盈其中的愛國精神與後者相比則有過之而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