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隋唐篇(1)(3 / 3)

唐代詩人中像楊炯、陳子昂一樣憑借科舉走上仕途的不在少數,如王維、韓愈、白居易、柳宗元、劉禹錫、杜牧等。他們的金榜題名固然是靠了自己的真才實學,但VIP(重要人物也)們的推薦也功不可沒,玉真公主(唐玄宗的妹妹)是王維的伯樂,作為前輩的詩人顧況則推薦過白居易。李白與杜甫雖然都是大詩人,但卻都不是科舉考試的寵兒。李白是個傳統教育的叛逆者,他不屑於參加科考,而想憑借詩名進入中央政府。經過達官貴人的推薦,他終於實現了夢想,成了唐玄宗身邊的一個近臣,可當他發現自己隻是個供皇帝消遣娛樂的高級小醜時,就“仰天大笑出門去”,“明朝散發弄扁舟”了。杜甫參加科考時,正值奸相李林甫掌權。為了維持既得利益,打擊新進人才,李林甫做得很絕,一連幾屆一個也不錄取,並且騙唐玄宗說天下的人才都已被吸收到政府機構中來了。杜甫同誌鬱悶得不行,隻得再想別的出路。為了就業,他接連給皇上獻上了三大禮賦,最終感動了唐玄宗,賞給杜甫一個九品芝麻官。

唐代詩人中有一類人根本不需要就業,因為他們從小就進入寺院出家為僧了,如初唐的寒山、盛唐的王梵誌、中唐的皎然和無本、晚唐的齊己和貫休等。無本就是後來的賈島,他在長安道上騎驢推敲“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時,碰巧撞上了大作家兼大官員的韓愈的車駕,二人不撞不相識,成了莫逆之交。韓愈幫助賈島還了俗,但就業卻成了難題,因為屢試不第,賈島隻得靠給人寫寫字(他的書法不錯)、當當家教謀生,不幸中的萬幸是,到了六十歲時他終於當上了九品的主簿,好在唐朝沒有嚴格的退休製度,否則賈島倒黴到家了!

中唐著名詩人元稹的初戀就發生在一個寺院裏,那是山西蒲州的普救寺,初戀女友就是《西廂記》中鶯鶯的原型。但元大帥哥是個始亂終棄的人,為了功名利祿,他拋棄了“鶯鶯”,娶了首都一把手韋夏卿的女兒韋蕙從,依靠自己的才學和裙帶關係進入了中央政府。

比楊炯晚了一百多年的“詩鬼”李賀也曾經發出過和前人相似的感慨:“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身體羸弱的李賀當然也沒有實現投筆從戎、收複失地的遠大抱負,而且他的就業之路遠比楊炯坎坷得多。李賀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雖家道沒落,但他誌向遠大,勤奮苦學。可是,他進京赴試時卻未能順利進入考場,因為他的競爭者毀謗他,說他父親名晉肅,他當避父諱,不得舉進士。李賀遭讒落第,愁苦鬱悶,後來雖然做了奉禮郎(也是個九品官),可惜27歲就英年早逝了。

晚唐詩人羅隱年少時就已詩名遠揚,而且常以詩文諷刺現實為民請命,並自編其文為《讒書》,因此聲名更著。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羅隱也因為《讒書》而深受當權者痛恨憎惡,以至於考了十回進士都是“解名盡處是孫山,羅隱更在孫山外”。所以他的朋友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後來,天下大亂,羅隱的老鄉、靠農民起義起家的錢鏐自立為吳越王,羅隱才得以在政府部門就業,做了錢塘令。

著名詩人們都是先學習後就業,但唐代詩人中還有一個先就業後學習的典型,他就是孩子們非常熟悉的《小兒垂釣》那首詩的作者胡令能。胡令能外號“胡釘鉸”,是莆田(位於現在的福建省)城裏一個以修理鐵器木器為生的手工業者,卻因為對詩歌的熱愛和一點點天賦而為人所知,青史留名,如此人生,不亦樂乎!